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再也不会叫错了,我国最为完整的亲戚关系称谓【上】

2018-04-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53
转发:0
评论:0
再也不会叫错了,我国最为完整的亲戚关系称谓【上】,  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

    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所谓称谓—就是对你自己以及和你有关联的家族、亲属、师友及其他一些人的称呼。目前流行的称谓,都是汉族的称谓,为了讲解方便,这里均以“自己”为“轴心”论述的。

  

  一、家族方面的称谓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

    称别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个“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个“舍”字。男女自称同理。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妻”“妻子”“贤内助”,自称“夫”;女称男谓“夫”“婿”,自称“妻”“妻子”。

    称别人的配偶,对男方可称“兄”道“弟”,对女方称“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

    对自己的子女称“儿”“女儿”,自称“父”或“母”。

    称别人的儿子谓“令郎”,女儿谓“令爱”;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谓“小儿”“犬子”,女儿谓“小女”,儿子媳妇谓“儿媳”。

    对兄弟的子女称“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个“贤”字,男的自称“伯”“叔”,女的自称“姑”、如已嫁人则称“姑母”。

    称别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在自称的前面加一个“愚”字。

    对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长者,祖辈,长辈、同辈,均按前面所述相称,写信问候前面要加一个“宗”字,表示是一个宗族。

    对过继的父母称“寄父母”“义父母”,男的自称“寄男”,女的自称“寄女”“义女”。对于寄兄弟姊妹的称呼,除“胞”字不能相称外,其他一律相通。

   

 二、亲属方面的称谓

    对父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姑父”“姑母”,男的自称“内侄”,女的自称“内侄女”。单对姑母就自称“侄”“侄女”。

    称别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称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爷”“姑奶”,男的自称“内侄孙”,女的自称“内侄孙女”。单对姑奶就自称“侄孙”“侄孙女”。

    称别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称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爷”“姨奶”,男的自称“甥孙”,女的自称“甥孙女”。

    称别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爷”“姥姥”,男的自称“外孙”,女的自称“外孙女”。

    称别人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兄弟及其妻子称“舅父”“舅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对母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姨父”“姨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称别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

    对母亲的舅父、舅母,称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爷”“舅姥”,男的自称“外甥孙”,女的自称“外甥孙女”。

    对父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对父亲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称“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对母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称“表外甥”,女的自称“表外甥女”。

    对母亲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称“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称“表外甥”,女的自称“表外甥   女”。

    对父母双方表亲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统称谓表兄弟姊妹,自称也是如此。

    对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自称“子婿”“小婿”。

    称别人的岳父岳母谓“令岳父”“令泰山”“令岳母”“令泰水”;对别人称自己的岳父岳母,前面要加一个“家”字。

    对妻子的祖父母称“太岳父”“太岳母”,自称“孙婿”。

    对妻子的伯、叔父母称“伯岳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自称“侄婿”

    对妻子的兄弟姊妹称“内兄”“内弟”“妻姊”“妻妹”,自称“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对妻子姊妹的丈夫称“襟兄”“襟弟”,自称“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称“联襟”。

    对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妻子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对丈夫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上述各称谓,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敝”字。

    对子女配偶的父母称“亲亲”“亲翁”“亲家母”,自称“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家族、亲属的称谓归纳起来就两句话:父系称爷叫奶伯叔姑,母系称爷叫姥舅与姨。

   

 三、师友方面的称谓

    对教过自己学业的人称“老师”“先生”“尊师”,自称“学生”“门生”。

    对教过自己技艺的人称“师傅”“师父”,自称“徒弟”“徒儿”“门徒”。

    对他们的妻子称“师母”,自称“学生”“门生”。

    对自己的学生称“学生”“同学”“贤契”。

    对同在一起学习的人称“同学”“同窗”“学友”。

    对同在一起学艺的人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

    对自己的朋友称“仁兄”“良友”“挚友”。

    四、其他方面的称谓

    对出家的僧人称“和尚”“禅师”“长老”“方丈”,对他们的负责人称“主持”。

    对出家的道士称“法师”“真人”。

    对出家的女僧人称“尼姑”“师太”。

    出家人对烧香进贡的善男善女称“施主”。

    注:

