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各地吃什么传统食物?清明饮食记
清明将至,每年清明节这一天除了上坟祭扫,从一些传统民俗角度来看,每个节日中和吃相关的传统饮食是少不了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具体什么节日吃什么传统食物,在不同的民俗日子都会有所不同,而在清明这一天想必更为世人所熟知的必定是“青团”这样食物了。“青团”也叫作清明粿、清明团、清明果、菠菠粿、清明馍馍等,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做法可能也会略有区别,但是都是同一种食物,从历史上来看“青团”这种食物从相关的古代文献和研究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南朝的梁代,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小吃,尤其在南方流行更广。
但其实在清明节人们饮食上必吃的食物除了“青团”这种主要食物外,在全国各地都还会有一些区别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但无论与否,“青团”始终还是清明前后和当天的主角食物之一,在不同的地方清明前后还会有吃春饼、艾粄、暖菇包、鸡蛋等等的习惯。今天小谱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我国历史中于清明前后各地的传统饮食和风土人情。
各地清明节的9种食物:
◆ 青团(清明果)
青团也称为清明果、清明粿,在清明节这一天可谓是必吃的食物,在最早是寒食节的食俗,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和清明节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清明节,早期还和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来人们为避免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而应运而生。青团的主要原料食材为糯米粉、粘米粉、艾草、鼠鞠草为皮的原料,在馅料主要分为咸味和甜味两种,食材大多有肉、笋、虾米、豆腐干、豆沙、马兰头等,现在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花样的翻新各类馅子的青团在市面上很多,但皮大多需要艾草或鼠鞠草米粉等来加工,保持了传统工艺。
◆ 鸡蛋
鸡蛋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食物了,在清明节当天吃的鸡蛋也称之为吃“节蛋”,而清明节的节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画蛋”还有一种是“雕蛋”,其中“画蛋”是可以吃的,而雕蛋主要是一种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就是在鸡蛋本蛋上面雕刻出精美绝伦的图案来,在清明节这一天吃鸡蛋主要是起源于上祀节的文化,在古代,人们还将各种禽类的蛋卵,例如鸡蛋、鸭蛋、鹅蛋等煮熟之后涂上各类颜色而称其为“五彩蛋”,然后人们会将这些蛋一个一个的扔到水里顺河水冲下,所以清明这天吃鸡蛋其实寓意则为象征圆满的意思,和古代为婚育求子有着不少联系。
◆ 馓子
馓子的食俗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当时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则为现在馓子的原型,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而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从现代看来“馓子”这种食物在我国南北都有在清明当天食用的习惯,北方的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形状相对大,而南方馓子以米面为主料,做法上精巧细致,这是一种油炸嘞食品,口感上香脆美味。
◆ 粽子
在一些地方有清明节吃粽子的习俗,很多人认为粽子是端午节时候的食俗,但其实清明节吃粽子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传统,只是现在比较淡了,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留有清明节吃粽子的习俗,在清明节那天吃的粽子称为清明粽,在古代是老百姓在清明节当天吃的一种食物,在估计《梦粱录》有对清明当天食物的记载其中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的描述,粽子显然在其列。从现代来看在我国浙江湖州,在以前清明这一天就有清明节家家裹粽子的习惯,不但可以作为上坟时候的贡品,还可以作为清明踏青时候的干粮,有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此外“粽子”还是“众子”的谐音,所以也寓意着人丁兴旺。
◆ 暖菇包
暖菇包样子有点像清明团,也是泰宁等地区的特色美食,主要以“鼠曲草”和米浆为原料,用舂打成糍,再加上笋丝、豆腐干、香菇、黑木耳、熏肉等制作成,在清明节前后田间长满嫩嫩的鼠曲草,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当地家家户户几乎每年都会做暖菇包,不但是一种食物还会当作贡品来敬土地神,祈祷来年丰收。
◆ 子福
子福是一种在陕西和山西这边的一种汉族食品,在早之前是用于清明节上坟祭祖,祈求子孙有福。的一种贡品,在祭祀完毕之后全家人就可以一起分着吃,子福的主要食材是面粉包上枣子、豆、核桃等,然后再在外面放一个鸡蛋,周围盘上一条面做的龙,蒸熟就可以了。
◆ 清明螺
俗话说的好“清明螺 抵只鹅”,这说的是在清明前后的淡水螺蛳和田螺这两种常见的食用淡水螺类,在清明前后的螺蛳是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刻,这个时候螺蛳的肉较为丰满,是食用的最佳时刻。螺蛳营养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食品,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说:“利湿热,治黄疸”。在以前买不起鹅的人家便下塘摸螺蛳,在清水中养几天,吐完沙子之后去掉尾巴进行炒制,便是一盘美味的菜肴了。
◆ 润饼
润饼又叫“薄饼”,是一种流行于清明前后潮汕、闽南和台湾等南方地区的食物,食材上主要是由胡萝卜丝、高丽菜、春笋丝等组成,还有猪腿肉、虾仁、蛋皮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等都可以是馅料,其实润饼就是春节时候吃的“春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后,就有吃润饼的习俗,
◆ 艾粄
艾粄属于客家菜,蛋其实艾粄的样子和制作工艺和青团很像,这是一种流行于广东省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的应节小吃,也是由糯米粉和艾草汁制制作而成,而“粄”是客家方言中对于各类糯米、粘米糕点食物的统称,艾粄则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在以前艾粄也常用于在清明祭扫过程中祭祀食用,所以也被称作为清明粄,蒸熟的清明粄口感柔韧有劲更好吃,通常来说艾粄的馅料也和青团一样有咸甜两种口味,是客家人的美食。
从清明各色的传统食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个地方,不同的食俗习惯、不同的地方文化及信仰,都会有着不同的饮食和习俗,但无论南北,清明节这天的吃的各类传统食物其实我们都可以看出会和清明节这天的由来典故,以及古代寒食节的相关习俗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也是古代传统文化在中华饮食中的一种映射及体现。(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