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近代“文明论”的思想史状况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9
转发:0
评论:0
近代“文明论”的思想史状况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傅正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撰写了《英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傅正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撰写了《英国文明史》一书,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巴克尔十分不满意当时欧洲史学界的状况,认为流俗史家“得彼失此无窥全豹之学识眼力也”。由此可见,他的新“文明论”是同传统史学发生决裂的结果。

  巴克尔是19世纪帝国主义“文明论”的代表性人物。他坦承,“吾为是书之宗旨,欲跻历史于科学之地位也。”问题在于,这种基于实证史学的新文明论真的能够把握人类历史上各大文明的实质?

  “文明论”难以避免自然决定论

  巴克尔相信,在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历史学家仍旧满足于记述琐碎的历史现象,实属不思进取。如果问这些历史学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进步”,他们竟然还会认为这是“上帝的计划”或者人的“自由意志”使然。在他看来,这样的学问不惟配不上“科学”的美名,甚至连与科学家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让巴克尔真正不满的是,传统史学总是在谈论国际政治,而不去讨论人类物质技术进步的伟大力量。他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认为丰厚的土壤条件使亚洲人、非洲人寄生于大自然的羽翼之下,不像欧洲人那样,在与自然的对抗中生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

  显而易见,巴克尔的“文明论”只不过是运用19世纪的新兴实证科学,重复了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的陈词滥调。在他看来,亚洲多专制政体,欧洲则更倾向自由民主。

  巴克尔在批判“上帝前定论”时,却又不自觉地掉进自然决定论里去了。在这种论说下,欧洲人似乎天然就具有一种“优越性”。在今天看来,巴克尔的观点显然不值一驳。

  “文明论”反映了历史哲学的偏见

  在刚刚接触巴克尔的学说时,当时深为自身文明地位焦虑的亚洲学者感到十分震撼,福泽谕吉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1875年出版的名著《文明论之概略》中,这位狂热的“脱亚论”者大量援引巴克尔的《英国文明史》和基佐的《欧洲文明史》,用他们的观点说明欧洲文明的天然优越性,以及中国、印度落后的宿命。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身为“黄种人”的日本人在当时居然比欧洲人更热衷于鼓噪“论”。直到1903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大阪世博会还要像欧洲人那样在人类馆展览有色人种……日本人急不可耐地与“同文同种”的邻居撇清关系的种种举措,显得滑稽可笑。

  文野之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新文明论的界定与古代不同。近代欧洲的殖民主义者把文明与野蛮视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时间阶段,文明的价值就在于最终取代野蛮,使人类社会臻于完善。由于“促进了全人类进步”,文明人对野蛮人的入侵、剥夺就显得天然合理。

  “文明论”在亚洲一度盛行,然而,后现代史学正在悄然改变中国近代史叙事。以往我们都认为,近代知识分子预设了“文明论”,这是追求进步的表现,如今在新史学的冲击下,这些举动已然变得可疑。不少学者用富有解构意味的“国族”代替“民族”一词,仿佛民族都是现代国家建构出来的“想象的共同体”。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任何形式的“文明论”,很可能会反过来解构近代中国的历史合理性。

  重新辨析“文明论”的思想基础

  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批判文明论,而在于重新辨析文明论的思想基础。梁启超曾大量袭用日本史学家浮田和民的观点。一般认为,浮田又袭用了巴克尔的《英国文明史》。

  果真如此吗?

  浮田和民论证了亚洲的地理环境适合于产生人类早期文明,欧洲则适合于诞生现代文明。这听起来很像巴克尔的论调。但什么是“天然之境遇”?浮田和民却与巴克尔有着极为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亚洲“地势睽隔”,使得中国、印度、波斯等几大文明难以交通。反观地中海沿岸为三大洲毗连之地,各个文明形态相互竞争、交流、融合,遂能成就后来欧洲之繁荣。巴克尔的自然环境论强调的是人类物质技术的进步,浮田和民却将自然环境论变成了文明竞争论。浮田和民悄悄改变了巴克尔以时间发展程度高低排列各个文明形态的做法,把各个文明形态放置到相互竞争的不同物理空间内。

  这一微妙的变化有着重大意义。新文明论是19世纪历史哲学的产物,然而文明的概念本身同空间有着密切关系。德国公法学家施米特(Carl Schmitt)曾这样解释“nomos”(法)一词的三重含义:一是“划分”,二是“占取”,三是“牧养”。历史哲学导致了古今政治理念的差异:古代人认定政治应该遵循自然秩序,现代人则用历史阶段演进代替了自然秩序。施米特强调“法”的空间品格,显然具有针对历史哲学的意图。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想方式构成了亚洲人民寻求独立的理论依据。这在“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以及后来划分“三个世界”等主张中已见端倪。施米特引用毛泽东的著名诗句“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来说明自己对“法”的空间化阐释。

