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

2021-03-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57
转发:0
评论:2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二月二成为民间节日始于伏羲。伏羲“重农桑,务耕田”,会在每年二月二这天亲自下田耕种。周代定礼制后沿袭了这一传统,在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从国君到大臣都会亲耕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农历节日之一。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是因为虫蛇、蚯蚓等动物被惊蛰的雷声惊醒后纷纷苏醒,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夜观天象苍龙抬头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向七个星宿为一组,并根据它们的形状划分为“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以此观测天象。东边的七个星宿组成一条“苍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从东方露头,在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星宿也出现在天际,形状就像“龙抬头”。而这段时间又恰逢生机勃勃的春天,就有了“春龙节”的说法。民间认为龙是祥瑞,操控风雨...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二月二成为民间节日始于伏羲。伏羲“重农桑,务耕田”,会在每年二月二这天亲自下田耕种。周代定礼制后沿袭了这一传统,在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从国君到大臣都会亲耕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农历节日之一。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是因为虫蛇、蚯蚓等动物被惊蛰的雷声惊醒后纷纷苏醒,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

夜观天象 苍龙抬头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向七个星宿为一组,并根据它们的形状划分为“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以此观测天象。

  东边的七个星宿组成一条“苍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从东方露头,在子夜时分,代表“龙爪”的星宿也出现在天际,形状就像“龙抬头”。而这段时间又恰逢生机勃勃的春天,就有了“春龙节”的说法。

  民间认为龙是祥瑞,操控风雨,而“二月二”是龙开始飞升的日子,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万物也随之生发,大家就把“二月二,龙抬头”连起来说,把这一天看成是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二月二的习俗


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理发


  俗话说“正月里不剪头”,人们认为正月理发会影响来年的运气。所以很多人会在除夕前扎堆理发,然后用一整个正月的时间来养头发攒运气。

  与之相对的则是“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农历二月二是蜇龙升天的日子,在这天剪头发,一年都会神清气爽、鸿运当头。

  于是出了正月后,男女老幼都会挤在农历二月二那天再次扎堆理发。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除了理发外,还有不少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


吃龙食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要吃龙食才能在新的一年里讨一个好彩头。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地方在二月二这天吃的龙食也不同:在东北有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象征着日子越来越吉祥富足。很多地方在二月二这天要吃饺子,由于龙的吉祥寓意,很多二月二吃的食物被加上了“龙”的头衔:饺子叫“龙耳”,面条叫“龙须”,馄饨叫“龙眼”……还有“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往外跑”的说法。

  除了猪头肉和饺子,二月二还有吃炒豆子、炒面棋、油炸糕等龙食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


祭社神


  在一些地方,二月二还被称为“土地诞”,是土地公的诞辰的日子。

  土地公掌管庄稼收成的好坏,是农民最敬奉的神灵之一,所以农村会在二月二这天要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公保佑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放龙灯


  黄河沿河地区在二月二这天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娱乐的同时又寄托了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金豆开花


  农村会在二月二这天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选一部分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以此来判定种子是否可以使用。


引田龙


  在农村,每到二月二这天,人们往往会一早就去井边打水挑水,把这种仪式称为“引田龙”,祈祷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

  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

二月二的禁忌


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传统,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在一整个正月里都不能回家过年。人们认为女子在过年期间回娘家对婆家和娘家都不好。女子一直要等到出了正月后才能回娘家。所以农村又有“二月二,接宝贝,接不来,掉眼泪”的说法。


生孩子


  在过去,很多地方认为女子生孩子见血以及产后排出的恶露是很污秽的东西。女子如果回娘家生孩子就等于把晦气带回家。所以不允许在正月里在娘家生孩子。相反,女子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回娘家则会带来好运。


针线活


  女子在二月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也不能用剪刀。因为龙会在这一天抬起头来俯视人间,使用针线和剪刀会刺伤龙的眼睛,不吉利。

  女子在这一天起床前还要口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吃醋”被理解为妒忌、小心眼儿。二月二是个喜庆的日子,如果在这一天说“醋”,就会带来晦气。所以用“忌讳”代替“醋”,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不在太阳没升起前出门


  在太阳升起前出门会“踢囤尖”,毁去丰收的希望。


不乱吃东西


  二月二这天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乱吃的。

  比如面条,有的地方认为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怒了龙王会闹灾。

  不能喝粥、吃米饭,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

  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电击人的意思。

  不能洗衣,怕伤了龙皮。

  当然,这些稀奇古怪的习俗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在大多数地方,提起二月二,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理发。

  二月二马上就要到了,阿族要去理发了,您理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二月二龙抬头,其由来和风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三月四号也是农历的“二月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该去剃头了。其实二月二是民间比较重要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其又被称之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这一天的习俗当然不止剪头发这一种,那么二月二龙抬头,其由来和风俗你知道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龙抬头”的说辞,主要还是来源于古老的天文学,在上古时代,人们有二十八个主星象的说法,另外还会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把星象分为二十八组,再吧这二十八组称之为“二十八宿”,而后“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就产生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四象。在东方的7宿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因此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在冬季的时候,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到了仲春,角宿的时候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个时候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下,只有角宿出露,因此被称之为龙抬头。而苍龙七宿的...
·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由来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
·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导语】:龙抬头习俗是什么呢?龙抬头是怎么来的?趣历史为你带来龙抬头习俗及来历。2015年龙抬头是哪一天?2015年二月二龙抬头是3月21日,星期六,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你要在当天剃头发吗?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
· 二月二的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二月二的由来: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节日来源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