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

2018-01-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03
转发:0
评论:0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一、尽量尊重事实:有的家族世系已经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祖,世系做的很完整,比如有的

一、尽量尊重事实:有的家族世系已经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祖,世系做的很完整,比如有的姓氏认泰伯为始祖,但泰伯的生卒年月都记录的很详细,这一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学过历史都知道,我国最早确切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如果家族人物有早于这个时间的,应该不会被认可的。因此,即使家谱上要写上生卒年月,建议加上个“约”字,这样比较符合事实。

二、尽量避免造字:当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家谱排版早就进入电子字库时代,但家谱中存在大量的异体字,给排版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在过去印刷家谱都是人工雕版,工人可以完全根据家谱续修人员写的字进行雕刻,因此印刷家谱异体字不是问题,现在电子排版了,如果字库没有,又必须用这个字的话,就需要人工造字。家谱信息化是家谱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家谱中存在大量的自造字,在网络上是不会被认可的,只能显示空白,使家谱显得很不完整。其实在过去,识字的人相对较少,并且没有身份证,普通人的名字用字比较随意,在续修家谱时,续谱人员登记名字时好多是根据字音登记的,这样做好多家族成员也懒得去改,用字实际上是比较随意的。因此,在新续修家谱时,我建议对字库中没有的汉字,除非不是名人,找一个相近的字代替是最佳方案,并且更符合时代的发展。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

比如釒冉这个字在字库中就找不到

三、没必要非要往历史名人上靠:每个家族几乎都存在,姓刘的一定要认刘邦,姓李的认李唐,姓岳的认岳飞为始祖,攀龙附凤严重。其实民间修谱始于南宋,到了清初民间才大兴修谱呢。好多朝代的皇家玉蝶都丢失了,始于清除的民间修谱是无法追溯到那么远的。因此续修家谱时要慎重追远,无法往上靠的就暂时别强靠,给后人一个研究的机会。

四、收集信息尽量完整:本人浏览过不少姓氏的家谱,大部分只记录人名,没有任何详细信息,给后人阅读、了解家族历史带来很大的困惑。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国史县志都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历史,但唯独家谱漏掉了这些关键信息。因此我建议在新续修时,尽量收集完整,最基本的如生卒年月,这样会给后人了解家族带来很大的便利。

