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严格的家风家训造就好的人品和素养

2017-07-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8
转发:0
评论:0
严格的家风家训造就好的人品和素养,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通常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

 

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通常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祖上成功经验和教训,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为子弟制定生活起居、为人处世、入仕为官等行为准则、经验教训,以子弟。优秀的家训对一个家庭、家族,乃至社会都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对中国人品格之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忠孝仁义以立身报国

在中国古代,“忠孝”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和修养。因此,古代家训宣教忠孝思想的情况非常普遍。孔子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把孝悌置于崇高地位。唐代最著名的柳玭《家训》云:“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把孝悌作为家法的基础,这在古代家训中很有代表性。

中国古代孝是处理家庭伦理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忠是处理国家政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太公家教》云:“事君尽忠,事父尽孝……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悌作为世人立身行道的开始,尽忠是事君的基本要求。

勤俭持家与廉洁奉公

家训对中国人勤俭节约品格的养成,起了很大作用。唐代科场竞争激烈,勤奋程度决定功名成败,韩愈劝诫子弟:“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曾国藩曾劝诫子弟,“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

中国古代明君在王储子弟时更注重“俭”。周文王告诫太子姬发“不为骄侈,不为泰靡,不淫于美”,吸取殷人酗酒乱德、荒政失国的教训。唐太宗太子,“奢俭由人,安危在己”,力行节俭,要做个明君。

“俭以养德”是中国古代士人修身养德的关键所在。诸葛亮劝诫子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的反面是骄奢,司马光认为,“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劝诫儿子“以俭素为美”。

勤俭之家培养出来的子弟,自然廉洁奉公。唐代浙西观察使李景让幼时,家中墙壁塌了,不意获数十万钱,其母认为不应“无劳而获”,将其重新封藏,并以此劝勉诸子要“学问有成”。正是其母勤俭持家,不贪钱财,才将李景让培养成为廉洁奉公的一代名臣。古代多数清官廉吏与其小时候家风、家教和家训不无关系。

谦虚礼让而积善修德

谦虚礼让是中国人修身处世的优良美德和品格,也是家训宣教的重要内容。唐代朱仁轨《诲子弟言》云:“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这是中国人谦让的经典阐释。《太公家教》云:“立身之本,义让为先……慎是护身之符,谦是百行之本。”旨在说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在于相互义让、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让是处理家务和家人关系的最好方法。清代吴汝纶在《谕儿书》中讲“忍让为居家美德”,要求子弟反省自己,提高修养,避免“以小恶弃人大美”,影响家庭和睦。

权宦之家更要约束子弟,学会谦让,防止骄傲。曾国藩以家族“门第过盛”,常告诫子孙出门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要戒除“傲惰”,“常存敬畏”,不要侮人,“恃才傲人”。

中国人相信《周易》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并把积善修德作为家训的重要内容。朱柏庐认为“富贵者,积德之报”,劝诫子弟“积德亦随在可为,不必有待”。《义庄规矩》《郑氏规范》等家训中就劝诫子弟积善积德,对贫弱、疾病、孤寡等弱势者进行救恤、帮扶。因此,家训是培养和养成中国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弱和积善修德等优秀品格的关键一环。

诗礼立身及诗书传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选贤用能的优良文化传统,孔子诫子鲤曰,“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把学习诗、礼,上升到个人为人处世和接人待物的高度。以诗、礼立身,后来成了中国家训的一个传统。

