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点将录】 赤壁之战的真正指挥官,东吴基业的开创者,为何成了心胸狭隘的大反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南北决战在长江之畔一个名叫赤壁的地方展开。
赤壁旧址
赤壁之战的对阵双方,一方是统一大半个北方、又刚刚取得荆州的曹操大军;另一方则是孙权和刘备联军。然而苏轼苏东坡在词中却只提到了“周郎”,并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名字。
这位“羽扇纶巾”的周郎,就是赤壁之战的真正主角——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今安徽舒城)。巧合的是,三国时期另一位名士、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诸葛瑾比周瑜大一岁,同是东吴重臣,正应了他们的名和字,一武一文,堪称一时瑾瑜。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家中几代人都是大汉官员,本人更是风度翩翩、姿容俊朗,从文武双全、志向不凡,还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
有一次周瑜一边与亲友饮宴,一边听人抚琴,几杯酒下肚,有些许醉意,正好听到琴师弹错了一个音。他没有当场打断演奏,指出错误,只是朝琴师微微一笑,既加以提醒,又保全了琴师的颜面,让宴会得以顺利进行。
琴师大为感动,周瑜也因此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
周瑜长得帅、家世又好,相传有女子故意将曲谱弹错以博取周郎多看一眼。
唐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据说与《广陵散》并称的名曲《长河吟》就是周瑜所做。
若天下太平,周瑜自可在家中读书弹琴、潇洒人生。可汉末乱世,群雄并起,周瑜所在的南方也未能幸免。
早在建安三年,割据江淮的袁术就听说周瑜的才华过人想征辟他为属下。周瑜看出袁术野心勃勃难成大事,不愿为他做事,主动请求外放,在居巢(今合肥巢湖一带)遇到了鲁肃。两人一见如故,一同返回吴郡(今苏州)。周瑜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一生挚友——孙策。
同是少年英豪,同是意气风发,同是心存大志,同是慷慨激昂,又是同年出生(鲁肃比他们年长三岁)。孙策与周瑜一见如故。江东百姓称二人为:孙郎、周郎。孙策视周瑜为好友心腹,周瑜也竭力辅佐孙策。
次年,二人联手攻下皖城(今安徽潜山)。孙策早就听闻皖城乔公有大乔小乔二女,皆是天姿国色,便带着周瑜上门求娶。
这一年,孙策和周瑜都是24岁,本命年攻城略地、迎娶佳人,事业爱情双丰收。
此后,两人水陆配合,接连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的水战才华在一系列战斗中得到充分发挥。攻取庐江和豫章二郡后,周瑜留下来操练水军,孙策则返回江东。
谁曾想这一走竟成诀别。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四月(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前夕),孙策遇刺,身负重伤。周瑜闻讯,兼程赶回。孙策终究没有等到周瑜,叮嘱18岁的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后就去世了,年仅26岁。
“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用这句话来挖苦周瑜只会打水战,只敢打水战。水战确实是周瑜最擅长的战斗模式。美周郎纵横大江,无人可挡。
孙策去世后,江东人心不稳。周瑜遵照孙策的遗嘱,带头拥立孙权,又依托长江为孙氏守卫疆土,从未有过半点二心。
真实的周瑜完全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得那般小肚鸡肠。孙策临终前将军务悉数托付给周瑜,确实引来程普、韩当、黄盖等从孙坚时代就追随孙氏南征北战的老将们的不满,其中又以资格最老、最为持重的程普为代表。
程普是右北平人(今河北唐山),韩当是辽西人(今河北迁安)。这两个北方猛男是当年汉灵帝汉军三路讨伐鲜卑乌桓时与孙坚在边关结识(早年战死的祖茂是孙坚家臣),先后为孙坚、孙策、孙权效力。论年龄,程普韩当黄盖等人是周瑜的父辈;论资历,三人是从军二十年的老行伍;论战功,三人更是冠绝江东,远非后来的蒋钦、周泰、吕蒙等人能比。所以他们不甘居于周瑜之下,经常给周瑜脸色看。
周瑜是怎么做的呢?每每一笑置之,从不与他们计较,并用实打实的战绩、谋略和气度打动程普等人。后来程普经常对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对周瑜无比敬佩。
