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过35位宰相的家族,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源远流长。很多姓氏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传承千百年的名门望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弘农杨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陈郡谢氏、兰陵萧氏、河东裴氏这十大顶级门阀。
到了晋代,由于五胡乱华,北方沦陷,门阀世家为了保全家族,除了一部分人留在原籍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迁徙到南方。其中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谯郡桓氏、颍川庾氏、汝南袁氏等家族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其中又以“王谢袁萧”四家出力最多。后来庾氏和桓氏取代袁氏和萧氏,与王谢两家并称“王谢桓庾”,得到了“华夏首望”的美誉。
不论是“王谢袁萧”还是“王谢桓庾”,位居前列的始终是王谢两家。
这两家的代表人物正是王导和谢安。
王导和他的族兄王敦在东晋建立过程劳最大,两人同是出自琅琊王氏。史称“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
名将之后,辅佐晋室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有着共同的祖先——王翦。
王翦、王贲都是秦代名将,父子二人助秦始皇攻灭六国。王翦灭赵、灭楚,王奔灭魏、灭燕、降齐。王贲之子王离也捍卫大秦而战死。王离死后,王氏后人离开关中频阳,一支迁往琅琊,一支迁往太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逐渐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这两大家族。
琅琊王氏在汉代就已崭露头角,“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就是出自琅琊王氏。王祥曾隐居二十年,后出仕曹魏和西晋,一直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要职。
琅琊王氏能在东晋成为顶级门阀,离不开三个人:王敦、王旷、王导。
三人是堂兄弟。王敦年纪最大,比王导大了十岁。王旷则是书圣王羲之的父亲。三兄弟各有分工,王敦带兵打仗,王旷出谋划策,王导负责联络宗室。正是在王旷的建议下,琅琊王氏迁徙族人,南下建康(今南京),为建立东晋提前做好准备。实际上王导很早就跟司马睿认识,两人关系非常好。八王之乱时,王导就全心帮助司马睿,还帮司马睿招揽了大批人才。司马睿也很信任王导,对他言听计从。
不过王旷在一次北上支援壶关(今山西壶关)的军事行动中被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任皇帝)击败,不知所踪。
东晋建立后,琅琊王氏子弟遍布朝堂,再加上另一支太原王氏,朝廷内外的重要职位几乎都是王姓官员。司马睿这才开始疏远王导,特别不放心掌握兵权的王敦。一边暗中扶植陈郡谢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等家族对抗王氏,一边重用刘隗防范王敦。为了自保,王敦抢先发难,以讨伐刘隗的名义起兵造反。王导没有与王敦里应外合,反而极力维护晋室,逼退王敦。两年后,司马睿病逝,王敦再次起兵进攻建康,再次被王导所阻,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59岁。
王导一生辅佐了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三代皇帝,是东晋建立和稳固的头号功臣。
名士辈出,盛极而衰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与玄学一同流行的是天师道的前身——五斗米道。
汉末割据汉中的军阀张鲁就是五斗米道的首领。
和很多名士一样,琅琊王氏的族人大多也信奉五斗米道教。这从第四代族人的名字就能看出来——王羲之和他的平辈兄弟王胡之、王彪之、王晏之、王允之,王羲之的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侄子辈王恢之、王陋之等人,名字里都带个“之”字。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公元353年4月22日),上巳节那天,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下的兰亭聚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和所作诗赋编成一集,与孙绰各作一序。王羲之写得那篇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王家子弟家学渊源、崇尚清谈自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大书法家。兄弟子侄也是才华出众。不过到后来,跟其他高门子弟一样,王氏族人开始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脱离了实际政务,变得华而不实。
在后来的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中,镇守会稽(今绍兴)的王凝之根本不相信跟他一样信奉五斗米道的孙恩会造反,直到叛军打到城下,才急急忙忙请来“鬼兵”助阵;城破后也不逃走,与儿子们一同被杀。反倒是王凝之的妻子、一代才女谢道韫镇定自若,手持利刃大义凛然。孙恩佩服她的胆气,将她放走。
到了南朝,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等高门开始衰落,逐渐远离政治核心。后来,王导的六世孙王肃转投北魏,被孝文帝元宏委以重任。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才真正走向衰落。
五代时,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唐朝宰相王琳的五世孙王潮与王审知占据闽地(今福建),建立十国中的闽国,成为如今福建台湾广东王氏的先祖。
从汉代到明清的1700年间,琅琊王氏先后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才子名士更是不计其数,还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成语典故。
