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五礼: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

2017-11-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7
转发:0
评论:0
五礼: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论语》中也说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论语》中也说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文化的重要性。

 

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可是,你知道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吗?

 

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

 

古代的礼分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节。

 

春秋之后,古代的礼仪基本被废弃,礼家整理之后,并加以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五礼之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首。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古人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受惠于万品百物,方才能够生息繁衍;自家的祖先,代代不懈的努力,为家族的繁荣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对于它们的恩泽,人类一定要有所回报,回报的方式就是祭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大明宫完整再现1300多年前唐代“冬至祭天礼”。 记者 贺桐 摄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根据它们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分为大示(qi,音祈)、中示、小示三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大示是指昊天上帝,又称天皇大帝,宇宙中所有的神都归他管,是百神之君。实际上是指北极星。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里的“北辰”,就是北极星。在满天的星斗中,北极星位于正北,恒定不动,其它的星星都拱卫着它、围绕着它转动,被视为百神之君。

 

古代帝王称“天子”,受命于天,与天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是一国之中最重大的典礼。在古代中国的阴阳学说中,天为阳,东南西北四方中南方为阳,所以祭天的场所要在国都的南郊;天是圆形的,祭天之坛的形制必须与之相应,所以天坛是圜形的,称为圜丘;一年四季,阴阳轮回,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的日子必须是在冬至日。

 

中示是主要是指天上的七曜,指日、月、星(古代特指五大行星)、辰(指十二次),它们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

 

小示是指天上比较小的神,凡是指对人类社会有具体的职司、有功于民生的列星,《周礼》所指有主察人间咎过的司中(主宗室)、主管赏功进贤的司命(文昌宫的第五、第四星,主寿)、风师(箕星,主风)、雨师(毕星,主雨)等。后世增加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等,这些星也受到祭祀,但级别就要比上面两种低。

 

祭祀天神时,先要积聚木柴,再依据级别在木柴上放置牺牲或者玉帛,然后点火焚烧,让香气飘上天,天神闻到后,就算是享用了。

 

琼海“二月二”祭土神。嘉积镇村民在烧纸钱孝敬土地爷。作者:蒙钟德

 

祭地祗:泛指大地上的各种神示,包括土地、名山、大川,乃至建筑中的神明,依照尊卑,也分为大示、中示、小示三等。

 

大示指社稷、五祀和五岳。社是土神;稷是百谷之主。五祀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神。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是天下五方的镇山。祭大示用血祭,就是将牲血浇灌于地,使其气渗透、下达于地中,就算是地神享用了。

 

天子除了祭天、祭地之外,还要祭五岳、四渎、四镇。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等四条大河。四镇指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冀州的霍山。五岳、四镇、四渎分散在各地,相隔辽远,故在四郊设坛望祭。所以就设祭坛,遥望而祭,称为“望祭”。今天北京的天坛还可以看到清代帝王望祭五岳、四渎、四镇的遗物。诸侯只能祭自己封地之内的名山大川,故有“祭不越望”之说。

 

中示是指山、林、川、泽等。山林川泽是人们日用取资的来源,应该用祭祀来报答。祭山林时要把祭牲或者玉器、币帛埋进挖好的坎里,祭川泽时要把祭牲或者玉器、币帛沉到水底,这是为了顺应其自然之性。《左传》里有许多为了祈求神明而将玉器沉于川泽的记载。

 

小示指四方的各种小神。古人有泛神的意识,万物都有神明,如《礼记·郊特牲》所说,连庐舍、阡陌、堤防、沟渠等都有神明,需要致祭,这些神明统称“四方百物”。祭四方百物的方式,是将牲体肢解、分割,称为“疈辜”(音pi)。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天子祭祖有两种规格,一种叫肆献祼,一种是馈食,前者比较隆重,后者比较简略。祭祀的形式有禘祫和时祭,禘祫是合祭,时祭是四时的祭祀,《诗·小雅·天保》说:“禴祠尝烝,于公。”禴、祠、尝、烝分别是春、夏、秋、冬四时的祭名。

 

五礼之凶礼

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凶礼主要包括:

 

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五礼之宾礼

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而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后世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亦纳入宾礼范畴。

G20峰会上,由童音朗诵《诗经·鹿鸣》。新华社图片

 

