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2018-12-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93
转发:0
评论:0
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什么是家风? 有人说家教,有人说家训……说到它,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过去的世家大族、

什么是家风?

 

有人说家教,有人说家训……说到它,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过去的世家大族、百年古训,“家风”似乎与一般的小家庭无关。

 

但在我看来,如今的“家风”,其实更多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价值观。无论大家小家,父辈祖辈显赫与否,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立身处世之本,告诉晚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

 

可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

 

有了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坚守自己的底线——它是我们行走世间的底气所在。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也是很多优秀家庭都重视的品质。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家教的重视却留给我们颇多借鉴之处。

 

首先是“俭”。曾国藩位高权重,但他极看不惯京城世家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的习气,于是不让子女搬到京城,只让他们住在乡下。

 

家门口也不挂任何“相府”“侯府”之类的匾,简朴从事,一般人路过都不知道是大官宦的家。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公务再繁忙,曾国藩都要抽时间给孩子写信,帮他们改诗文,和他们聊学习聊生活。

 

他要求儿子曾纪泽: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家务事不分男女,儿子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不能随意使唤仆人。

 

后人说,“曾家无一是废人”,6代子孙兴旺了百年。曾国藩的子孙后代,哪怕没有直接接受过祖先的教育,但这种简朴勤勉的精神,却融入血液中,成为了一个家族的品格。

 

人品是一个人立世的骨,而家风是一个人树立品格的开始。好的家风,令一个人在世上,“行得正,企得正”。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好的性格,能让一个人更积极地面对生活,走上更好的道路。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正是他的家庭。

 

钱钟书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是清华有名的国文教授。他偏爱古书,平时总会看书抄书,并在摘录上写上自己的看法。他对儿子的管教也极为严格,钱钟书十五六岁时,还曾经因为读书不用功挨过打。

 

钱钟书读书时,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还读古文名著。

 

这位“博学鸿儒”后来秉承了父亲治学严谨的风格,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惜时如金,淡泊名利。即使是在战乱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工作和写作。他毕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并将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了世界。

 

钱钟书时刻将父亲的教导铭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将之传承给了女儿钱瑗。

 

钱瑗与父亲一样,淡泊名利。外出开会或者讲学时,每每会议结束,她要不马上回到学校,要不就在旅馆里看书备课,很少出去游玩。

 

晚期身体不适,躺在病床上行动不便,仍手不释卷。

 

对知识的追求让钱家几代人都活得简单而卓越。

 

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好的家庭,还能为一个人日后的志向定下基调。

  

科学家钱伟长幼年家境清苦,但每逢寒暑假,父亲和叔父们相继回家,便一起“舞文弄墨”,下棋和演奏音乐,“一到晚饭后,每天有一小时的音乐活动,父亲善琵琶和笙,四叔善箫,六叔好笛,八叔拉一手好二胡”。

 

钱伟长说自己“就在琴棋书画的文化环境中受尽了华夏文化的陶冶”。

 

长大后,钱伟长没有走上文史或艺术之路,但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以及长辈们的好榜样,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迪。 

好的家风,是一个人前进的路标,告诉你一个人哪怕生于平凡,也当有志向,有兴味,才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成人成才。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今,在社会价值多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生活各有追求,但家风依旧不能丢下,他是一个人修身成人的开始,它是我们活着的精神路标和支柱。

 

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愿你行走世间,也有这股子来自家的底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才是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赶快看看吧!
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是家庭学校。习惯和态度的养成,是家庭学校的成绩,这决定孩子在学校是否优秀。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财富,就是家族文化。近日,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西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家风座谈会上,分享了他的家庭教育经验。小编为您综合整理了刘长铭校长的分享以及他博客上的几篇文章,一起来一场家庭教育的思想盛宴吧!一、家庭是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家长的言行可谓是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在北京四中,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8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决定于家长的影响,70%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点和看法来自于家长的影响,6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文化修养、性格和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对他们影响甚大,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对他们很重要。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社...
· 一个家庭兴旺,源泉在于家风
家,犹如水之源,树之根,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避风港。一家人什么最重要?不是锦衣玉食,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家庭和睦,家人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家人相处应该和颜悦色,有难一起面对,有事一块商量,没必要争出对错强弱。“人心齐,泰山移”。一家人只有齐心协力,生活才能越过越美好。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要想培育出有出息的孩子,良好的家风必不可少。一个人成功的源泉,在于家训端正;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在于家风纯正。勤俭节约,再贫寒的家庭也能日渐兴盛;铺张浪费,再多的家业也会被迅速败光。勤以致富,俭以养德。勤劳决定了一个家庭能否兴盛,节俭决定了一个家庭能否长久。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行孝需尽早,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谈谈生活琐事,和长辈聊聊家长里短。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家人健康,家庭幸福。
· 读了司马光的家训,我终于明白,优良家风才是一个家族最大的财富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一起给一个青核桃去皮。姐弟俩忙活了半天,也没把核桃皮剥下来,姐姐有些气馁,就先离开了。这时来了一位老仆人,他打来热水,把青核桃烫了烫,然后很轻松地就剥下了皮。老仆人剥完核桃皮就走了,只剩下小司马光在那里摆弄着核桃玩。这时候,姐姐回来了,她惊讶之余,问:这是谁剥的呀?小司马光抖了一个机灵,得意地“承认”是自己剥的。没想到,司马光的父亲突然出现了,他严厉地对司马光说,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呢,你怎么能说谎呢?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就是司马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作为一名“90后”,小的时候我们都读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这个沉着、冷静、有智慧的“小朋友”充满了敬佩。后来读了更多的史书,才知道原来长大以后的司马光成为了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15岁的他便通晓经史百家,以及天文、律历、音乐、术数等多种学科。智慧又博学的司马光最擅长写文章,...
·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曾国藩家风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
· 孙膑创造“围魏救赵”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军事家,真名已经无法考究,后人多以“孙膑”称他,他也是春秋时期最富盛名的军事家孙子的后代。孙膑和他的弟子所编著的《孙膑兵法》更是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兵法,而他在齐国期间指导了齐国对魏国的两场战争,魏国两次均大败。战国时期的魏惠王意欲招揽有才之士来辅佐他的称霸之业,在重金的下,天下的确有很多豪杰前来应聘,其中就有孙膑的师兄庞涓。庞涓本人确实有几分才干,他对魏惠王讲些了富国强兵之道,魏惠王听了很是欢喜。于是庞涓成了魏国的大将军,并灭掉了魏国周边的许多小国,而且就连强大的齐国也被他打败过,庞涓更是自负的不行。因为庞涓嫉妒自己师弟的才华,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并污蔑他是通敌的罪人,将其下狱处以膑刑,因此后人称之为孙膑。但是齐国看重了孙膑的才能,偷偷将他就到齐国,孙膑也受到大将军田忌的赏识。在一次赛马上,孙膑给田忌的计策让他赢得重金,于是田忌顺势将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见了孙膑,交谈之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