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度近视3000度被迫摘除眼球,古代近视了怎么办?
一位女子的眼睛近视到3000度,因视网膜被撑得越来越薄,所以稍微用力的咳嗽或者打喷嚏都会造成视网膜脱落。该女子已经先后进行了4次视网膜修复手术,现不得不摘掉眼球。现在近视有眼镜和医疗技术,古代近视了怎么办?跟着小谱来了解一下。
古代照明多用蜡烛和油灯等,光线不强,贫苦人家可能还需得“凿壁偷光”,因此古代也是有近视群体的。只不过,相较于我们现在近视的人还是很少的,古代近视的人多为读书人,这也是因为照明不给力。
图源网络
宋代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近视眼,宋代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也就是说,欧阳修近视之后会请人来给他念书。还有杜甫和王安石都写过“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还有陆游的“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清朝的纪晓岚和雍正都是近视。
古代的近视眼也不光是照明不足造成的,因为古代燃烧的是蜡烛和油灯,散发出的烟熏久了对视力也不好。古人会在书桌的油灯旁放上一盆菖蒲,这是用中药熏洗眼睛,有些的症状能够得到好转。
不得不说,近视还是非常影响日常生活的,虽然在古代近视群体并不算特别多,但是古人还是开发了一系列解决办法,眼镜就是其中之一。眼镜是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
图源网络
雍正因为近视,再加上政务繁忙,所以他一年的眼镜也不少。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就造了35副,平均下来一年五副。除配戴眼镜之外,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治疗。
《志雅堂杂钞》中有关于枸杞灯的记载:“枸杞子,可以榨油点灯,观书益目。”,这种灯看书的话对眼睛会比较好,可以预防近视加深。古代还有一些小的方法,比如清代《除余众考》中记录:“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意思是用水珠作为放大镜来阅读、看字。
近视主要是由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以及用眼过度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时刻注意眼睛的使用,爱护好眼睛。近视基本上都是不可逆的,现在也只能配戴眼镜或者做手术,所以更应该爱护好自己的眼睛。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