  日本照搬了西方殖民者的“文明论”,与崇尚民族平等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相比,在襟怀上高下立判。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矢志寻求民族独立,不会甘于接受那种把西方文明视为人类历史最高阶段的说辞。在知晓巴克尔的学说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悄然改变了其中的帝国主义内核,由此,这个古老的民族翻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近代“文明论”的思想史状况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傅正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撰写了《英国文明史》一书,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巴克尔十分不满意当时欧洲史学界的状况,认为流俗史家“得彼失此无窥全豹之学识眼力也”。由此可见,他的新“文明论”是同传统史学发生决裂的结果。巴克尔是19世纪帝国主义“文明论”的代表性人物。他坦承,“吾为是书之宗旨,欲跻历史于科学之地位也。”问题在于,这种基于实证史学的新文明论真的能够把握人类历史上各大文明的实质?“文明论”难以避免自然决定论巴克尔相信,在科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历史学家仍旧满足于记述琐碎的历史现象,实属不思进取。如果问这些历史学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进步”,他们竟然还会认为这是“上帝的计划”或者人的“自由意志”使然。在他看来,这样的学问不惟配不上“科学”的美名,甚至连与科学家对话的资格都没有。让巴克尔真正不满的是,传统史学总是在谈论国际政治,而不去讨论人类物质技术进步的伟大力量。...
· 梁山鲍垓鲍氏近代迁徙状况
梁山鲍垓鲍氏近代迁徙状况梁山鲍垓支二十世时轩公、时登公、时信公,十八世祖在藻公裔孙,建国初期徙居黑龙江省依兰县道台桥镇徐福屯村。时秀公、时成公,十八世祖在廷公裔孙,分别在1958年左右、“文革”初期徙居黑龙江省依兰县太平乡华东村。二十一世雍柱公、雍才公,十八世祖在祥公裔孙,1959年徙居黑龙江省克东县玉岗乡,1983年又转迁内蒙古满洲里煤矿。郓城鲍庄支十九世中法公,十八世祖宗合公次子,1932年左右徙居黑龙江省望奎县(失续)。中玉公,十八世祖宗海公次子,建国初期徙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连江口镇(火车小站北附近,失续)。二十世时勤公,十八世祖宗合公长孙,1932年左右徙居黑龙江省孙吴县(其子雍海在人民银行工作)。二十一世汝美公,十八世祖治家公裔孙,1922年左右徙居河南省洛阳北部(地址不详,年久失续)。汝贞(雍光)公,十八世祖宗仁公裔孙,1960年左右徙居黑龙江省克山县曙光乡双互村。二十二世瞻江...
· 是谁毁了中国的近代文明?是清朝吗
是清朝统治者,毁了中国的近代文明?并不是,而是这个朝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近代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黑暗的时期,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思想文化,都远远落后于世界。但这场灾难真正的开始,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众人眼里,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都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是清朝的统治者,毁了中国的近代文明。满清时期,文人士大夫毫无个人尊严,对着统治者自称奴才;科举采取八股制,毫无个人观点,过于强调圣人之言;整个王朝闭关锁国,不愿意去看外面的世界。清朝统治者的愚昧落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不能说明在它之前的明朝统治者就是进步的。汉承秦制,清承明制,所以,清朝的实际上是沿袭明朝的,从文明的本质而言,明清两代其实是相同的。要追溯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各国的时间,那就要以明朝建国为开端。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驱除了蒙古政权,恢复了华夏统治,可是却并没有真正实现华夏文明的复兴。...
· 秦汉间易学思想史略论
研究易学首先面临一个对《易经》性质的认识问题,通过对《周易》史前学和《易经》成书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易经》的形成,一方面是筮法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周人神道设教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周人有意识的总结其人生智慧与历史经验的结晶。就筮法的因素看,《易经》的价值在于一套卦爻符号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象”与“数”的观念,在《易经》形成之后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孜孜不倦于易学象数的探讨、诠释与重新构建,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易象数学史。就思想的角度看,《易经》是在
· 略论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及其限度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楚文字竹简。1998年5月,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校审的《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发行。几乎就在同时,5月2日,北京的一批学者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就郭店楚简中的早期儒家思想进行了首次讨论;5月22-26日,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在美国Dartmouth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