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株牡丹有“带刀侍卫”24小时守护,牡丹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4月11日,河南洛阳,牡丹珍品“银丝贯顶”盛开,多名“带到侍卫”轮流值守。这个“银丝贯顶”可以说是洛阳牡丹的佼佼者,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看,而因为排队的游客比较多,每一拨不但限制人数,每一拨还只能看30秒。众所周知,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对于牡丹的喜爱可不止现代,那么牡丹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说。
图源自网络
关于牡丹,其实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此外考古发现在东汉早期墓葬中有医学简数十枚,其中就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由此可见这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了。早期的牡丹是以单瓣为多,花色也是比较少的,一般以红色牡丹为主。在南北朝时期,画牡丹的画家就比较多,当然在这个时候只有皇室贵族才会养牡丹,而牡丹真正为人熟知还是从隋唐开始。
图源自网络
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洛阳是唐朝时期的东京,可以说那个时候几乎家家都有种植牡丹的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对于洛阳牡丹的欣赏,在唐代白居易《牡丹芳》中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以及刘禹锡《赏牡丹》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都体现出了当时东都洛阳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甚至当时洛阳还被誉为“牡丹王国”,除了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名家外,李白、杜甫、李商隐、韩愈等人都为洛城牡丹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诗句。
到了宋朝,牡丹的色系、花型和品种开始逐渐丰富,民间赏牡丹的习俗更盛,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就描述过:“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此外在这里还记载了24种牡丹。
图源自网络
南宋时期,牡丹的栽培中心就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成都、杭州等地。这个时候的牡丹品种也是越来越多,在陆游写的《天彭牡丹谱》中就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等到明清时期,牡丹栽培的范围已经扩大,而且明清时期关于牡丹的著述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就是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在乾隆年间的《洛阳县志》还列出了当时牡丹的品种共由169个。
可以说牡丹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而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还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