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京城庙会记往

2017-06-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5
转发:0
评论:0
京城庙会记往,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

  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和风俗人情,逛京城春节庙会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

  “庙会”何以得名呢?从字面上看,“庙会”的形成自然与寺庙有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北京《商业志(初稿)》,对京城庙会形成的历史这样描述:“庙会是由古代的社会发展来的,多是定期的商业活动,早先本来是以佞神进香为事,久而久之,因为香贩多而商贩云集,于是庙会一变而为临时市集。自明清起相袭至今,经百余年,不外乎是农业经济社会赶集的一种遗俗。这种集市多以寺庙为中心,商贩临时聚集在这里。所卖的商品多是四乡土产、日用百货、家庭用具和各种饮食小吃,也有花鸟鱼虫和玩具、迷信用品。此外,还有鼓词、相声、杂耍以及卜筮命相等……逢庙会时,小商贩常有好几百户到一千户,最小的庙会也有一百多户”。《商业志》上说的“社会”又称为玩“社火”,传统上指舞狮、舞龙灯等民间习俗,后又扩展到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太平鼓、耍中幡等文娱体育活动,这些成为庙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

  京城的“庙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北京西城历史文化概要》一书里说,明清时期每庙祀、戒坛,北京各大寺庙都有庙会。据《西城之最》考证,京城里最早的庙会,是明代的“都城隍城庙”庙会。“都城隍城庙”,位于现在的西城区金融街。其遗址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寺庙,始建于元代,当初叫“佑圣王灵应庙”;明代永乐年间改名“大威灵祠”;清朝时才改称“都城隍城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北京风光的散文集——明代孙国敉所著《燕都游览志》上描写:“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互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第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西城之最》还摘录了一段也是明代的笔记《谈径》上的话:“庙市乃天下人备器用御繁华而设也,珊瑚树、走盘珠、祖母绿、猫儿眼,盈架悬陈,盈箱叠贮,紫金脂玉,商彝周鼎、晋书唐画,宋元以下物不足贵。又外国奇珍,内府秘藏,扇墨笺香,幢盆钊剑,柴汝官哥,洋缎蜀锦,宫妆禁绣,世不常有,目不易见诸物件,应接不暇,唯碧眼胡商,飘洋香客,腰缠百万,列肆商谈。”可见,明代城隍庙的庙会集市贸易多么繁盛。那时,城隍庙“在春节期间,还会举行城隍出巡活动,就是抬着城隍像游街,以视巡察民间,惩恶扬善”。现在这种习俗已逐渐演变成一些各具特色的游园活动,比如在庙会上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渊源,组织一些身着古装的列队。

  历史上京城庙会就多。《北京庙会史料通考》统计:老北京,大小各类庙会共有36个之多。《通考》介绍说:庙会这种特殊的商业活动形式在北京就特别多。从地区上来分,可分为城区和郊区的;从性质上分,可分为定期商业集市为主的和以烧香供佛为主的。那时,城区有五大庙会:广安门内的土地庙,崇文门外的花市集,阜成门内的白塔寺、护国寺,以及东四的隆福寺等。这五大庙会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护国寺庙会和隆福寺庙会。这两个庙会位置在京城的“城里”,是热闹的商业中心。一个在东城,叫“东庙”;一个在西城,称“西庙”。特点是,这些庙会没有香客,主要卖刀勺、笼屉、铁锅、针线、布匹、衣裤、玩具和花草鱼虫、木器家具等市民生活日用品,完全是商业集市。郊区的庙会与城区庙会有所不同。虽然也出售各类商品,也有卖吃的和表演杂技的,但是,除了卖农村日用生活用品外,还主要卖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这些城区和郊区的庙会都是常年的,哪个庙会何时举办,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人们把“逛庙会”,又像“赶集”一样,称为“赶庙会”。还有一些庙会平时没有,只有到一定节日才举办。著名的有:和平门外的琉璃厂厂甸庙会、东便门内的蟠桃宫庙会和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庙会。其中琉璃厂的厂甸庙会,也像现在京城里的庙会一样,只有春节期间才举办。这个庙会是沿袭明代东城区灯市口的春节“灯市”而兴起的。清朝停办了灯市口的“灯会”,这个庙会就转移到了位于外城的琉璃厂,发展成为老北京远近闻名的春节盛会。

  “庙会”不仅仅是京城里独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庙会”。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春节庙会。而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庙会的“集市贸易”功能,已经被“休闲娱乐”功能所代替。京城里每到春节,庙会繁盛,有在公园里举办的,有在风景名胜区举办的。近年又出现了在各种公共文化场所举办的“迷你”、小型室内春节庙会,还有反映世界文化的“洋庙会”。

