云南玉溪山火蔓延,古代遇到火灾是怎么处理的?
在云南玉溪江川区,发生了山火,火势猛烈,横跨了三个乡镇,云南消防以及部队官兵迅速出动,共上万人参与了救火。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时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的灾害之一,在现代,如果发生火灾,人们可以拨打119呼叫消防员来灭火,那么古代遇到火灾是怎么处理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
图源自网络
其实我国自古就有消防观念,根据《周礼》的记载,早在西周的时候,朝廷就设置了专门负责火禁的官员,其中有一个官员叫做司烜,这个司烜的一个职责就是“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也就是说,到了仲春的时候,司烜应该用木槌敲大铃,然后提醒人们注意防火。
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防火也是有相关规定的,在那个时候人们在晚上主要是用火把照明,而当时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如果有一点火星冒出来,就可能酿成火灾,于是,朝廷对于举火把的人有了比较严格的约束,根据《礼记》的记载,当时对于举火把的人是有“不让、不辞、不歌”三个要求,其目的就是让这个举火把的人恪尽职守,心无旁骛。
到了汉朝,在《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汉朝时期朝廷设有“执金吾”一职,他的职责就是“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也就是说他主要就是负责京城的警卫和消防,虽算不上什么专业的消防员,但是防火是在他的职责范围内的。这个“执金吾”下面会设置相应的街亭,每个街亭会负责相应区域内的治安和消防,可以说汉朝时期的“执金吾”的福利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儿时就有“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愿望。
图源自网络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防火意识也是越来越强,在唐朝,执金吾被武侯铺取代。武侯铺内备有专门灭火的设备——水袋。这种水袋,是用羊皮或者牛皮缝制的,可以容下三、四石水,相当于300-400斤。在水袋里面,还插着一根竹筒,在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控制水流沿着竹筒流向着火点,这种设备可以远距离灭火。
“执金吾”和“武侯铺”其实都是兼职消防,最早的专业消防队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其名为“潜火铺”,也就是专门负责救火的机构,在每个城市里面,潜火铺都会设置相应的望火楼,楼高9米,在高处可以清楚地辨别哪里出现火情,发现火情后,就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望火楼中配有旗帜和油灯,是用来发出火情信号的。
在白天的时候,如果举着一面旗就代表外城着火,举两面旗就代表内城着火,举三面旗就代表皇城附近着火;如果是晚上着火,就举油灯来代替举旗。在这个潜火铺里,灭火的设备也是相对比较齐全的,比如水桶、水囊、唧筒、洒子、斧锯、绳子、云梯、铁锚等等。
图源自网络
在宋代,一旦碰倒火情,潜火兵就会出动,然后统一着装,装备毡帐,沾湿之后,可以起到防止烧伤的作用。潜火兵到达火场后,如果是小火灾,就用水桶扑灭,如果是大火灾,就会用一个叫做水囊的东西进行扑灭,这水囊就是用猪或牛的膀胱制成,每个可装五六升水。此外还有一种唧筒,也是宋朝灭火的设备之一,其类似于现代的呲水枪或者注射剂,利用压强,将水喷出,从而达到远程灭火的效用。
如果是火情非常严重,无法扑灭,古人就会退而求其次,采用阻燃法限制着火的范围,从而减少火灾损失。在古代古人盖房的时候会设置“防火墙”的,如果火势太大,防火墙无法起到作用,然后潜火兵就会用破拆法。
总而言之,古人在防火方面是非常重视的,有相应的机构,也有专业的设备。(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