隋唐科举制兴起,“以文取士”成为选举主流,诗书传家逐渐成为后世家训的主要特点。颜之推深感社会动荡无常,认识到立身的根本在于学习,劝诫子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其《颜氏家训·勉学》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他告诫子弟人生贵在“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韩愈儿子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唐代以降,“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以诗书求取功名,以诗书传家的观念,成为士人最高追求,对中国人好学性格的养成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家训中宣传的忠孝仁心、勤俭持家、廉洁奉公、谦虚礼让、积善修德,以及诗书传家等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培养了无数贤明卿相、威猛将帅和文化名流,对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人优良品格的养成,是凭借古代无数家训的宣教,以及贤良百姓一点一滴的共同努力树立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老祖宗的智慧:藏在对联里的家风家训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诗书万卷教子孙”,这是许多家庭共同的家训。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仍然是改变命运、提升家族地位的重要途径。许多对联中,都蕴含着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如“万卷藏书,适宜子弟们读书治学;满园桃李,足供子孙们修身养性”,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家族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这些对联也传递出一种教育理念,即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家风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处事心地宽宏坦荡,就会福至运达,家族时常富裕;待人性情温厚平和,才能荣耀久长,后辈必定昌盛。勤俭持家春永驻,耕读传世福绵延这副对联体现了勤俭持家、和睦相处的家风。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勤俭依然是保持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则。许多家庭都倡导“父慈子孝家道隆,兄友弟恭礼义馨”的家风,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种和睦相处的家风不仅有助于家庭内...
· 胶州栾姓的由来及家风家训
栾姓的来源主要有三:1、出于姬姓。晋靖侯之孙,名宾,因食邑于栾(今河北栾城一带),以邑为姓氏。2、出自姜姓。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其后裔以其字为姓氏。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栾姓历史名人:在我国历史上,栾姓也出过不少名人,最早的栾姓名人是春秋时晋国元帅栾书。西汉有名臣栾布,东汉有学问家栾巴,宋朝有清官栾崇吉,金朝有济南路知法栾琇,元朝有胶州知法栾彬,明朝有知府栾瑄、御史栾尚约等。胶州栾姓望族:十三世栾尚约,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海内知名诗人,有《沧溟集》一卷,后被家奴栾桂所杀,戏曲《血手印》即缘于他的家事,是栾姓家族最著名的人物,死后葬尹家店老茔。栾尚镇,嘉靖年间例监,历任浚县主簿、凤翔县丞;栾尚聘,隆庆年间岁贡,任黎城县县丞;栾尚彩,明万历年间拔贡;栾尚缜,以援例授凤翔县县丞。二十一世栾庚,字希白,武秀才,以孝友著称。二十二世栾景...
· 严姓家风家训
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同心,和睦家庭;安定和谐,奉公守法;苦读耐劳,艰辛勤业;廉洁自爱,反贪杜腐;维德护法,抑暴助弱;亲宗联谊,厚道诚实;诚心敬祖,敦宗睦族;为人之道为人之子,孝悌当先;为人之夫,责任在肩;为人兄弟,手足情深;为人之父,养教双兼;为人之友,心诚性谦;为民之官,防腐倡廉;为国之兵,奋勇向前;为族之裔,崇宗敬贤;
· 桐城京陵陶姓的家训与家风
家训是影响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家族成员的品行与人格,是一个家族兴衰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旺族,都是由于其家族中的家训让族人遵守和履行,使得这个家族兴旺发达而具有凝聚力。最有名气的有《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千百年来让世人效法和传颂。还有曾国藩的家训,桐城老宰相的《聪训斋语》、小宰相的《澄怀园语》等等。宰相家训对张氏族人,以及对千千万万的后来人,都是极好的教益。那“礼让”让出的六尺巷,如今在神州大地还席卷着和谐淳朴的良好之风,更是调解世人纠纷的一剂灵丹妙药。小宰相的让官,把钦点的探花让给别人,把皇赐的真金白银用来修建良弼桥,利乡里、利行人。这些都是父子宰相的身教言教,影响着族人,影响着后人。桐城有好多旺族,如姚家、方家、马家、左家、施家、谢家等等,都是因为有良好的家训,造就着他们家...
· 国人需要怎样的家风家规与家训
维护社会秩序的三大力量:法律、道德、文化延续家兴业旺的三大传统:家规、家训、家风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每个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借助互联网家谱为工具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延续家兴业旺,谱泽后世;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