续修家谱的几点心得

新修的家谱信息尽量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桑续修家谱序
续修家谱序尝思木有本、水有源,矧橥蛭镏灵畴,能忘其所自来?故世世修族谱、叙支派,诚恐奕世茫然於先后也。因稽原谱,一修於允武公,再修於桂廷公,三修於怀江公。其承先⒑笾志,非不极其殷勤。然源远流长,故而一续迄今计之,殆不啻已过其数。倘阅世v久而无致意之徒,恐有稽於前而莫可稽於后,此尤孝子贤孙所不无隐痛者矣。惟本有公正、练达、老成,厥有远虑,复赖士元公、景贤公爰於族人公同商议,仍案一线谱规,而使本族二三业儒或则秉笔、或则引线,重修谱系。而宗嗣於以无坠,支派於以无淆,前后承继、彼此亲疏,庶昭然於子子孙孙,永垂於世而不紊也。是幸!逸斋主人邑庠生莲溪王佐清谨识十二世学堂十三世本有本公十四世可文德茂可隆十五世永昌十六世士元振坤仝修光绪岁次乙亥新正中浣吉日桑氏重修世谱序孝莫大於尊祖,礼莫重於明伦。j尊祖明伦,则维谱牒是赖。夫谱所以V情谊,分支派,别尊卑也。尝见乡党间,往往本同一族,而以疏间亲,情谊无以V;...
· 续修家谱引序
续家谱引序家声传世,涉步贻赋通雅,先人者,赋才硕学,君论诚韪。表彰贤哲,集思广益,新旧续接,岂不甚善,而则幸甚矣!从今论古,逆流溯上,期历五百年矣,成败兴衰,天之所为,实为无可,故为其一。人为之也,甘愿,骄奢淫逸,惩之不获,劝之不应,一败涂地者,故为其一。可此者及为撮少。我氏遗风,从来醇古,勤俭纯朴,代不乏人。前世曾祖王永春者,通才硕学,接续氏族人伦至十七世。而书序明白,字迹书雅,是本族人之荣庆矣。延延绵绵,风调雨顺,家风朴茂,至今已六十年有矣。故今日续谱,难比他年,藻萍采拾,回翔补缀,实为不易。故因天灾,而谱书不敢问矣。雍正元年,岁在癸卯,黄河大水,满川而下,两岸俱阻,澎湃骇人,冲毁沿河楼舍、田园、树木、坟茔等数以万万计。水退之后,夜方大雨,住宅不固者,倒塌无踪;而固者,泥陷窑顶。衣食用器,而又不敢问矣。初冬二年春回,有富裕者,高处新建宅居,而贫者,远走他乡。而天以惩人之溢,成为本氏族分...
· 续修家谱书序
考诸吾家修谱之人,历代以来,代有其人。始自前明景泰年间,时有十二世祖,登州府栖霞人也。序有家传,合祖居处,各县详明。迨国朝乾隆时,又有莱州掖县二十一世祖讳宗舜者,遍山左又重修之,迨及北直,访明辈次,处处志之。厥后,喜庆中有二十二世祖讳九思者,自有大志,又续修通谱,各处详明。及至咸丰辛酉时,有予父遵先祖伯父之嘱。乃任其事,稽派溯源,续前续后,远近皆修。经历三十余年,足遍千山万水,身历五省三边。劳劳岁月,仆仆风尘,修讫谱书廿卷,万户有余。家居十载,缮写清楚。记先人之名字、生卒、祖德、宗功,全载书简,卷篇浩繁,字数无边。几回欲印,苦于无资。会中乃写一部,约费大钱十余千文,又修宗庙,公会乏资,停搁至今。因念先父平生辛苦,在此谱书。合族公议:裁其繁冗,就其简易,遵前人之古制,上下相统,各处相通,支派分淅,昭穆疏清。知远近,别亲疏,考世系,知终始,亦既可矣!果能矢公矢慎,诚能印谱书者,其有功于先人者重...
· 王氏续修家谱序
一、王氏族谱,由来久矣。自始祖迁居堡子峪,阅及六世,堂兄弟八人,以元、亨、利、贞分列四支,聚族而处,长幼有序,传集家谱,代不乏人。故自高曾祖父,世系不紊,历元、明及清,文献足徵。虽世久年远,而家乘之渊源,昭昭可考也。迄于今子孙众多,散居四方,记载有所不及者,致亲疏难以辨也。增补无人,则前人之积累将掩,后人之考证无据矣。族人王扶择、王锡池、王子祯、王中权、王玉璋等,同有续谱之志,增造小册,一方面散一册,一人经理一方。书序明白,复归本村,余采拾旧文,增集新序,共得簿册十有余本,参互订考,校正字讳,其为士宦绅士,以及义子过嗣,书明者备录,未详者阙也。汇集成编,分书四册,庶几四支子孙,易于稽古;三朝之遗规,于此未坠。聊为继志述事之一助云。时大清道光13年(1833)岁次癸巳19世孙增生王殿英顿首拜撰二、谱之由来,祖宗言之详矣,然天下事有其举之,莫敢废之;前人有作,必后人有述,乃可世世相承,永传勿坠...
· 盛氏续修家谱序
盛氏续修家谱序盖闻先大父P公,悲兵火分散,我族姓自上世遗文放轶、古事就湮,求口授指划之人,既不可得。又岁时祭祀婚丧,往往少所聚会,会亦相视而不相亲。夫百世不易,统一族而宗之,为祖也。五世服尽联同姓而亲之,为疏也。谱帙不修,甚且墓拜他人,行道相视矣,又奚怪于与,从弟捷公掇拾煨烬之余,流览支孙之主,旁罗眷属,散载之乘c。夫郡邑之文按之,伯祖可许公所编七世四卷,考验详核,勒成一书。上自怀婺,下及宗支,益为十世,为诰、为取⑽义例、为图、为表、为传、为志、为奏疏、为艺文,凡四卷。稿数脱,族贫不能刻,命先君子吕公汇录成帙。俟之大父卒,先君子尝手是书,指示业以大父当年续修状。业读之,以“德公发科祖也,无嗣;宣公,大宗也,尽于流寇;正公无继,而谦公又称多男”问先君子,先君子曰:“汝发愤读书,博观古今,事宜穷极物理,后当得其义者。”居久之,先君子当易箦,执业手曰:“吾无他端,我父谱帙在椟,儿其念之。”业俯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