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2021-03-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89
转发:0
评论:0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为什么要做成“青色”?青团里面除了放“糖心”,能不能做成咸的?清明将近,看到超市冰柜摆放着的大大小小圆滚滚的青色团子,阿族脑子就冒出这些奇怪的问题来。青团的由来严格来说,青团并不是清明节的原产,而是寒食节的食物。为什么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古人有在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通常是一到三天。相传寒食节不生火吃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名士介子推。当然这个传说极有可能是古人借助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增加寒食节不可以生火的可信度。至于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实际上是跟古代的改火仪式有关。冬去春来,也就是在寒食节前后,古人要把冬天烧的柴火换成春天常用的柴火。这一更换,就会有停火和重新生火两个环节。而春天干燥,这两个环节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才有了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既然不生火,就无法做热食。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些不用生火也能吃饱的东西。但是根据中医原理和古人的认知,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青团为什么要做成“青色”?

  青团里面除了放“糖心”,能不能做成咸的?

  清明将近,看到超市冰柜摆放着的大大小小圆滚滚的青色团子,阿族脑子就冒出这些奇怪的问题来。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青团的由来

  严格来说,青团并不是清明节的原产,而是寒食节的食物。

  为什么呢?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古人有在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通常是一到三天。

  相传寒食节不生火吃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名士介子推。当然这个传说极有可能是古人借助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增加寒食节不可以生火的可信度。至于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实际上是跟古代的仪式有关。

  冬去春来,也就是在寒食节前后,古人要把冬天烧的柴火换成春天常用的柴火。这一更换,就会有停火和重新生火两个环节。而春天干燥,这两个环节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才有了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既然不生火,就无法做热食。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会提前准备一些不用生火也能吃饱的东西。但是根据中医原理和古人的认知,吃生冷的东西会伤害五脏(汉代确实有人为了彰显孝心节义而长时间吃寒食去世的),而用树叶浸染过的青色饭食则有克制寒气入体、助长体内阳气的功效。这就是古人在寒食节前准备青色食物的初衷。

  到了宋代,一种用树叶染成青色的饭就成了四川百姓的寒食节祭祀食品,也是他们在寒食节前后几天的主要食物。他们会在寒食节前采集杨桐、细叶冬青等树木的叶子,榨出这些树叶的绿汁,再染到提前蒸熟的米饭上面,让饭变成青色。这被认为是青团的最早起源。

  到了明代,人们对宋代寒食节吃青色米饭的习俗加以继承和改造,用糯米取代米饭,做成一种“青白团子”当成寒食节的祭品和食物。

  在清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彻底合流,青团也逐渐从祭祀食品变成大众小吃,寒食节清明节可以吃,平时不生火做饭的时候也可以吃。特别是在南方,在伴随祭祀活动的集市中,到处可见粽子、青团等原本只在节日才有的小吃。

  青团的原料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面专门记载了青团的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说明在明清,用来把青团染成青色的是草汁。

  具体是什么草呢?

  艾草

  最主流的用料是艾草。用艾汁做青团,是用艾草的嫩芽榨成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成面团蒸熟。由于艾草的生长速度很快,嫩芽只有在清明节前后才有,到了端午节时就变老了,只能被用来插在门上辟邪,无法榨汁。

  用艾汁做的青团带有一丝淡淡的艾味,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就有了其它用料的青团。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浆麦草

  浆麦草是麦田里一种常见的野草,俗名火燕麦或野子麦,学名是“雀麦草”,和麦子是近亲。在麦田发现这种草一定及时清除,因为它一旦进入麦田就会成为难以根除的恶性杂草。用雀麦草制作青团的方法和用艾制作青团的方法差不多,将它榨汁之后掺到糯米粉中,加入糖,揉成面团,蒸熟即可食用。

  马兰头

  马兰头不仅可以用来染色,还可以做成咸的馅料。通常做法是把马兰头和香干切碎,再加点肉末一起拌匀做成馅儿。

  泥胡菜

  泥胡菜也叫猪兜菜、苦马菜、剪刀草、糯米菜、石灰菜、花苦荬菜、绒球、苦郎头,曾是南方最常用的制作青团的材料。每年清明前后,浙江桐乡、德清等地常用泥胡菜和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青色团子。这种团子叫做甜麦圆子,也叫做甜麦塌饼。

  鼠曲草

  稻田里的鼠曲草也可以制作青团,在清明节前后最为鲜嫩,因此也被叫做“清明菜”。它没有艾叶的刺激性气味,用它做的青团不苦不涩,清香十足。

  浙江丽水会将未开花的清明菜煮熟后沥干,放在阴凉处待其发霉,此时的“霉干清明菜”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做出来的青团非常香还很有嚼劲。湖北、重庆、湖南等地则是焯水后剁碎,加入糯米粉、大米粉等原料,做成圆饼的形状,用当地话叫做“清明粑”。

  吃甜还是吃咸?

  那么大多数青团为什么会被做成甜食呢?

  这是因为青团最早出现在四川,随后传播到江南,在江南正式定型并发扬光大。这两个地方在古代都属于比较安定、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足的地方。

  从味道对人体的必需性看,最重要是盐。酸、辣、甜都是佐料,不吃盐轻则生病,重则死亡。穷人家在饭上撒点儿盐花就能对付一顿。

  盐不论对穷人富人都是必需品。

  糖在古代则属于解决温饱之后的奢侈品。

  只有在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地方,人们才会想到把食物做得更好吃些,会去用糖豆沙和甜猪油作为馅料。而用来做青团皮的糯米本身也不便宜。用这些相对“昂贵”食材制作出来的点心,才能体现人们祭祀祖先的诚心,青色和甜味则寄托了古人向往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青团这种始于南方的传统小吃,一经流传开来,同样受到北方人的喜爱。

  特别是到了现代,青团跟粽子、月饼、汤圆一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口味。在传统的芝麻、豆沙等甜馅儿之外,咸味馅儿也加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肉松馅、蛋黄馅和火腿馅,高档点的还有蟹黄馅。此外还有水果系统的芒果、蓝莓、榴莲馅;西点系统的巧克力、抹茶馅。最后连制作青团皮的材料也发生变化,出现了冰皮青团。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关于吃甜还是吃咸的争执也从汤圆、粽子延续到了青团。

  只要有糯米的地方就有甜党和咸党之争。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实际上,口味的变化和丰富,反映的是食品种类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明节在祭拜先人的同时,吃一口清香可口的青团,也许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的含义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有什么含义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
·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月牙形的叫清明饺儿)。那么你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吗?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每到清明前后,菜场、超市都会有“青团”卖,杭州土话叫清明团子。这个团子跟月饼相同,都是节气食物。清明吃团子,可要追溯到几千年前了。要说清明,先得从寒食节说起,当然这个节日现已失传。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故而得名。寒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代...
· 清明节吃青团子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扫墓踏青的传统节日,除了游玩祭祀之外清明节还要吃青团子。本文来给大家讲述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传说和吃青团子的一些注意事项禁忌。寒食节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团的传说一:关于清明节吃青�Y的习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故事卷》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年轻人,名叫金兰。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金兰从小骄横懒惰,还要打骂母亲。但朝廷命令,田地抛荒...
· 古代清明节是“美食节”有吃青团食俗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昨天,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古代女子们的“吃清明”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自于古代清明踏青之后的野餐。尤其古代的女子平时不能出门,而清明节这天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