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子回村1天被安排20场相亲,古代男女如何相亲?
近日,一位河南周口的朱女士,22岁,回到村子后的一天内,就被自家人安排相亲20多次,并且表示,村里同年龄段的女孩基本上都结婚了,所以家里人比较着急,一下子就相了那么多,都有点眼花了。相亲一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在大部分家长也都比较喜欢给自家还在安排相亲,不过这位朱女士属实有点多了,那么在古代呢?古人相亲也会这么夸张吗?他们是如何相亲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图源自网络
其实很多人在一些古装的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到,古代人的婚姻观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也就表示在古代,古人追求婚姻都是依靠着父母的,由父母安排,当然古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获得幸福的,所以在婚姻上肯定要安排起来的。
像是在先秦时期,当时为了解决国家人口的问题,并且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用父母安排,国家都会在每一年的二月份举办一场相亲大会,只要是30岁左右未娶的和20岁左右未嫁的女子都是可以参加的,在相亲的过程中,如果恰巧遇上对眼的,就回互送芍药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欢。
因为在古代,古人的结婚年龄普遍要早很多的,所以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的,都是比较着急的,当然在相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花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尴尬的,只要继续寻找下一位就可以了。
图源自网络
到了唐朝和宋朝的时候,就比较流行民间相亲了,并且是每一年都会有三个比较固定的节日专门用来给那些未结婚的人来相亲。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元宵节,还有“三月三”上巳节、以及“同年大会”。
“三月三”上巳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是传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这一天,年轻的小伙子和不轻易出门的贵族女子都会外出踏青,他们常常会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而这一天,如果有看对眼的,就会用折柳来表达自己的情谊。
“同年大会”是指新科进士发榜的日子,每到这一天,京城里的权贵小姐们就会低调出行,到曲江边偷看那些新科进士们饮酒聚会,如果遇到一个比较合眼缘的,就会向家里的父母汇报,然后再由父母安排提亲,而这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只要到这一天,就会有变相的相亲大会存在。
图源自网络
因为婚娶是大事,并且在唐宋的时候还把“三媒六聘”写进了法律中,所以当时还有职业的媒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娘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宋代的时候,职业媒人演变成了男女相亲,求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就算两个人的婚事不成,男女双方也不会挖苦吐槽对方的不好,甚至还会赠送礼物以表尊重和感谢。
到了明清的时候,还有一种相亲的习俗,那就是把男方带到女方家里,女方不露面,但是会在暗处观察男方,如果看上男方了,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就不会走出闺房,这样男方也就不知道这门婚事到底成了没有。
其实从历朝历代的相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相亲的过程中,是秉持真诚认真的态度,并且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同时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伤害。不过话说回来,追求幸福还是要看对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