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中国家谱文化?

2018-03-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74
转发:0
评论:0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中国家谱文化?,    “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90后”李靖华在壬辰年黄

        “我们的祖先是谁?从哪里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90后”李靖华在壬辰年黄帝拜祖大典做志愿者时,无意间得知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当他找爷爷要家谱查看时,却被告知因老屋漏水家谱损坏了……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李靖华所遭遇的家谱缺失现象并非个例。时至今日,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家谱文化现状令人堪忧。

        纸质家谱易损坏、易流失,上谱繁琐不便更新,视若珍宝的家谱数量有限、难以分享……在近日于河南南阳举办的“姓氏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讨会”上,与会的姓氏专家、学者道出了传统家谱的缺陷和不足,年轻一代“只欣赏不参与”的态度,更导致家谱面临断代危机。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宪斋表示,目前中国农村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就是宗亲联谊、编家谱续家谱,但仅仅是一些老年人在做。由于其人生阅历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状况,急需行家和专家予以指导。

        “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长期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的河南省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认为,一方面,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等历史原因造成家谱难以古今“接轨”,这也是许多姓氏共有的困惑;另一方面,“年长者有心无力,年轻者有力无心”,家谱往往是靠一个家族或一个人去做,局限性非常大。

        “令人担忧的是,时下一些年轻人家训族规概念模糊,一些家谱随着老人的逝世而无人续谱。”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居闹市无近邻。”内地一家专门从事家谱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也直言,时下亲戚间的家族来往的频繁度较低,父母兄弟之间的互动减少,无形中人们的亲情、家谱文化意识便淡化了。

        事实上,承前启后的家谱可以使整个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陈学文建议,解决上述瓶颈应当不拘形式,广邀专家、学者参与家谱编修工作。

        据专家考证,中国百家姓中有97个姓氏均与河南有关,77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的祖地寻根活动日益频繁,但由于历史久远、人口迁移、文献记载的矛盾抵牾等多种原因,部分姓氏起源地还存在争议,使海内外许多姓氏宗亲到祖地寻根时出现认知的混乱。“故而有谱可查,有祠可拜变得至关重要。”林宪斋说。

        不过,针对当下民间编修家谱问题,郑州大学研究员赵长海认为,编修家谱不要迷信古人,不要迷信文献。

        目前,河南当地成立了诸多旨在传承弘扬姓氏文化的协会,试图将家谱编写上升为文化传承,将宗亲联谊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团聚的纽带,中国姓氏文化博物馆也正在谋划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修谱的未来:数字化时代的修谱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
要让修谱年轻化,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在线教育、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将修谱的知识点进行生动有趣的呈现,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应用:将修谱知识与实际生活、工作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修谱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强调个人发展:强调修谱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例如提高自我认知、增强沟通技巧、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等,让年轻人意识到修谱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建立社区氛围:建立修谱学习社区,鼓励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互动中不断提高修谱水平,同时增强学习的社交性和归属感。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根据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不同主题的修谱课程,如职场沟通、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证书等方式,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让他们更有...
· 全球化时代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霸权主义,一些文化强势国家、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对边缘地区的文化价值和标准产生了冲击;另一方面,全球化又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多元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渗透,比以往更加频繁和密切。从这两点分析,全球化对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跨文化设计理念和本土化设计理念。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设计;本土化;跨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的发达,世界俨然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全球化。而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新的世纪,我们有必要通过关注全球化,尤其是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来分析现代设计,特别是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为中国设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影响就社会学的理论而言,全球化是时...
· 中国家谱族谱编修文化的发展历程
家谱,亦称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家族历史和传承的重要记录。家谱编修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多种形式和内容。在古代,家谱编修主要是由官方主持进行的。周朝时期,官方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宗伯”来管理家谱事务,并制定了严格的家谱编制规则和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谱逐渐成为官方的文书形式,民间不得随意修谱。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人们更加重视家族的传承和历史。因此,民间修谱逐渐兴起,家谱的编修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习惯。这一时期,家谱主要记录家族历史和传承,内容较为简单,一般只有几代人的信息。唐朝时期,家谱编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家族文化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唐朝官方开始对家谱进行编修和管理,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家谱编制规则和流程。同时,民间修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家谱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全面。明...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正确打开传统文化的方式
端午刚过,“朋友圈”杯摄影大赛悄悄拉开帷幕,社交媒体中的美食也接“棕”而至。人们只记得用粽子和游山玩水“拥抱端午”,却忘了“祭祖”、“插艾”这些传统习俗,端午节沦为“粽子节”。不仅仅是端午节,中秋、元宵也纷纷沦为“舌尖上的节日”。当人们对节日的记忆停留在“舌尖”,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不知从何时起,传统节日逐渐“瘦身”成“舌尖上的节日”,原本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却日渐式微,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更是渐行渐远。这不禁令人反思,传统节日除了美食的味道,还有哪些文化的味道?在互联网社会语境下,我们该怎样传播传统文化?当互联网遇到传统文化——既是“双刃剑”也是“万金油”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而言,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新形态,其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当互联网遇上传统文化,数字化媒介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为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弊端。互联网的即时性...
· 中国家谱发展简史
中国家谱发展简史一、家谱的滥觞家谱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问题,学术界大致有宋代起源说、战国秦汉起源说、周代起源说、殷商起源说等四种,虽然起源时间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已有文献作为立论的基础。其实家谱的起源可能要更早。最早的家谱很可能出现在大禹时期。我们知道,大禹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的创建者,也是王位世袭制的始作俑者。这一时期,由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王位的传承不再与贤能与民意相关,而是取决于血缘关系,于是血统的纯净、王族成员血缘关系的亲疏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家谱的诞生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司马迁在《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三代世表》等篇目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及楚国王室自始祖以下的历代世系。《史记》中世系追溯到的最早人物是黄帝。《五帝本纪》起自黄帝,《夏本纪》的前溯也至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