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蔄”!99.9%的人绝对没见过此姓氏,如今宗谱面世!
6月12日,由蔄氏后人、国家年鉴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年鉴学会副会长蔄茂安历经20多年研究编纂的《蔄氏宗谱》一书,在张家产镇嶅山村首发。
当天,现场为嶅山村蔄姓村民发放《蔄氏宗谱》近200本。
张家产镇嶅山村村民蔄文学表示,通过该族谱了解了蔄姓发展史,蔄氏家族从汉代就存在,老祖先经过千辛万苦衍变真是不容易,为
《蔄氏宗谱》一书由《追本溯源》《家族谱牒》《人物传记》《时代风采》《文化之窗》《学会锦集》六个篇章组成。
《蔄氏宗谱》作者蔄茂安说,蔄氏宗谱始发于1998年得到蔄氏家族的第三本蔄氏家谱开始,自己做史事工作多年,对蔄氏祖先的了解,对编写蔄氏族谱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了弄清蔄氏从何而来,蔄茂安教授先后自费前往蔄氏族人主要聚居地河北、河南、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地寻访,实地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多次赴国家和辽宁省图书馆以及收藏古书最多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图书馆,获取准确信息,并最终厘清蔄字与蔄姓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如今,“蔄”字,作为39个专作姓用的字之一被收入《汉语大词典》。
扩展阅读:
“蔄(màn)”姓,聚居于山东省威海文登区埠口镇嶅山村,不足千人,后陆续迁出,现在在七台河市以及承德市都有较多蔄姓聚居,加之其他散户,约三千人。
和中华民族大多姓氏不同,蔄氏家族主要是靠辞书谱牒延续传承、繁衍发展起来的氏族。从首次载入三国时代的《埤仓》开始,唐、宋、明、清和现代辞书都收录“蔄”字,并注明仅作姓用,这在全国两万多个姓氏中是极为罕见的,并以此使蔄氏一族跨越十几个朝代、历经1800多年而经久不衰、繁衍发展。从明初迁至嶅山的蔄氏一族,也已历经600余年。其间,于清雍正八年、嘉庆十九年和光绪十三年三次编修家谱,对家族历史予以详实记载。
蔄字解析
蔄氏家族世代相传,“蔄”字是蔄氏先人为躲避官府追查而造。如今,由于蔄氏先人造字作姓刻意隐藏,造字人的身份已无从查考。但从蔄氏口口相传的族史中,以及“蔄”字产生的时间和文字结构来分析,“蔄”字应为东汉末年政权更替期间的士大夫所造。
“蔄”字,上面为草字头,表明自己成为“草民”中的一员,而“草民”恰是朝廷权贵对黎民百姓蔑称的习惯用语。此时的民间也正是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好所在。“蔄”字的下面由“门”和“口”组成,口为人口,门为门路。框架结构设置独特、精当,充满睿智,意喻隐藏在民间的家人,定会门路畅通,人丁安康。而标音“慢”字,意喻更名改姓后更需行事谨慎,韬光养晦,进而假以时日,图谋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