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名人书斋

2017-06-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3
转发:0
评论:0
名人书斋,◎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

  ◎陋室 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表现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

  ◎老学庵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提名“老学庵”。他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七录斋 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且勤于手抄,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以达到“胸有成竹”,故此得名。

  ◎聊斋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所讲的奇闻异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因此他的书斋取名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饮冰室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叫“饮冰室”。“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是比喻自己内心的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梁启超内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

  ◎何妨一下楼 闻一多先生曾多年埋头于古代文学典籍《楚辞》与《诗经》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都去散步,闻一多却不去,邻居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便得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他的书屋也从此得名“何妨一下楼”。

  ◎梅花诗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1930年左右曾得清代画家金农所绘《扫饭僧》真迹,后又得金农所书书“梅花诗屋”一幅,他均视为珍宝,挂于斋壁,朝夕揣摩,后来干脆将书斋命名为“梅花诗屋”。

  ◎龙虫并雕斋 语言学家王力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龙虫并雕,两样都干”,所以他把书屋命名为“龙虫并雕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名人书斋
◎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其书斋布置朴素简陋,但诗人却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他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表现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老学庵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提名“老学庵”。他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且勤于手抄,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以达到“胸有成竹”,故此得名。◎聊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所讲的奇闻异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因此他的书斋取名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饮冰室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叫“饮冰室”。“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世间...
·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书斋
私家书馆。旧时有钱有家为了给子孙提供良好读书环境,在建宅第时,常须附带建置书馆,称为书斋。与宅第构成连体建筑的,俗称“大厝通书斋”。“书斋”是一种供男人读书、休息、会友和小文娱的建筑,这种建筑不同于普通住宅,但阳是庭院式,有围墙与大门,进大门便是庭埕式天井,正座是一正厅两边房,连着走廊或拜亭。庭埕式天井中常种花卉,宗族中的读书人式族绅可以在这里进出。有不少书斋其实就是私家花园,只是在花园中的一角设书房,反游乐休憩与攻读的功能集合一处。这类书斋往往雅称为书屋或山馆、别墅,等等。书斋地方,不让妇女居住,平时妇女也很少进入。虽是较文雅地方,然而在封建礼教中,男女活动界限分明,妇女除了寻人与问话外,也就不常进书斋了。未有学堂之前,子弟的启蒙教育,都是延师在书斋课授。到了较高学段才到书院(乡校)就读。民国以来,新学兴起,乡村有了启蒙的新型学校,但民间口语还常把学校叫作书斋。
· 潮汕文化―潮汕民居―书斋
私家书馆。旧时有钱有家为了给子孙提供良好读书环境,在建宅第时,常须附带建置书馆,称为书斋。与宅第构成连体建筑的,俗称“大厝通书斋”。“书斋”是一种供男人读书、休息、会友和小文娱的建筑,这种建筑不同于普通住宅,但阳是庭院式,有围墙与大门,进大门便是庭埕式天井,正座是一正厅两边房,连着走廊或拜亭。庭埕式天井中常种花卉,宗族中的读书人式族绅可以在这里进出。有不少书斋其实就是私家花园,只是在花园中的一角设书房,反游乐休憩与攻读的功能集合一处。这类书斋往往雅称为书屋或山馆、别墅,等等。书斋地方,不让妇女居住,平时妇女也很少进入。虽是较文雅地方,然而在封建礼教中,男女活动界限分明,妇女除了寻人与问话外,也就不常进书斋了。未有学堂之前,子弟的启蒙教育,都是延师在书斋课授。到了较高学段才到书院(乡校)就读。民国以来,新学兴起,乡村有了启蒙的新型学校,但民间口语还常把学校叫作书斋。
· 齐鲁文化—山东往事—沈从文在山大的书斋及创作
1931年8月,沈从文应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之聘,到国文系任教。他在山东大学(青岛)时,住在福山路3号的小楼上。这是一座大学的教职员宿舍楼,坐落于八关山的东麓,拾步可到学校;距中山公园(当时为青岛第一公园)、汇泉湾和海滨浴场,也不过一箭之地。由于青岛比较潮湿,他给自己的居室取了个雅号:“窄而霉斋”。当然,这里相比在北京银闸胡同住的“窄而霉小斋”还是要好得多。北京的“小斋”,是一个原来贮煤的地方改造的,临时在墙上开了个小洞作窗,仅可容身,又阴暗潮湿,那真是名副其实的“窄而霉小斋”。青岛的“窄而霉斋”,毕竟是洋楼的一间正规居室,又加上青岛有绿树红瓦、波光云影、气候温和、空气清爽等良好的自然条件,他感慨地说:“海边既那么宽广无涯无际,我对于人生远景凝目的机会便多了些……海放大了我的感情和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3小时,精神特旺健。”的确,那时他又正处而立...
· 陆游的书斋人生: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与书有关
南宋诗人陆游虽然对儿子说过“汝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写诗不能光靠读书,还要社会实践,靠实地观察以及长年累月的人生感悟积累。然而,这不是说读书本身对于写诗就不重要了,其实,陆游本人就是个“书虫”,他刻苦阅读了大量书籍,接触了海量的文本,才培养了满腹的才华,为写出精彩的诗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关于陆游的读书生活,他自己有生动而翔实的描写,这篇文章被后人名为《陆游书巢》,出自陆游的《渭南文集》,读来颇有趣。陆游很老实地交代了自己书斋的状况,到处都是书,书架上不用说,摆设在前面的是书,当作枕头的是书,抬头也好,低头也好,四顾全是书,“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开始就给人一种被书包围的印象,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书的海洋。不仅物理空间如此,连行动内容也如此,“饮食起居,疾病呻吟”,哪怕是情绪的高昂和低落,“悲忧愤叹”,都和书籍息息相关,似乎书籍也随着主人公的情绪而起起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