  人们喜爱办春节庙会,也喜爱逛春节庙会。春节庙会传承着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也凝聚着人们对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

  (董化斌/绘 郑晓英/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城庙会记往
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和风俗人情,逛京城春节庙会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庙会”何以得名呢?从字面上看,“庙会”的形成自然与寺庙有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北京《商业志(初稿)》,对京城庙会形成的历史这样描述:“庙会是由古代的社会发展来的,多是定期的商业活动,早先本来是以佞神进香为事,久而久之,因为香贩多而商贩云集,于是庙会一变而为临时市集。自明清起相袭至今,经百余年,不外乎是农业经济社会赶集的一种遗俗。这种集市多以寺庙为中心,商贩临时聚集在这里。所卖的商品多是四乡土产、日用百货、家庭用具和各种饮食小吃,也有花鸟鱼虫和玩具、迷信用品。此外,还有鼓词、相声、杂耍以及卜筮命相等……逢庙会时,小商贩常有好几百户到一千户,最小的庙会也有一百多户”。《商业志》上说的“社会”又称为玩“社火”,传统上指...
· 京城里最早的庙会兴起于明朝常有近千小商贩
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和风俗人情,逛京城春节庙会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庙会”何以得名呢?从字面上看,“庙会”的形成自然与寺庙有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北京《商业志(初稿)》,对京城庙会形成的历史这样描述:“庙会是由古代的社会发展来的,多是定期的商业活动,早先本来是以佞神进香为事,久而久之,因为香贩多而商贩云集,于是庙会一变而为临时市集。自明清起相袭至今,经百余年,不外乎是农业经济社会赶集的一种遗俗。这种集市多以寺庙为中心,商贩临时聚集在这里。所卖的商品多是四乡土产、日用百货、家庭用具和各种饮食小吃,也有花鸟鱼虫和玩具、迷信用品。此外,还有鼓词、相声、杂耍以及卜筮命相等……逢庙会时,小商贩常有好几百户到一千户,最小的庙会也有一百多户”。《商业志》上说的“社会”又称为玩“社火”,传统上指...
· 庙会
历史庙会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形式之一,反映着民众的心理和习惯。从名称即可得知庙会这一风俗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远古最初的庙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与之进行对话。每逢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由此形成。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大同其它庙会
大同的庙会繁多,有些庙会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些则至今仍然存在。每年,从旧历正月初八到上华严寺游八仙开始,二月初三有帝君庙会,三月初三有曹夫庙会,三月十八有娘娘庙会,四月初八有奶奶庙会,四月十五有鲁班庙会,五月十一有城隍庙会,六月初六有玉龙洞庙会,六月十三有龙王庙会,六月十九有观音庙会,五月十三、六月二十三有关帝庙会,六月二十三有火神庙会,七月十五有孟兰会,八月二十七有文庙祭孔会,九月初九有重阳登高会,等等,庙会可谓多矣。每到庙会期间,男女老幼,前拥后挤,附近农村的农民也扶老携幼积极参与。从五月起,各大商店轮流放假,轮流让店员参与庙会,外出游逛。这时的小商贩们,作为赚钱的好机会,挤入庙会,摆摊设店,沿街叫卖,争夺主顾,妇女们花枝招展地站在店铺台阶上,一字儿排开的妇女,脚上穿着绣花鞋,真是千姿百态,而且整齐排列,这种现象,被大同人称为“赛脚会”,这是“晾脚会”的演变。到市郊,庙会活动更有...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晋祠古庙会
每年旧历的七月初二,是晋祠古庙会的集会日子。晋祠古庙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太原附近二十五公里处的晋祠,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这里,作为晋国开国君姬虞的祠堂,人们也往往寄于希望,而且把这种希望神化了。因此,晋祠古庙会又成为祭神的日子。历史上,古庙会的祭神活动形成了一种传统和惯例。每当七月初二前后,晋祠要唱几台晋剧,同时还有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像背棍、铁棍、龙灯、旱船,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百姓,聚集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神祈雨,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古庙会仍然在进行,但在内容上,溶进了新鲜的成份,摈弃了那些迷信的东西。“七月初二”,成了晋祠附近百姓一年一度的城乡物资交易大会。晋祠古庙会期间,太原市郊各县的贸易公司,到晋祠附近摆摊设点,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晋祠。节日期间,在这里形成规模庞大的物资交流会、商品交易会、民间社火会。这时的晋祠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货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