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

2020-01-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1
转发:0
评论:0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中国人在正月初一这天过了两千余年的春节,如今,人们开始重新为春节寻觅信仰。民间至

中国人在正月初一这天过了两千余年的春节,如今,人们开始重新为春节寻觅信仰。

民间至今将春节称为“大年”,言下之意,法律意义上的新年——公历1月1日只是“小年”,真正的年非农历正月初一莫属。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


这自然是传统使然。从公元前102年开始,中国人有二千余年时间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直到台湾省成立,才改用公历,以每年1月1日为新年之始。由于台湾省元年(1912年)1月1日宣统皇帝尚未退位,北京和北方仍奉清朝正朔,那天称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全国范围废旧历新年到1913年才实行。但民间旧俗难改,民国2年7月袁世凯下令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放假一天,自次年开始施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公历纪年,确定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新年首先是一个政治性节日。中国历来重视纪年,新年是一年的开始,也是皇帝每一纪年之始。新年的庆祝是对除旧布新、国泰民安、国运昌隆的祈求,要举行一系列重要活动,如元旦大朝会,各地上报户口、收成、治安等政绩,祭天,祭太庙等。新年也是财政年度的开始,或者是以新年为统计标准的。国家法定纪年变了,春节已不具有政治意义。

但春节的信仰意义却没有随着政治意义的消失而改变,尽管一次次受到“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和新文化的冲击,特别是文化革命的致命打击,却在民间不绝如缕,改革开放以来还在逐渐恢复。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

春节的传统信仰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敬天和崇祖。

历代帝王以天子自居,相信君权神授,受命于天,得天命方能得天下,治天下也离不开天的保佑。在诸神中,天的地位最高,在一年最重要的节日中祭天是最重要的活动。民间没有祭天的资格,但同样敬天,并祈求天的庇佑。不过天不会降临于平民百姓家中,而是派不同的神执掌不同职能。对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灶神(灶君、灶王爷)——平时守在锅灶旁,掌一家祸福。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位保护神兼监察官要回天上述职,所以要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送灶(神)。贡品中必须有粘性的糖,以便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财源茂盛是普遍需要,据说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接财神自然越早越好。还有门神,为使他忠于职守,新年前要将新的门神贴在大门上。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

如果说敬天的活动多少带有敬畏和功利的心态,崇祖则主要是慎终追远的传统。先民一直认为人死后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即使有人相信死后会重新投胎,但他们的灵魂依然会回来。所以对祖先的祭祀和贡献是经常性的,季节性的,而最隆重的一次是新年前后的祖——家庭的和宗族的。在农业社会,新年正处于秋收以后的农闲季节,既有充分的时间与人力准备和操办,也有丰盛的酒水食品作为祭品。由于祖先的灵魂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才能回来,家庭的全部成员必须在除夕前聚集,一起祭拜。否则不仅是对祖先的不敬不孝,还可能得不到诸神庇佑,甚至招致上天的惩罚。相比之下,合家团聚以及节日的吃喝玩乐还是其次的。这就是游子无论贫富贵贱,都急于在除夕前赶回故乡的原因。万不得已在外过年的人,也必须遥祭祖先,但总弥补不了不能合家祭祖的缺憾。

