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堂号起源于何时?

2018-03-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13
转发:0
评论:0
堂号起源于何时?,堂号之由来久矣,它起源于魏晋,盛行于明清,至今绵延不绝。作为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

堂号之由来久矣,它起源于魏晋,盛行于明清,至今绵延不绝。作为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来名门望族多以本族堂号,自书或请名人书写于匾额,镶嵌于门楣或悬挂于厅堂。堂号也往往成为某族的代称。堂号的产生,无非是要彰扬祖宗的功德、显示本族有别于别族的特点以及子孙继承和弘扬祖德。我国有名的堂号很多,如孟姓“三迁堂”因孟母择邻的故事而得名,赵姓“半部堂”因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安天下”而得名,周姓“爱莲堂”因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而得名,孙姓“映雪堂”因西晋孙康映雪夜读而得名,等等。

堂号本义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它不仅用于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厅堂等处,也用在器具上,如升斗、口袋、褡裢以及农具上,以区别姓氏与族属。仅以中药铺为例,由陈体全、李升佐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陈李济,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的乐家老店同仁堂,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的胡庆余堂,我家系世代儒医,最早始于清嘉庆癸酉(1813)拔贡先祖李献,本门药铺称为春和堂,堂叔家称为永济堂,这些久享盛誉的老字号,无不如此。

堂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堂号与郡望、先祖的嘉言懿行、功勋有关,如陇西李、赵郡李、太原王、京兆王,如杨氏“四知堂”、“清白堂”,马氏“伏波堂”,屈氏“三闾堂”以及朱氏“格言堂”、张氏“百忍堂”、周氏“忠信堂”等。狭义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往往与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等典故有关,如周氏“爱莲堂”、陶氏“五柳堂”、李氏“青莲堂”、裴氏“绿野堂”、徐氏“八龙堂”等。有宋以降,文人雅士惯于将堂号署于自己的诗文书画上,后来干脆亲命一个堂号,实则是个人的斋名。所以,斋名又称室名。常取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庄、村、洞、屋、处、院、居、舍、苑、台、山房、书屋、草堂、山庄等,在前面加一字或多字命名之。斋号常常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如阅微草堂代指纪晓岚,聊斋代指蒲松龄,稼轩代指辛弃疾,曲园代指俞樾,鼎堂代指郭沫若,知堂代指周作人等。

当然,斋号的概念也时大时小,有的代指整个居处,如鲁迅的“且介亭”,实系三层楼房,因地处半租界亭子间而得名。冯友兰的“三松堂”,自述“‘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庭中有三松。”园艺家刘文嘉的菊圃洁园,实际是一座三进深院落的宅园,占地47亩,大门口由陈叔通题额,门内花房等处也分别由章士钊、叶恭绰等名家题额。

