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谱在中国人心里有根深蒂固的情结?
一,原始信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英灵崇拜的信仰,这种信仰源于个人崇拜:
《韩非子_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可见,人民对英雄人物有深刻的敬畏和爱戴之情。此后,他们逐渐被神话了,当时科技不发达,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的祖先都被封为神。因而祖宗崇拜在上古世界里很流行。
最突出的就是三皇五帝。而且,水神共工,火神祝融,日神羲和,等等,这些神灵都是在上古之时活生生的人类。
在古人心中,祖先会保佑后人,赐福赐平安。因而家谱作为血脉延续的证明,自然有重要的意义。
(五方上帝)
二,宗法礼制
1,父系宗长
《庄子_盗跖》: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随着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为加强父族的地位,父系血缘关系被强调,让人民也“知其父”,推行父系家长制。
《礼记·坊记》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礼记·丧服传》
“父,至尊也。”
《朱子家礼》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
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因而家谱象征权威,
对人民有心理暗示。
(白鹿原)
2,纯血贵族
自启篡位后,天下便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到了周朝,为了巩固统治,便制定了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封,规定尊卑,可想而知此时族谱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后世造成深远的影响。
(小宗服从大宗)
乃至到了唐朝,有历史传承的氏族都不把李氏王朝放在眼里,逼得李世民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但士族不在乎。姓氏就是力量。
魏晋之时谱牒盛行,就是为了在乱世之中能把家族中的各个成员的血缘关系都理顺了,防止有人窃名。
可见家谱就是档案,就是个人在族中在社会身份地位的判断依据。
3,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家庭伦理,并由此推出社会伦理,在家国一体的理论指导下,在统治者非常推崇之下,家谱作为家庭关系的记载,就是一种感情的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思想渗入社会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地影响者人,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根。
《礼记》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三,归属感和自豪感
1,故园情怀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对故园的思念十分沉重。家族虽然开枝散叶,可是根却还在故园。在古代,一个家族的根叫做郡望。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漂泊在外,孤苦伶仃。
思念故园的美好,
追忆家人的关怀,
总会使人顿生忧愁。
月是故乡明,
人是亲人亲。
寄人篱下,
更添苦恨。
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家谱,
是感情的归属,
是旅人的羁绊,
是最初和最后和永远的
记忆。
2,寻根情怀
寻根知祖,会得到归属感,领会祖先精神,感受历史荣光。为先辈的奋斗而点赞!
周人的先祖创业史诗:
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而且族谱中自然少不了有关族中历史豪杰与英雄人物的记载,也会增加内心的自豪感,为自己而自豪,激励自己前进。
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炎黄子孙的姓氏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