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为什么家谱在中国人心里有根深蒂固的情结?

2018-01-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46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家谱在中国人心里有根深蒂固的情结?,一,原始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英灵崇拜的信仰,这种信仰源于个人崇拜:《韩非子_五

一,原始信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英灵崇拜的信仰,这种信仰源于个人崇拜:

《韩非子_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可见,人民对英雄人物有深刻的敬畏和爱戴之情。此后,他们逐渐被神话了,当时科技不发达,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的祖先都被封为神。因而祖宗崇拜在上古世界里很流行。

最突出的就是三皇五帝。而且,水神共工,火神祝融,日神羲和,等等,这些神灵都是在上古之时活生生的人类。

在古人心中,祖先会保佑后人,赐福赐平安。因而家谱作为血脉延续的证明,自然有重要的意义。

(五方上帝)

二,宗法礼制

1,父系宗长

《庄子_盗跖》: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随着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为加强父族的地位,父系血缘关系被强调,让人民也“知其父”,推行父系家长制。

《礼记·坊记》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礼记·丧服传》
“父,至尊也。”
《朱子家礼》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
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因而家谱象征权威,

对人民有心理暗示。

(白鹿原)


 

2,纯血贵族

自启篡位后,天下便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到了周朝,为了巩固统治,便制定了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封,规定尊卑,可想而知此时族谱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后世造成深远的影响。

(小宗服从大宗)


乃至到了唐朝,有历史传承的氏族都不把李氏王朝放在眼里,逼得李世民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但士族不在乎。姓氏就是力量。


魏晋之时谱牒盛行,就是为了在乱世之中能把家族中的各个成员的血缘关系都理顺了,防止有人窃名。

可见家谱就是档案,就是个人在族中在社会身份地位的判断依据。

3,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家庭伦理,并由此推出社会伦理,在家国一体的理论指导下,在统治者非常推崇之下,家谱作为家庭关系的记载,就是一种感情的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思想渗入社会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地影响者人,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根。

《礼记》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三,归属感和自豪感

1,故园情怀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对故园的思念十分沉重。家族虽然开枝散叶,可是根却还在故园。在古代,一个家族的根叫做郡望。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不避,况乃未休兵

漂泊在外,孤苦伶仃。

思念故园的美好,

追忆家人的关怀,

总会使人顿生忧愁。

月是故乡明,

人是亲人亲。

寄人篱下,

更添苦恨。

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家谱,

是感情的归属,

是旅人的羁绊,

是最初和最后和永远的

记忆。

2,寻根情怀

寻根知祖,会得到归属感,领会祖先精神,感受历史荣光。为先辈的奋斗而点赞!

周人的先祖创业史诗: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
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而且族谱中自然少不了有关族中历史豪杰与英雄人物的记载,也会增加内心的自豪感,为自己而自豪,激励自己前进。

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炎黄子孙的姓氏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的家族情结
曾国藩的家族情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笃亲追远。以毕生的言行实践曾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乃曾氏族人的楷模,华夏子孙的师表。一、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从诸多家书中可概括为八本、八宝、三致祥、三不信和四字要诀。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八宝,即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早(早起)、扫(扫屋)、考(祭祀祖先,敬奉考妣)、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病济急)。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三不信,即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四字诀,即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教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里)。这些家教条文,简单明了,易学、易记,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可以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家理论体系。除了以上这些以外...
· 心里有底
心里有底【成语意思】: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用法分析】:心里有底作谓语、定语;指有把握。【成语来源】: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īnlǐyǒudǐ【成语声母】:XLYD【心里有底的近义词】:心中有数【心里有底的反义词】:心中没底【成语接龙】:心里有底→底死谩生→生死关头→头足倒置→置之脑后→后生可畏→畏葸不前前赴后继→继继存存→存而不论→论功封赏→赏功罚罪→罪大恶极→极古穷今今来古往→往返徒劳→劳身焦思→思断义绝→绝长续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盼自豪→豪情逸致→致远任重→重理旧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贝罗香香药脆梅→梅妻鹤子→子为父隐→隐约其辞→辞不达意→意想不到→到此为止
· 我们为什么喜欢寻根问祖?考古学家解读中国人的“重史”情结
我积极地呼吁年轻学者,尽可能地走出国门,开拓自己的视野,除了中文之外,多学一两门语言,真正地打通中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地贡献于全球文明史的建构。——许宏知名考古学者,作家01.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历史要求真逐理从中小学开始,我们的教育模式基本是“给定一种标准答案”的模式。我们做公众考古的时候,首先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要让你的思维复杂化。尤其是上古史和考古学领域,在没有文字材料的情况下,许多都是推论和假说。推论和假说只代表可能性,而可能性和可能性之间是不排他的。但是总有人问:“许老师,这个可以肯定吗?”我觉得这种就是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一种人会很自负地认为,以前他了解的历史框架是真实的、正确的,所以他很难接受别人,对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是最起码需要的思维基础,但很多人都不具备,这也是我们做公众考古不容易的地方。我们是一个文献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
·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有家谱?
清明,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先人和祖宗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进行庄重祭祀,以表达我们的追思、怀念、感恩和不忘本。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先人和祖宗是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正在淡漠甚至忘记。中国人血脉传承那个最重要的载体正在消亡,这便是家谱。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
· 中医文化―儒家影响,根深蒂固
儒家影响,根深蒂固我国古代整体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基本核心,在中国文化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就一直作为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它成为我国先民理论思维的源头,各种学术论证说理的工具,医学也不例外。在中国先秦时期虽然产生了以《易经》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但这一哲学思想又为儒家的《易传》所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人说“医易相通,儒医相通”。医学与儒学同出一辄,自古以来就没有独抢一径之名儒,亦无株守一家之名医,往往从醇儒之学发明医理,又以高才绝学精研医理,由此可知,儒家文化对浙江中医药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