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梨花风起正清明,网络祭扫见真情!

2020-03-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4
转发:0
评论:0
梨花风起正清明,网络祭扫见真情!,梨花风起正清明。临近清明时节,人们怀着诚挚的感情,缅怀祖先,祭奠先人,纪念前辈的

梨花风起正清明。临近清明时节,人们怀着诚挚的感情,缅怀祖先,祭奠先人,纪念前辈的功德,寄托后人的哀思,这不仅充分表达了国人感恩思源的优秀文化传承精神,同时,也是人们对先辈践行孝道的一种形式。

3月23日,民政部召开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可暂缓举办群体性祭扫活动。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比如,重庆实行分时段预约祭扫,倡导网络祭扫;上海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西安暂停集中祭扫活动,倡导网络祭祀等方式。当前,正值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各地通过倡导网络祭祀等方式追忆亲人正当其时。


网络祭扫是防疫抗疫的必然要求


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仍不可掉以轻心以致前功尽弃。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祭扫历来颇受中国人重视,也正是因为重视,所以容易出现人群聚集现象,这也有可能使得病毒有机会卷土重来。


在此情况下,民政部和各省市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按日分时段预约祭扫、限定每日祭扫人数上限、倡导网上祭扫等方式,有效避免“一刀切”禁止祭祀问题,防止聚集扎堆疫情卷土重来风险,作为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充满人文关怀,是对先人、先烈,特别是对战“疫”中牺牲的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和深沉哀思的更好方式。


网络祭扫是拓展传承的全新形式


通过线上献花、网上祈福等在线方式祭扫,为逝去的亲人送上“云端思念”,变实物祭祀为精神传承,丰富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全新形式,仍然体现了中国传统祭祀的观念和价值。一方面,网络祭扫可让外地亲人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随时随地在网上缅怀逝去亲人,能够有效满足无法回乡实地祭扫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永久保存逝去亲人生前资料,网络祭扫让思念和追忆成为永恒。

“云祭扫”并不是新概念,我们在疫情之下虽然不能亲自到墓碑前祭奠先人,但祭扫重在表达感情,不管在什么地方祭扫,都可以追思亲人。大家可关注“族谱网订阅号”微信公众号或打开【族谱】APP,点击“网上祭拜”,即可随时随地在线创建720°VR全景祭拜空间,通过点烛、献花、寄语等方式寄托哀思。此外,祭拜网还专门开辟了“致敬抗疫英雄”、“陵园入驻”等网络祭扫专区。

互联网时代,网络祭祀坚守着清明文化的精神内涵,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永恒哀思。


网络祭扫是清明追思的时尚新风


“网络祭扫”不失为一个寄托哀思的好方式,更是一种时尚文明的新方式。清明祭祀作为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风俗,寄托着人们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浓浓情怀。


传统实地祭祀中,燃烧纸钱、鞭炮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同时,祭祀群众人流量大、车流量多,存在引发踩踏、等安全风险。网络祭祀作为一种追思先人的正确可行方式,既寄托缅怀先人的哀思,又符合绿色环保、安全祭祀要求,契合民俗民意和时代潮流,能够进一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安全文明的祭祀新风尚。

“祭拜网”进行祭扫,既可以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风险和因燃烧纸钱等带来的火灾隐患,也方便、快捷,避免舟车劳顿。同时符合绿色文明的祭祀理念,也让更多亲友参与进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祭拜网正发挥强大作用。


清明祭扫主要是寄托哀思,怀念亲人,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心意。逝者已逝,真正的孝顺不是在祭扫先人上铺张浪费,而是要珍惜眼前,尊老爱老,让老人每天生活快乐和幸福,才是最大的孝顺。文明祭扫,绿色祭祀,才是清明节的本意,网络祭扫亦见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明节祭扫
清明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即使无雨,心也潮湿。没有去追溯过这个节日的来因,我想古人也是为了对逝去生命的一种祭念吧。节日一词,总让联想到欢乐、缤纷、热闹。然而,清明时节,却令人源回忆而悲凄。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这个灰色的节日要到之前,不禁令我于繁忙的工作中,由时间夹缝里,偷一小块时间黯然神伤。于是回忆。每一次接触。生命过程的精彩与否,最终的归宿,都只能是一个结果!我们赤裸裸的来到人世,拼搏几十年,失意也好,辉煌也罢,在最后那刻,除了身上那套寿衣与那身裹布以外,什么都无法带走!包括对人世一生的记忆。突然间明白,事情有都与生命一样,过程才是最重要,而结果,即是终结。不由的,更加感叹于曾盲目为了追求...
· 清明祭扫有感
江城子·清明祭扫有感作者:铜陵宗亲张啟寅清明细雨扫墓忙。常思量,自难忘。几处荒塚,几度渡沧桑。纵使鹃花染遍山,灰蝶舞,菜花黄。归来堂前拉家常,开益公,下陈庄。开疆拓土,惟吾连城张。盼来盛会谋大计,续修谱,建祠堂。
· 揭秘各地清明节祭扫饮食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但在祭扫形式和清明饮食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清明节在我国传统中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
· 揭秘各地清明节祭扫饮食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但在祭扫形式和清明饮食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清明节在我国传统中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
·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清明习俗及祭扫烈士陵园
(1)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