    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其他:
    父亲的舅舅/舅妈:舅爷爷/舅奶奶
    父亲的姑父/姑姑:姑爷爷/姑奶奶
    父亲的姨父/姨:姨爷爷/姨奶奶
    父亲的表兄弟/表姐妹:表叔/表姑

    母亲的舅舅/舅妈:舅姥爷/舅姥姥
    母亲的姑父/姑姑:姑姥爷/姑姥姥
    母亲的姨父/姨:姨姥爷/姨姥姥
    母亲的表兄弟/表姐妹:表舅/表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再也不会叫错了,我国最为完整的亲戚关系称谓【中】
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
· 我国市场上沉香的各种称谓
众所周知的原因,沉香文化由于出现过断层,所以很多有关沉香的称谓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沿袭承用。目前市场上关于沉香的各种称谓,大多源自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地区保留下来的称谓。比较杂乱,现列举以下比较普遍的叫法。“生结”、“死结”、“生香”、“熟香”前篇有专述就不再表。另外根据形成的条件不同,将沉香称为“倒架”、“水沉”、“土沉”、“虫漏”。“倒架”指沉香的结香部位存于香树之内,而香树已然死亡,卧倒于荒野,香树的木体部分经环境作用腐朽、风化,香体不腐不朽而得以保存。“水沉”,也称“水沉香”。指香体脱离树体后进入潮湿沼泽泥潭中,熟化后形成的沉香。水沉香体由于水的保护,风化不严重,即便是熟香,其纹路已然清晰可辨。“土沉”是一种熟香。当香体脱落或树体自然死亡时,香体落入干土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风化、熟化,形成疏松质地,这种沉香即为土沉。根据风化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外在形态。“虫漏”是由于沉...
· 史上“北京”的二十多种称谓
原文标题:史上"北京"的二十多种称谓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幽都唐代曾设置...
· 古代称谓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
称谓,在生活中有人常常会混淆,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当然,这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然而,在古代,称谓要是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而且,古时的称谓忌讳不仅多,而且有时还会变动,要是一不小心说错话,那可就麻烦了。网络配图在宋代,像和名字相关的避讳是最复杂的,纵观宋朝上下风气,避讳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看重的,例如,赵匡胤登基,那么广大群众就开始避讳赵匡胤祖上四代的名讳,就连同音或音近的字都不能再使用了,像赵匡胤的祖父名敬,因此宋朝的“镜子”不能称呼为“镜子”,而是要叫“鉴子”。除了皇帝的名字,古代的诸位圣人,像炎黄、老子、孔孟这样的也被列入名字的避讳之列,当然,还不仅仅只限于皇帝和圣贤,有时权臣的的名字也要避讳,像蔡京权倾朝野的时候,很多念法也要进行改称。网络配图这就没了?当然不是,国讳之外还有家讳,例如父祖名,在言行文章时也要注意避讳。这些诸多避讳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都脱...
· 秦兵马俑考古发现:一件保存最为完整的弓弩
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莫过于弓弩。在秦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中,也多次出现过上百件弓弩。但近日,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一件保存最为完整的弓弩破土而出,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以前只见诸史书,现在终于出现了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谜团。弩机是青铜所做弓弦弓背等轮廓鲜明,现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网络配图弓弩很早就发明了,战国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弓弩与弓箭相比,可以分解发射,先把弓弦拉到弩机上,之后再进行发射,这样就提高了准确性。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弓弩手拉弦、上箭、射击,之后密集的箭雨洒向冲锋的敌人,敌人纷纷倒地的同时,秦军中的步兵和车兵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