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多地祭祖祈福感染肺炎,清明“网上祭扫”成热点

2020-03-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73
转发:0
评论:0
多地祭祖祈福感染新冠肺炎,清明“网上祭扫”成热点,什么是“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

什么是“清明”?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清洁;明,明净。在当下,明的内涵,还可以外延为文明。


文明祭祀,就是不放炮竹、不烧纸钱、不点香烛,提倡低碳祭祀、环保祭祀、节俭祭祀、安全祭祀。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而祭拜祖先更是清明节的一项重大传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在清明节扫墓祭祖。


然而病毒如今已在全球肆虐,作为防疫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期间,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以大局为重,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失荆州,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近期,因祭拜祈福等聚集性活动产生的疫情教训已然深刻,但鉴于部分国人传统祭扫观念依旧难以轻易扭转,所以防疫工作是当前乃至以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变的话题,防疫任重而道远。


作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按照以往风俗,在3月15日左右,各大公墓、陵园就将迎来清明节的第一波祭扫人流高峰。而在今年这个特殊情况下,为了阻断病毒传播,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多地政府已发文严禁祭祀等现场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网上祭扫”被大力提倡。



实际上,在互联网风潮的带动下,清明节扫墓祭祀早就被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网上祭扫、网络祭拜等概念早在好多年前就被提及,民政部曾多次发出通知,提倡大家在清明期间移风易俗,其中就包括推广网上祭扫。


只是今年受到疫情严重影响,才让人们真正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并体验网上祭扫的特色与便捷。



通过应用市场,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了“族谱”APP,作为国内领先的亲情档案存储平台和网上祭拜平台,已有60多万用户在这里免费创建逝者的纪念馆并进行祭拜。


不同于市面上其他产品,这款产品在为逝者创建纪念馆时可以选择单人或者双人馆,而且可以进行合馆操作,这在设计上就非常人性化,也可见平台的运营之用心。


在简单的逝者信息输入等常规操作步骤之后,一个网上纪念馆就创建完成了。在纪念馆页面,人们可以自行留言及选择物品进行祭拜,只需要用福币购买即可。平时,1个福币折合人民币1元。但在我们进入这款应用软件时,已经有30福币在我们的账户里,而且平时每天登录,以及完成一些其他任务都会有福币赠送,所以这款产品并不需要强制消费,这也打消了很多用户的顾虑。



纪念馆的祭拜物品种类众多,既有香烛、水果、鲜花等,也有家电、交通工具、服饰等,满足了用户对于祭品的选择,也提升了纪念的价值。用户供奉祭品以后,可以为自己及家族增加亲情值、荣耀值,提升自己乃至整个家族在网站的等级和排行。


此外,这款产品还提供高级VIP选项,可将纪念馆付费升级为中级馆、高级馆或豪华馆,体验更加真实的720°VR全景网络祭拜。



有用户在体验过后就反馈说,“如今网上祭奠先人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这种形式更有意义,也更能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设立网上灵堂,将先人的生平、照片置于网上,将自己的思念、祭语写在网上。这种祭奠形式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又能永久存在。”


也有用户称,因自己常年生活在国外,曾在去年找人代祭去世的父母,从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来看,推出“代客扫墓”不如倡导“网上祭奠”。与传统的上坟扫墓相比,网上祭奠文明健康,没有了呛人的烟雾,没有了震耳的爆竹。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可进入为亲人创建的“网上公墓”。在催人泪下的音乐和感人肺腑的留言下,思念的情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的内涵。



今年,“网上祭扫”作为清明传统习俗在网络时代的延续和升华,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支持。祭祀理念的转变,就是弘扬文明新风的基础。


相信随着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股网络祭祀之风必将越来越强劲。再过几年,我们不再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地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赠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


总之,今年清明节即将来临,在防疫之年,千万要理性参加各种民俗祭祀活动,以阻隔疫情的传播和感染为主要目的,尽量不聚会,不聚餐,既要团结友爱,表达亲情友情和爱情,又要以安全可靠无隐患为度,过好文明、健康、有意义的清明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明祭扫,网上祭拜成潮流,如何进行网上祭拜呢?
清明扫墓、祭拜先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族成员凝聚力的重要活动。但每年清明、冬至、春节等祭拜高峰时节,城市里陵园、公墓人流密集,农村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火险隐患等问题,公共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国家和各地政府意识到平安、文明、绿色祭拜的迫切性,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胡乱占地。树葬、海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也应运而生。很多公墓陵园开始思考更加健康、安全的业务模式。如何才能不扎堆、不聚集,不凑热闹,网上预约、控制流量、安全出行,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用一种更加绿色文明的形式去扫墓?以“网上祭拜”为代表的各种安全、便捷的新型祭扫方式逐渐成为清明祭扫的主流。网上祭拜,传承文明网上祭拜是新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迁到网络上,方便现代人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祭奠逝去的亲人。这种...
· 奏响“网络祭扫”最强音!祭拜网助力多地开通网上祭扫平台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不止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民众,向你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展现出的积极乐观、坚强无畏,深深致敬!”“你下棋打球的模样还在眼前。那俩双来不及穿上的皮鞋换上新的了吧”“亲爱的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间!想您的时候我就遥看天上的星星”……打开祭拜网“全民共祭情满华夏”的清明专题页面,一条条写给抗疫英雄、逝去亲人的心语令人泪目。自族谱网、祭拜网联合发出“关于2020年清明期间开展网上祭拜的倡议书”后,又相继在平台推出网络祭扫、预约祭扫、代祭服务等多项功能举措,助力各地殡葬服务机构打造数字陵园、网上祭拜系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千家墓园入驻,几百万人次登录进行网上祭扫。▲祭拜网已助力多地开通网上祭扫平台从3月初开始,天津、江苏、浙江等全国多省市就陆续出台政策,暂停了清明现场祭扫。这对于一些习惯现场祭奠的人来说,不免有些遗憾。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
· 清明节期间多地宗亲来淮祭祖
今年清明节假日期间,河南唐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唐河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唐河陈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顺中及家人;湖北武汉江夏义门陈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林国夫妇;平顶山市陈宝发宗亲及家人;世界陈氏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河南弘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九安及其亲属等多地宗亲和当地陈氏族人一起祭拜始祖陈胡公。
· 民政部正式发文!2020年清明节鼓励网上祭扫
民政部正式发文!2020年清明节鼓励网上祭扫,民办函〔2020〕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
· 清明节祭扫
清明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即使无雨,心也潮湿。没有去追溯过这个节日的来因,我想古人也是为了对逝去生命的一种祭念吧。节日一词,总让联想到欢乐、缤纷、热闹。然而,清明时节,却令人源回忆而悲凄。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这个灰色的节日要到之前,不禁令我于繁忙的工作中,由时间夹缝里,偷一小块时间黯然神伤。于是回忆。每一次接触。生命过程的精彩与否,最终的归宿,都只能是一个结果!我们赤裸裸的来到人世,拼搏几十年,失意也好,辉煌也罢,在最后那刻,除了身上那套寿衣与那身裹布以外,什么都无法带走!包括对人世一生的记忆。突然间明白,事情有都与生命一样,过程才是最重要,而结果,即是终结。不由的,更加感叹于曾盲目为了追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