但多数斋号专指书斋,这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主人自取的,如徐渭因眷念幼时手植的一株青藤,便命书斋为“青藤书屋”。徐悲鸿因收藏道教壁画《八十七神仙卷》,而名书斋为“八十七神仙馆”。张伯驹因收藏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而命名书斋为“平复堂”。鄙人的书房名为“松柏堂”,自书匾额悬于门楣,并自刻石章“松柏堂”,与之相适应,还自治两方闲章,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温不增花寒不更叶”,似是说树,实则指人:不趋时尚,不随时俯仰,不凑热闹,冷热如一。有的是别人取的,如“缘缘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相声起源于何时
相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相声无疑是一种语言艺术。相声给人带来的欢乐,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无可比拟的。在我们身边,几乎没有谁不喜爱这门艺术。当我们被相声的逗趣而捧腹大笑,为相声的诙谐而忍俊不禁时,是否想到,这门“笑”的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吗?相声艺术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但它有据可查的资料实在廖廖无几。然而,苦心钻研的学者们,在对相声追根溯源中,开始对相声的形成逐步加深了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相声是由唐代的“参军戏”演变而来。“参军戏”由两个人来表演,一名叫“参军”性格痴愚;一名叫“苍鹘”反应机敏。两人表演起来一捧一逗,一庄一谐很有些乐趣。有人说,康熙年间的“象声”即是现在相声的雏形。那时的“象声”,其实就是“口技”。表演时一个人或几个人,用口摹仿动物鸣叫或世间百态,用其逼真、夸张的声音逗人取乐。也有人说,早期相声其实是指相貌之“相”,声音之“声”。顾名思义,是相貌与声音结合为一体,以...
· 茶道究竟起源于何时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是说人类最早发现茶的药理功效是起源于“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迄今已有约五千年时间了。但从三皇神农氏发现茶可以解毒疗疾,上古的先民们最早把茶当”灵药“用于治疗疾病时起直到西周这一千七百余年至两千年间,却没有留下有关以茶治疗疾病或饮茶、用茶的文字记载。“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是指的相传周公所著的一部书《尔雅释木篇》里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古茶字“槚、即是苦茶“。此外在西周初年涉及茶事的还有以下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载:一是,在《礼记地官》里记载西周宫廷里已设置了“掌荼官”司掌宫廷茶事与以茶祭祀宗庙等礼仪活动。二是,《华样国志巴志》记载:在武望伐纣时(公元前1066年),巴蜀(即今之四川东起奉节县,西至宜宾市宜宾县境;南极涪陵,北接陕西汉中地区)部落首领,已将“丹漆茶蜜”连同当地其他大宗土特产作为贡品晋献西周王室。文中还...
· “官倒”起源于何时?交钱就能进国子监
人们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就有如大学一般的高等学府,只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不同,当时也不兴叫“大学”。商朝时的中国大学称为“太学”;周时则叫“国学”,国学是周王办的,诸侯办的则叫“泮宫”;西晋时称“国子学”,北齐易名“国子寺”;隋则改称“国子监”,一直到清末都是这叫法。真正把大学叫“大学”的,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当然,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肮脏的交易,买卖文凭之事当时也是屡见不鲜,人们也称之为“官倒”,那么“官倒”起源于什么时候呢?请听小编娓娓道来。与大学不叫“大学”一样,中国古代的大学生也不称为“大学生”。以明代称谓来说,通称“生员”,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监生”,学生可享受“助学金”,由国家财政支出,因为是用于学生改善伙食,故称为“廪膳”。国子监是朝廷的中央宫学,用现代人的话说,它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重点大学,学生比现在博士的水平还高,其学术地位远胜于今国务...
· 堂号郡望-刘姓堂号
刘姓堂号录刘姓堂号众多,大体也可分为地名堂号、典故堂号、教化堂号和其他堂号。现就笔者所见刘姓堂号开列于下,以供读者参考。地名堂号:彭城堂、沛国堂、汉里堂、沛丰堂、弘农堂、河间堂、中山堂、梁郡堂、顿丘堂、南阳堂、东平堂、东莞堂、平原堂、广平堂、广陵堂、临淮堂、琅邪堂、兰陵堂、东海堂、丹阳堂、宣城堂、南郡堂、高阳堂、高密堂、竟陵堂、长沙堂、河南堂、颖川堂、太原堂、东莱堂、任城堂、高平堂、高堂堂、中山堂、西蜀堂、沙甸堂、安成堂、尉氏堂、南华堂、前溪堂、梓溪堂、燕翼堂等。典故堂号:御龙堂、邦声堂、汉室堂、敬胜堂、道胜堂、蒲编堂、屏山堂、五忠堂、八贤堂、铁汉堂、墨庄堂、清爱堂、藜照堂、黎煦堂、黎照堂、藜阁堂、藜光堂、青藜堂、燃藜堂、然藜堂、光藜堂、兴藜堂、尚藜堂、宝藜堂、天禄堂、禄阁堂、校书堂、太乙堂、泰乙堂、然乙堂、表照堂、七业堂、传经堂、明经堂、授经堂、崇经堂、儒林堂、存著堂、典堂、郡马堂、青云...
· 堂号郡望-朱氏堂号
朱氏堂号金陵堂:以望立堂。沛国堂:以望立堂。吴郡堂:以望立堂。丹阳堂:以望立堂。钱塘堂:以望立堂。河南堂:以望立堂。义阳堂:以望立堂。太康堂:以望立堂。永城堂:以望立堂。南阳堂:以望立堂。凤阳堂:以望立堂。白鹿堂:宋国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折槛堂:汉朝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