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讲求“书香门第”
一进进的院落,古木茂盛,似乎要挡住所有照射进来的阳光,推开古朴厚重的木门,影壁石后,豁然开朗。穿过一进进的院子,能听到小儿朗朗的读书声。踩着年代久远的木质楼梯,吱吱呀呀的声音让人有些担心脚下。安全到达楼上,推开房门,迎面书香传来,一屋子的古籍,为这座古老的宅院,增加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人对这里肃然起敬。
这是许多人对中国传统“书香门第”家族的印象。所谓“书香门第”,是指家族的伤悲有读书人的家庭。“门第”,是指的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是社会对家族成员的认可程度。这里的“第”指的是“及第”,也就是说,家族里的先辈,有通过殿试考试,并在朝中做官的人。旧时的能称为门第的家族,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其居住的当地,受到当地人的尊重。
传统的中国人观念里,“书香门第”里出来的人更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女性,被认为都是“大家闺秀”,有涵养、安静、话不多、懂礼教、懂得隐忍。当然,这套理论在封建社会被广泛接受和认知。
封建社会结束,“门第”观念也随之逐渐被人淡忘,但当我们探究许多名人的家族时,就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着惊人的家族渊源。下面,我们从几位在中国近现代比较有影响的名人入手,探讨下“书香门第”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首先是民国的历史、语言学家陈寅恪。他是清末著名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的后代。陈家自他起,四代出了五位杰出人物,分别是: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陈宝箴在任湖南巡抚时,主持了当地的维新改革,是“维新重臣”。陈寅恪的教育,启蒙于家里的私塾,读的是四书五经。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都提倡新政、新思潮,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陈寅恪10岁左右的时候,就在家中开办的思益学堂学习数学、英文、音乐等。这就不仅为陈寅恪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还开拓了眼界。后陈寅恪先后到日本、德国、瑞士留学。他勤奋好学,且拥有惊人的语言天赋,在留学期间,学习并具有了阅读八国语言的能力。这为他成为一代哲学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要说的,是被称为中国最会当爹的人——梁启超,他的儿子中,有三个是中国的院士:梁思成,我国古建筑研究先驱之一;梁思永,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开拓者;梁思礼,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变法失败,梁启超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子女的教育上,不管是生活、感情、读书等,他都会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并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能独立解决问题。
第三个要说的,是曾国藩的后人。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治家理念,至今为现代许多人所推崇。其中,曾孙曾昭抡是我国新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曾昭燏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此外,在数学、医学、军政、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优秀人才出现。曾氏文化,以耕读孝友作为治家理念,以平等、继承、发展的原则,教育子女。
从上面的这三个例子来看,对子女的教育,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必不可少,同时,经常的沟通交流,能够不断理顺孩子们的想法。教育,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要与时代同步,顺应时代,才能获得成功,前方的路才能好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