正因为程普韩当黄盖等老将曾经不服周瑜,才有了后来周瑜打黄盖,黄盖写信给曹操说周瑜狂妄自大跟他合不来想要投降,曹操信以为真的故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七月,曹操从河北挥师南下。
八月,刘表病死,荆州蔡氏拥立蔡夫人所生刘表少子刘琮为荆州牧。
九月,刘琮投降,却没有告诉刘备。刘备得悉曹军前锋抵达新野,放弃樊城南下。曹军骑兵追击刘备,主力进驻江陵,接管荆州。
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江东,当时就有很多人建议孙权投降。孙权犹豫不决。这时,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投降、要跟曹操硬碰硬打上一仗之人正是周瑜。周瑜非但没有惊慌失措,还十分自信地告诉刘备和孙权,击败曹操三万人就够了。
周瑜敢于正面硬钢强敌的态度得到了江东大多数武将的支持,促使孙权下定决心发兵抗曹。
十二月,孙权派程普和周瑜为左右都督(其实是以老将程普压阵,周瑜负责前线指挥),率三万精兵与驻扎在樊口刘备组成联军。名为联军,实际上刘备并没有把他的一万多人交给周瑜,而是让关羽张飞等人在一旁策应。
所以真实的赤壁之战,是周瑜以三万江东精锐对抗二十万曹军主力。
赤壁之战示意图
公元208年12月23日,东南风起。黄盖率部诈降,以火攻在赤壁大破曹军。经此一战,曹操退回北方,刘备有了喘息之机,孙权则乘胜将势力扩张到长江中游。三足鼎立之势初成。
在《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全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在真正的历史中,周瑜才是此战获胜的关键人物。
这一年,周瑜33岁。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部与刘备争夺荆州,在江陵等地与名将曹仁鏖战近两年,于公元211年去世,时年36岁。
关于周瑜之死,主流说法是在攻打樊城时中了曹军毒箭(古代毒箭大多是将箭头浸泡在粪便中,通过让伤口感染来造成死亡),因箭伤和过度劳累不治身亡。
实际上从当时的军事态势看,江东兵力在赤壁之战后已经扩张到极致,在陆上与曹军争锋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更重要的是,尽管孙权对周瑜始终保持尊重,但随着孙权逐渐成年,对权力特别是兵权的控制欲也日渐增长。如果周瑜是程普韩当黄盖那样的老将,孙权自然可以等他逐步淡出。可周瑜才36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纪,如无意外还能为江东征战十年。孙权等不及。
故而孙权明知江东国力有限,明知曹仁不好打,还是放手让周瑜去打。
周瑜没有战败,却因伤死在前线。
曹操松了一口气。
孙权也松了一口气。
像孙策和周瑜这般性格如刀刃般锋锐之人,终究让天下雄主忌惮。
此时死去,可谓恰到好处,恰逢其时。
作为江东人物的代表,周瑜之死打断了孙氏扩张的脚步,也让孙刘曹三家都有了喘息之机。他的继任者鲁肃认为与刘备交好才能共抗曹操,结果就是孙刘平分荆州,而荆州北部的襄阳、樊城一代则仍归曹魏。
周瑜死后,29岁的孙权亲自执掌江东兵权,十万大军在合肥被张辽以区区八百人打得丢盔弃甲。
直到鲁肃死后,继任大都督、周瑜的铁杆粉丝吕蒙才重拾扩张策略,趁刘备攻取汉中、关羽水淹七军之机偷袭荆州,完成了周瑜的未尽遗愿。
原本文武双全、才情卓绝的周瑜,为何在后世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
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占据孙吴江东故地。为了宣扬偏安正统,东晋官方开始鼓吹同样自诩汉室正统的蜀汉。到了唐代,特别是安史之乱皇帝逃往蜀中后,蜀汉政权愈发得到同情。作为蜀汉对手的曹魏和孙吴自然成了要贬斥的一方。杜牧更是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讥讽曹操的好色和周瑜的无奈。
到了宋元之际的话本子(古代通俗小说)《三分事略》中,周瑜就变成了政治上鼠目寸光、为人上偏激狭隘的典型。《三国演义》更是用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将周瑜牢牢钉在为衬托诸葛亮而存在的反面角色上。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堪称黑化巅峰。
————周瑜、苏定方、潘美棺材板压不住的分割线—————
有问题请咨询族谱网官方客服:xiupush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