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废品站发现康熙年间红衣大炮,古人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近日,在山东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了疑似文物的大炮。经专家鉴定,两门红衣大炮属真品,皆是康熙八年的文物。这次文物在垃圾站被发现反映着多数民众可能并不认识文物,所以多当做垃圾处理了,好在这个大炮被发现了。我们现在有专门处理垃圾的地方,可回收,可集中焚烧处理等。那古代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几年垃圾回收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有某些地区的垃圾分类细致到民众不知道怎么分。我们现在工业生产发达,所以产生的垃圾也比较多、种类也杂。那可能有人疑惑,古代能有什么垃圾呢?
图源网络
其实古代的垃圾也不少。在古代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古人就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矿石、木材等堆积在一起就成了很庞大的垃圾。再者,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垃圾和污水也随之产生。
因着这些个垃圾,古代朝廷从殷商时期就要相关的法规了,只不过那时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连丢垃圾的人。据《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这里“灰”,即指垃圾。也就是说城市的百姓如果将垃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斩手的惩罚。
到秦朝,乱丢垃圾的处罚要稍微轻一点。商鞅制定的秦律,规定:“弃灰于道者刑。”西汉也是如此。这里的“刑”指的是在脸上刺字。虽然没有砍手那么残忍,但是在脸上刻字也是十分不好看的。
图源网络
《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主司不禁,与同罪”。唐代相关的法规改成了在街道上乱扔垃圾的人打六十大板,而且执行的人看到丢垃圾的行为不及时制止,也同样会受到惩罚。
宋朝时期的惩罚跟唐朝是差不多,也是打大板,但是宋朝出现了一个专门管理城市卫生环境的机构,叫作“街道司”。街道司招募500名差役,每名差役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青衫子”即工作服,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收集生活垃圾。
这些专业的差役叫做“倾脚头”,清洁差役,到了明代,“倾脚头”换了一个名字,叫“除不洁者”。
图源网络
除了惩罚丢垃圾的人,以及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古代还学会了废物利用,这其中很著名的就有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有一次,工人在制造战船时,留有许多木屑和竹头,陶侃下令造船的工人,把这些木屑和竹头全部扫起来收好。等到第二年春天,一连下了几天大雪,积雪融化时,地面又湿又滑很难走。这时候,陶侃叫人把原先收藏的木屑拿出来铺在路面上,行人走起路来果然方便了许多。
除了木屑,还有粪肥。古人也会把这些肥料用在田地里,既解决了这些粪肥,也可以使土地更肥沃。可以说,古人比我们可聪明太多了,能从多方面解决环境问题。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