G20峰会时期,所奏演的《呦呦鹿鸣》也是属于宾礼的一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五礼之军礼

军礼,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军礼同邦国。”《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

 

大师之礼:召集和整顿军队。

 

大均之礼:校正户口,调节赋征。

 

大田之礼: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

 

大役之礼: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

 

大封之礼:整修疆界、道路、沟渠。

 

此外,如校阅、刑赏、献俘、凯旋、马政等也都属于军礼之列。

 

甲午年闰九月初一日,汉服北京,于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前,依《大明会典·卷五十一》关于大射礼的记载,举行大射礼。

 

五礼之嘉礼

嘉礼,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主要内容有:

 

饮食之礼:宗族内部通过聚酒饮食以加深联络和感情。

 

婚、冠之礼:古代男女成人后的加冠、加笄及婚礼。

 

宾射之礼:射击比赛的礼仪。

 

飨燕之礼:国君宴饮及设宴款待宾客的隆重礼仪。

 

贺庆之礼:对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在其有喜庆之时,致送礼物,以示祝贺。

 

五礼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其可谓之中国礼仪的源头,后世在此基础上衍变出来了许多其他的礼仪。

 

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丢失了很多可以承载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的传统。仪礼就是其中之一。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寓教于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有着民族特有的人文传统。

 

如今时代不同,对古人追求的礼仪不需要完全生搬硬套,然而按照“礼”的内涵,恭敬而恰如其分地发扬,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便是一种可贵的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礼仪之争出现的原因中国礼仪之争影响
中国礼仪之争,指是的17世纪到18世纪这段时间期间,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违背天主教义而展开的争议。据说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了关于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从历史上的角度来说,中国礼仪之争可以说是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那么中国礼仪之争发生的背景又是什么呢?传教士利玛窦早在1582年的时候,在意大利的一位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以及利玛窦一同来到了肇庆,从而为近代天主教步入中国拉开了序幕。于1644年的时候,当时正直清兵入关,那个时候的天主教已经不如中国有62年的时间,并且期间,传教士汤若望在他人的协助下编制一套历法,获得了清朝朝廷的信任,在此之后天主教开始一迅猛的脚步在中国发展。同年的时期,就耶稣会住院就有38所,其中耶稣会士来华的人数也累计到了82人,关于全国的教堂也已经将近156座,教徒约达245000人之多。一年之后,杨光先发表了一文《辟缪论》,并在文中大力批...
· 盐与中国礼仪文化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对疗病也有某种辅助作用,农业上有卤水选种,渔业上用于腌制,工业上更是重要的原料,这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但在中国古代,盐与礼仪文化还有密切的关系,这却不是人所共知的了。中国最早发现的盐出在解州盐池(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的池盐,早年当是池中卤水自然结晶而成。后期条件改变,需要引水种盐。《天工开物·作咸·池盐》说:“土人种盐者池旁耕地为畦垄,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浊水,参入即淤淀盐脉。”然而有时还有自然结晶的情况,宋代就出现过。《宋史·五行志一下》说:“(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解州盐池紫泉场水次二十里许不种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员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庙。八月,东池水自成盐,仅半池。洁白成块,晶莹异常。”这种自然结晶的盐,含量高,颗粒大。所以它除了叫解盐、池盐之外,还叫盬
·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除了偶然的自言自语,话通常还是说给别人听的,所以话一说出来就要对别人甚至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别人提供了对你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见说话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佛教倡导的修学十种善业中,就有四种讲的是口业,这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类似的观点,在我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都有很详细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的自然莫过于《孔子家语》中所说的金人了,他的嘴巴上粘着三道封条,因此被孔子赞为:“此古之慎言人也”。有些人因为口不设遮栏而变得浅薄。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意愿的工具,因此人总是要说话的。即使是面壁的高僧,也有说话的时候。贾岛驴背上的“推”“敲”,终成文史上的佳话。思想须经深思熟虑方能深邃,语言须经千锤百炼方能惊人。而浅薄之人,思想必多平庸,语言亦必寡味。一般人言语不慎,其影响还不致太大,但是如果负有一定的责任,甚或负有领导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大责任,说话就应该...
·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义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
· 藏文化—礼仪文化—藏族的礼仪
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的,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回来。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吉祥如意”字样,故可以说哈达是从内地传入的。后来,人们对哈达又附会上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