琅琊王氏成语典故
弹冠相庆
汉代的王吉和贡禹是知心好朋友。当时有人说:“王吉做官了,贡禹也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入仕为官了”。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典故来指准备做官或者得到举荐后相互庆祝的场面。
卧冰求鲤
名士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经常在他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王祥因此失去父亲的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因天冷河水结冰无法捕捉,王祥就赤身躺在冰面上祷告。忽然间冰裂,裂缝中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就拿着两尾鲤鱼回去孝敬继母。后来被人们形容极为孝顺。
琳琅满目
琅琊王氏盛产美男子。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正好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又在另一个屋子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他对人们说:“今日之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宁馨儿
王衍容貌俊美,风采出众。小时候去拜访山涛。山涛见过他后赞叹:“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哪个不起眼的老太婆,竟生下如此标致的孩子。后来,“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阿堵物
王衍不爱钱财,清高到了决口不提一个钱字。他的妻子郭氏却爱财如命。有一次她趁王衍睡熟,故意让奴婢把钱撒得满地都是。王衍醒来后看到,怎么都绕不开,只好大叫:“把阿堵物拿开!”阿堵物就成了钱财的代称。
情有独钟
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信口雌黄
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侃侃而谈,被人质疑时,他就随口更改。人们就称他是“口中雌黄”。
清谈误国
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
楚囚相对
公元316年,刘曜率军灭了西晋。司马睿在王导的拥护下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每当天气晴朗,贵族和大臣们就会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酒作乐。武城侯周凯感慨国破家亡,大家悲从中来。王导就说要收复山河,不能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用来激励大家。
击碎唾壶
王敦执掌兵权,却时常邀请文人雅士来饮酒聚会。每次喝完酒,他都会学曹操的样子,一边纵情高歌,一边用手中的玉如意敲击身旁的唾壶打节拍。到后来,他家中唾壶的边口全都残破不齐。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王敦以讨伐刘隗为名起兵进攻建康。王导闭门请罪。刘隗劝司马睿诛杀王家。周顗上书为王导仗义执言,说王导是忠臣不会跟王敦一起作乱。王导不知道周顗为自己求情的事。后来王敦攻入城中,问王导周顗这个人怎么样?王导没有回答。周顗就被王敦杀了。事后王导看见周顗为他求情的上书,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东床佳婿
郗鉴派门客去王导家里挑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吃饭的,完全没当回事。”郗鉴当场就说这个人就是他要找的好女婿,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个完全没当回事的人就是后来的书圣王羲之。
入木三分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之多,不由感慨:“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琅琊王氏堂号
元会堂(思谅公--敬淳秩下):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小易坑。
常春堂(思谅公--敬淳秩下):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小易坑。
合一堂(思谅公长子--敬显秩下):黄山市祁门县历溪。
敦义堂 (思谅公长子敬显秩下):黄山市祁门县栗里祁门栗木杨村(王村)历溪分支
庆馀堂(思茂公秩下):黄山市祁门县栗里。
衍庆堂(思茂公秩下):黄山市祁门县栗里。
天叙堂(思茂公秩下):黄山市祁门县栗里。
承庆堂(思茂公秩下):黄山市祁门县栗里。
叙伦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宗祠。
玉成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永锡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德和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馀庆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竟成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绳武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慎益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世美堂(敬淳公-15世孙泰益秩下):黄山市歙县易岔分祠。
三槐堂(泰益公-九世孙常友秩下):淮安市楚州区芦家滩。
敦本堂(思联公秩下):湖北蕲春、江西省九江县城子镇彭湾村。
孝义堂(思谦公秩下芳四公):江西省鄱阳县汉桥六甲村。
立本堂(思茂公秩下):安徽省安庆市池州石台县珂田
立本堂(思谅公-三子敬淳秩下):安徽省安庆市池州石台县仙
三槐堂(思聪公--长子敬允公--伏一公秩下):湖北省的荆门市、潜江市、江陵县、沙洋县,湖南常德等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