数以亿计中国人回家过年,或许这就是寻根的意义

当祭祖被当作封建迷信破除后,春节只剩下家人团聚和吃喝玩乐。随着生活的改善,平时都能吃喝玩乐,过年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一旦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定居,加上信息和运输的发达和高速交通的普及,合家团聚将失去魅力,春节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春节还会有信仰意义吗?如果有,还是敬天崇祖吗?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全国、全世界各地回家过“大年”,似乎已经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各自不同的回家目的,显然并非全部出于对传统新年的信仰。这不能不使我们忧虑,也值得我们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十大姓氏寻根地!这或许就是你的寻根关键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归属感的民族,族谱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家谱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寻根。寻根有各种方式,有专门的寻根师。其实我国有十大姓氏寻根地,可以根据这些寻根地来找到自己的姓氏来源的,跟着小谱来看看有哪些姓氏寻根地吧。山西洪洞大槐树明代时,当时从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广严寺大槐树下,再次分批迁往其它省份。后来这些地区的人逐渐迁出其他地区,涉及十多个省份。图源网络湖北麻城孝感乡明成化八年(1472)进行区乡调整时,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是众多川渝民众心目中的圣地,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千百年来,麻城移民后裔巳遍布四川大地,有“湖广填四川,麻城过一半”之说。河南固始河南固始是闽台姓氏祖居地。据(闽中记)中记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台湾也有一句老话:“台湾同胞的祖根,五百年前在福建,一千三百年前在固始”。福建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北有大槐树,南有...
· 中国人过年的禁忌
农历过年期间禁忌:过年通常从初一到初五为止,初五之后就要隔开,表示这个年已经过了,开始要恢复正常生活了,常规习俗过年有一些禁忌,例如过年不要生气骂人、打小孩等等,以下是过年一般人常听到的禁忌。大年初一: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叁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过去的常规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
· 各地称谓不同,过年回家闹笑话
又是一年春节到,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游子”们开始紧张有序地打点行装,做各种回乡准备,满心欢喜。而新媳妇儿和毛脚女婿们则有些“惴惴不安”,春节期间,会遇到大量的亲戚,各地称呼大不相同,一不小心闹笑话了怎么办?你听说过喊自己爸爸“阿叔”“舅舅”的吗?还有的地方喊外孙叫外甥,怎么样,是不是防不胜防?今天,发现周刊就盘点出一些有特色的各地称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首先,记者采访了一些“老南京”,问他们南京话里有没有奇怪的称谓,让外地人来了会听不懂。大家想了想,发现除了一些发音不同外,南京话中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称呼。因为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虽然江淮官话在官话方言区内差别较大,通话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个官话方言区一致性还是很强的,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因此南京话里,没有什么外地人听不懂的称呼。接着,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外地的朋友,结果大不相同。北方的称呼中特异的比较少,按照普通话的习惯来叫,就不大可能犯...
· 各地称谓不同,过年回家闹笑话
又是一年春节到,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游子”们开始紧张有序地打点行装,做各种回乡准备,满心欢喜。而新媳妇儿和毛脚女婿们则有些“惴惴不安”,春节期间,会遇到大量的亲戚,各地称呼大不相同,一不小心闹笑话了怎么办?你听说过喊自己爸爸“阿叔”“舅舅”的吗?还有的地方喊外孙叫外甥,怎么样,是不是防不胜防?今天,发现周刊就盘点出一些有特色的各地称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首先,记者采访了一些“老南京”,问他们南京话里有没有奇怪的称谓,让外地人来了会听不懂。大家想了想,发现除了一些发音不同外,南京话中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称呼。因为南京话属于江淮官话,虽然江淮官话在官话方言区内差别较大,通话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个官话方言区一致性还是很强的,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因此南京话里,没有什么外地人听不懂的称呼。接着,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外地的朋友,结果大不相同。北方的称呼中特异的比较少,按照普通话的习惯来叫,就不大可能犯...
· 唐太宗仁举:四百死囚回家过年
贞观六年(633年)的腊月,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由于数年来国家大治物丰民安,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大唐气象,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错,信步走出皇城,望着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忙着要过年的盛世景象,他忽然想到了另一类人----监狱中的死囚,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网络配图于是这位千古第一仁君轻车简从,来到长安城外的监狱视察。这一年全国有近四百名死刑犯,都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进入一个个牢房,唐太宗挨个询问死囚,让他们谈思想谈认识。大家都说犯了死罪,死有余辜,不冤枉。认罪态度良好,认为对他们的量刑也很公平。唐太宗听后很受感动,于是就跟这些死囚说,我跟你们立一个君子之约,现在是冬天,放你们回去过春节,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来年秋收之后,咱们再在这里集合。四百死囚呢,个个感激涕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二年的秋后,这些死囚全都回来了,一个都没有少。唐太宗高兴之下,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网络配图君王体恤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