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姓氏堂号的奥妙,你了解多少?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56
转发:0
评论:0
姓氏堂号的奥妙,你了解多少?,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下面是其主要来源:1以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下面是其主要来源:

1
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个)堂号,而且同一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用一个堂号。

2
以地域命名堂号

     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颍川陈、陇西李、赵郡李、中山刘、太原王、琅玡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

 

3
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来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如“四知堂”、‘“三省堂”等。

 

 

4
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5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诫训勉后代子孙。如陈氏“义门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

6
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华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崇,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世遂以此为堂号。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在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7
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东汉灵帝时,太史上奏:“德星聚奎,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 汉灵帝派人查访,是退隐的陈寔常率子孙和号称“八龙”之一的荀淑等人游于许昌西湖。汉灵帝遂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后来颍川陈氏成为了颍川的世家大族,历经汉末、魏晋,家族地位三百余年都不衰落,德星堂也成为了陈氏专用的堂名。

     又如宋代王祜曾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旦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玡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8
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后人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9
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代临湘人徐伟事母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10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

11
以良好祝愿为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12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由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如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

13
以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为堂号

     例如:孟姓的“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氏堂号的奥妙,大家知多少?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下面是其主要来源:1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中国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个)堂号,而且同一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用一个堂号。2以地域命名堂号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颍川陈、陇西李、赵郡李、中山刘、太原王、琅玡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3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中国人向来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如“四知堂”、‘“三省堂”等。4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
· 何氏堂号知多少?各个姓氏的堂号是什么?
一、什么是堂号?何氏的庐江堂,三高堂,三桂堂,崇礼堂等等分别代表着什么意义呢?一起来看看。。。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
· 关于祠堂,你了解多少?
祠堂在这里,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自己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灵魂的栖息地。祠堂介绍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兴建家族祠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祠堂结构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仪门、门厅、享堂、寝堂五部分组成。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迁祖,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边是建祠宗支宗亲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忠孝善事,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祠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通过对联...
· 晁姓氏的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南阳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智囊堂:汉朝晁错,为太学掌故,汉文帝派他跟伏生学习《尚书》。汉景帝的时候他是御史大夫,人称他为智囊,其后人因以为堂号。学书堂:同智囊堂。拱翠堂:晁补之在安徽萧县北山圣泉寺亲起的堂号。
· 你了解自己姓氏祖先和堂号的来由吗?这5个姓氏堂号是从哪来的?
古代的名门望族大多有自己的堂号,老百姓在称呼这一家族时,也常用“某某堂”来代替。那么,各位知道自己姓氏的堂号有哪些吗?他们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阿族就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部分常见姓氏的著名堂号和姓氏文化来源。这次,咱们按宋版《百家姓》的顺序来讲,一姓只提一个堂号。1赵氏—半部堂赵氏源流赵姓,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出自嬴姓,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源流二周幽王时,赵叔带离周仕晋,后世赵氏掌握晋国大权,后三家分晋,建立赵国。源流三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如汉代有赵安稽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来又出谋划策,辅佐赵匡胤将大宋治理得井井有条。赵普后来被封为宰相,一次,赵匡胤问他为何在辅政上有如此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