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喜桃子 粽里觅杨梅
作者:范
《裹角黍图》,角黍就是粽子,该图选自清乾隆年间绘制的《端阳故事图册》,原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说起粽子,真是一个好东西:颜色青翠欲滴,形状棱角分明,口感香黏软弹;可甜可咸,可大可小;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点心;可以作为节令特色,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粽子,古称“糉”,与“粽”字相通。又可称作“角黍”,因其有棱角故也。古代的粽子五花八门,今天的粽子也是品种繁多,古今相比,到底哪个好?如今北方吃甜,南方吃咸,是甜是咸,到底哪个源远流长?这些都是有意思的问题。
粽子皮儿
1.竹筒
最初的“粽子”,可能是用竹筒盛米,其实就是现在的竹筒米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说:“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就是用嫩竹筒盛米做成“粽”,配上鲜美香脆的烤乳鹅。
唐代以后,竹筒粽子已经不常见了,但偶尔还有。有些诗人说到竹筒粽子,未必真的是用竹筒,可能只是追慕古风而已,比如:“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唐·沈亚之)“彩筒角黍,兰桡画舫,佳时竟吊沅湘。”(宋·无名氏)
沈亚之说的“筠筒”,就是竹筒。宋朝无名氏的《望海潮》中说“彩筒角黍”,“角黍”是粽子的别称。或许竹筒上面还涂有色彩,五彩斑斓,赏心悦目。但“角黍”是形容粽子有棱角,只有叶子裹粽才有这种效果,竹筒是不行的。恐怕这里的竹筒粽子也不是写实,而是用典。
2.菖蒲叶
唐宋时期,用菖蒲叶裹粽比较常见,五月菖蒲生长茂盛,叶子宽大坚韧,气味芳香,可以辟邪驱虫。到了端午节,不仅可以把菖蒲叶、艾草捆起来插在房檐下,用来裹粽子也是再方便不过了。关于菖蒲叶裹粽子的古诗很多,宋代有一位僧人释绍昙的《偈颂》中说:“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饮菖蒲茶,吃青蒻粽,是宋代端午节常见的饮食习俗。青蒻,就是蒲草,这是用菖蒲叶包裹的粽子。这位师傅真的很爱吃粽子,他的偈子中,粽子出镜率颇高,比如:“蒻包粳米粽,茶点石菖蒲。”依然是青蒻粽、菖蒲茶,不过这次更为具体,说了粽子瓤儿,是用粳米做的。
3.竹叶
南方多竹,现代南方也以竹叶粽居多。其实从唐代开始就有了竹叶裹粽的做法。诗人元稹有一首诗写竹叶粽极其形象:“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碧筠”指绿色的竹叶,内裹粳米,外缠彩线。未吃之前,颜色鲜亮;剥开之后,色泽如玉。
4.茭叶
以茭草之叶裹粽,现在可能并不常见,但古人也有为之者。陆游就吃过这种粽子。在《五月一日作》中,他写道:“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敢悲身老大,独幸岁丰穰。酪美朱樱熟,菰青角黍香。翛然一竹几,饱受北窗凉。”菰,就是茭,两者是一回事儿。初夏时节,田地丰收,看农家作场打麦,啖朱色樱桃,吃菰青角黍,卧竹榻之上,受北窗之凉,可以说是很惬意了。
除了陆游这首,写茭叶粽的诗句还有:“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宋·释绍昙)释绍昙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吃粽子、饮菖蒲茶,不过这回他吃的不是青蒻粽,而是茭叶粽。
5.荷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