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坐吹唢呐大爷中间连听2小时,古代什么时候有唢呐的?
近日,一伴郎接亲坐在俩唢呐大爷中间连听2小时演奏,本来最开始以为是和伴娘一起坐的,结果被分到了唢呐大爷的车,在车上只能坐在俩大爷中间,俩大爷也很卖力,坐了两个小时的车,一直在吹。其实对于唢呐这个乐器,可以说是陌生有熟悉了,只知道它是一个传统的乐器,而且唢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声音尖锐刺耳,长得也比较像喇叭,不过对于一些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对于喇叭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因为不论是在什么重大的节日的时候,总是会听到唢呐声,那么你知道古代什么时候有唢呐的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唢呐最早在中国出现是在公元3世纪,当时又被称为“嘀嗒”或“喇叭”,据说是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的一种吹奏乐器,其自传入我国始,因为精通唢呐的人不多,所以并未被广泛流传。而最早在古籍中有唢呐记载的是在明代,当时明代武将戚继光将唢呐当作了军乐,“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图源自网络
虽然说唢呐作为一个传统乐器,其相比于古镇古琴那样的乐器而言,唢呐本身的特点就很少让人有好感,像是现在大部分孩子学乐器,要么选择西洋乐器,要么是选择古筝古琴,哪怕是二胡,但是学习唢呐的人却是很少的。不过在古人眼里就不一样了,唢呐不仅声音穿透力强,而且外形也比较简单精致,因此很受古人喜爱,像是明代的王磐就描述过唢呐,在《朝天子·咏喇叭》说到:“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另外到了明代后期,唢呐在戏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一般都会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
图源自网络
清代的时候,唢呐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唢呐成为了当时人们广泛使用的乐器之一,并且在清代的时候,还被称为“苏尔奈”,而也是这时候开始,唢呐被编进了宫廷的《回部乐》中。其实唢呐的明亮音色,给古人带去了很多生活乐趣的,并且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虽然时代不断在变,新乐器也是不断出现,唢呐可能在生活中变得不太常见,但是其带给我们的艺术之美,是无法褪去的。(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