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历代伟人家风家训,值得珍藏效仿!

2018-03-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25
转发:0
评论:0
历代伟人家风家训,值得珍藏效仿!,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一、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礼了。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二、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释义:《礼记》上说:“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宇宙还可到达边缘,情性则没有个尽头。只有少欲知止,立个限度。

 

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三国 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四、

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唐代 韩愈家训

 

释义:从这几句家训格言中,不难看出韩愈正直坦诚的个性,以及对待人生是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要告诫后代的。

 

五、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慈孝就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北宋 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释义:语源自《学记》。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

 

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北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释义:告诫后代们要勤于读书,尊师重道,要讲求礼仪,懂得谦让,和朋友邻居要和睦相处。

 

八、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押字)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北宋 包拯家训

 

释义: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子孙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许死后葬在祖坟上。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对后人的,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九、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南宋陆游《陆游家训》

 

释义: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十、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

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明代《王阳明家训》

 

释义:告诫孩子们要听话,勤于读书,孝顺友爱,谦恭有礼,有节制。不要说谎贪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苛责别人,但要自律。不能盛气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十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十二、

四戒: 

一戒晚起; 二戒懒惰;

三戒奢侈华丽; 四戒骄傲。  

 

四宜:

一宜:勤奋读书; 二宜:尊敬老师; 

三宜:普爱众生; 四宜:小心饮食。

——清代 纪晓岚家训

 

释义:纪晓岚还有一封《训大儿》的家信,受到后人的推崇。在信中教育儿子要谨慎交友,三思后行。懂得辨别君子与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十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晚清《曾国藩诫子书》

 

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十四、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晚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释义:从前我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第二个打扫干净,第三是进行扫,第四个善待亲戚邻居。所有亲戚邻居来家里,没有不恭敬接待,有急事要接济他,有诉讼会排解的,有喜事一定庆贺的,有病一定要问,有丧事一定要用。这四件事以外的,在读书种菜等事,尤其是刻刻留心。

 

十五、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人不通今古,牛马如襟裾。

——清·周希陶《增广贤文》

 

释义: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严姓家风家训
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同心,和睦家庭;安定和谐,奉公守法;苦读耐劳,艰辛勤业;廉洁自爱,反贪杜腐;维德护法,抑暴助弱;亲宗联谊,厚道诚实;诚心敬祖,敦宗睦族;为人之道为人之子,孝悌当先;为人之夫,责任在肩;为人兄弟,手足情深;为人之父,养教双兼;为人之友,心诚性谦;为民之官,防腐倡廉;为国之兵,奋勇向前;为族之裔,崇宗敬贤;
· 家风家训很重要
家风家训很重要。康雍乾盛世时期有一汉臣家族深得皇帝恩宠几十年,不仅是“父子双双宰相,一门六代翰林”,而且家族中相继为官者多达数十人,其中12人位列翰林。此家族就是张英张廷玉的张氏家族。张氏家族为何会如此兴旺发达呢?就是因为从张英开始,张家就特别注重家训和家风的培养,正所谓“好家风,好家训,才能培养出好子孙”是也!晚清名臣曾国藩至少五次在家书中向兄弟子侄推荐张英家训,并且感叹说“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张英在家训中说:“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意思就是说:我立下的家训没有什么过多的话,其精华只有简简单单四句话。而就是这一条家训,共四句话,让张氏家族“父子双双宰相,一门六代翰林”。即刻扫码,参与张氏家族话题讨论!
· 家规、家训、家风
家规、家训、家风维护社会秩序的三大力量:法律、道德、文化延续家兴业旺的三大传统:家规、家训、家风家谱是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的工具。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每个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借助家谱为工具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延续家兴业旺,谱泽后世;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
· 顾氏家风家训
《世说新语·赏誉》:“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顾厚”可以理解为顾氏一族敦厚忠实,重德重义。对顾家来说,顾雍奠定了顾氏一族忠厚家风。在政治上表现出来了践守忠良、遵守立法,在治学上就表现了博闻强记、好学多艺。1、立德修身济世报国宋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冢墓”条记载:“顾三老坟,在娄门外塘北,盖顾综坟也。综字文纬,吴人,辟有道,历御史大夫、尚书会、殿上三老。汉明帝袭三代之礼,正月上日践辟雍,严设几杖,乞言受诲焉。吴丞相雍,其裔孙也。综于《东汉书》无传,事见顾况所撰《庙庭碑铭》,云:‘刊石娄门,德辉不灭。’碑亡。”顾综与顾奉同族,并大致同时,以精悉儒家礼法显名,故汉明帝“袭三代之礼”,“乞言受诲焉”。由综之历任御史大夫、尚书令、殿上三老及其行事,显示出与“顾厚”之门风的内在联系。与顾奉一样,顾综提升了顾氏的地位,奠定了其吴地“旧族”的基础。《晋书》卷六八《顾荣传》称...
· 蓝氏家风家训
心平何劳祖训,行正何用族规;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万恶无喧;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勤为立身之计,俭为持家之本;淫贪万恶之首,赌毒破家之剑;法度不可逾越,伦理当须分明;日用常行饶益,何须施钱焚香;欲得子孙昌盛,净心依教奉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