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关学宗地张载祠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8
转发:0
评论:0
关学宗地张载祠 ,作者:龚仕建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一座以宋式为

  作者:龚仕建

  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一座以宋式为主,兼有明清特色的院落静谧而厚重地驻居在街巷一隅,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张载祠,也是横渠书院所在地。祠中松柏掩映,郁郁葱葱,一棵高9.3米的张载手植柏穿越古今,昭示着祠堂的厚重与深沉。柏树枝干盘若蛟龙,虽历经近千年,至今仍焕发生机,青枝直指天空。

  清明节前夕,记者探访张载祠,见到一批批游人漫步祠中,聆听着工作人员讲解“横渠四句”,品读“东铭西铭”。

  千年古祠纪念先儒

  张载,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其为后世留下的“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张载少时读书、晚年隐居讲学的崇寿院今被改为张载祠和横渠书院,保存了自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建祠以来的“后祠前书院”格局,占地20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0国道、法汤高速、环山公路自周围穿行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现存建筑物有山门、讲学堂、正蒙殿、书院楼、横渠讲堂、碑亭等。院内至今仍保留着7棵千年古柏及50余幢石刻。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牌匾,成为横渠书院的镇馆之宝。

  正蒙殿曾经是张载办学时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后来,元成宗下令给张载修建一个特祠来纪念和供奉他,于是就将这里改建成了大殿以纪念这位先儒。从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对张载祠和横渠书院修葺达14次之多。如今,大殿周围的壁面,展现的是张载的生平故事,如:求学悟道、奉母教弟、习练兵法、辞官归里、乡试井田等。

  正蒙殿正门外的古柏为当年张载在此办学时亲手所种,称“张横渠手植柏”。它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中华名树”。这棵古柏,树干造型奇特,中间分成两支,若二龙交缠;两人不能合抱,又似一头巨龙低头俯视。

  在张载祠南7公里处的大镇谷迷狐岭,张载墓便坐落于此。在这百亩墓园,是张载及其父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三人墓呈倒“品”字形。

  “横渠四句”关学精髓

  在张载祠内的一块石碑上,于右任先生题写的“横渠四句”苍劲有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称其为“横渠四句”。

  张载一生清贫,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积极推行自己“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和“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构建起“关学”思想的学术体系。“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共同形成了宋朝理学的四大学派。

  张载极其重视对家族子弟及学生的道德礼仪教育,针对家族人员,张载制定了基础的家规家训,规范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记载着“四为”、“六有”、“十戒”、《东铭》、《西铭》及《吕氏乡约》等内容的石碑、石刻、史料等在张载祠内一一展出,供后人参观研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载关学教育思想概述
张载关学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幼而教之,长而学之。立志向学,勤勉不息。循序渐进,博学精思。学贵心悟,去疑求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虚心求知,择善而从。学贵有用,道济天下。一、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张载认为,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无不善,只是由于气质之性的蔽障,阻塞而有不善。为了使人为善,就必须通过教育、学习、变化气质,返本为善,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圣人境界。二、幼而教之,长而学之。张载对于教育理论的研究极为重视,有独到之见。认为对人的教育要从早抓起,实行胎教,“幼而教之,长而学之。”注意儿童心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儿童天性,从小就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行为,长大继续学习,使之强化,最终造就有用之才(《张子语录》)。强调早期的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张载关学教育思想的又一特色。三、立志向学,勤勉不息。张载认为“志”是教育的大...
· 张载
(1020—1078)北、宋哲学家。凤翔眉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嘉右进士。历官云岩令、崇文院校书,不满王安石新法,托病归里。熙宁末,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疾归。少喜谈兵,尝有志取洮西失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其读《中庸》,他读之不足,又访诸释老,反求于六经。讲学关中,其学派被称为“关学”。以为“民胞物与”,当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著在《正蒙》、《易说》、《经学理窟》等,今编入《张载集》。
· 张载
生平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横渠遂辞官。归家后,专注于读书讲学,开创“关学”,名震一时,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辞去太常礼院,回眉县途中,病逝于潼关馆舍。元丰元年(1078年)安葬在眉县横渠大振谷父墓南侧。其妻郭氏家贫携子张因往依河南南阳娘家。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宁宗赐谥“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封眉伯,从祀孔庙,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儒张子。主张横渠年少时博览群书,颇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励下,投身学术研究。出入佛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横渠一生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研究面广泛,对天文、历算、农学等自然科学和军事、政治等都有独到的成果。哲学与二程的“洛学”不同,横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而非“理”。通过“气”的概念,张载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一元论”哲学体...
· 张载
[张载像]南宋熙宁年间,哲学家张载(1020~1077)在关中地区讲学,建立以气为本体的宇宙论,奠定了宋时理学的理论基础。他以《易》为宗,以《中庸》为本,以孔孟为法,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张载把气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广大无形的虚空(太虚)是气散而未聚的原始状态。由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张载提出了人性论和认识论,并且形成了以宇宙论为基础的道德学说,这些学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张载是有宋以来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批判佛、道的儒家学者,他的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发展的雏形,对程朱理学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 张载阳
生平张载阳自幼随父亲务农。长大后,臂力超群,仪容修伟。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以正科第二名毕业。此后历任浙江常备军及新军步队队官、管带、协统领官。辛亥革命杭州光复时,张载阳驻镇海,率部响应。后来升至旅长,获授陆军少将衔,并兼任杭州警备司令。1913年,任台州镇守使兼禁烟督办,禁止了台州、温州地区的鸦片烟毒,获得浙江都督府嘉奖。他历任浙江禁烟局长,台州、嘉兴、湖州镇守使,浙江陆军暂编第二师师长,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浙江省省长兼第二师师长等职。1922年10月,张载阳任浙江省省长。1923年,获授陆军上将。在省长任内,张载阳注重地方公益及慈善事业,建设了杭临公路以及绍兴、曹娥、嵊县公路,成立了杭州大学校董会,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募款重修杭州岳坟、钱王祠、绍兴禹陵。他还在家乡兴修水利,建桥,筑路,兴建先贤祠、大佛寺新社,帮助编纂县志,并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