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海南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附图]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9
转发:0
评论:0
海南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附图],海南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和盆地,过着迁徏无常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与外界


海南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和盆地,过着迁徏无常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与外界接触少,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苗族同胞们以其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聪明而独特的生存方式,在海南岛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繁衍生息。不但继承和发展着本民族原有的传统和文化,而且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融合,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苗家风情。

海南苗族人砍山经验丰富,各户一般在每年春节前后选地,有茂密的林木,树叶呈油绿色,底下没有茅草,泥土肥沃,土面覆盖一层枯烂树叶或堆有蚯蚓类球的山地为佳。2月开始砍山;3至4月烧山,使灰烬渗入土中作肥料,清理残烬后,不翻土即以尖棒戳穴下种山兰糯;6月除一二次草,至9月成熟,用手逐穗捻摘稻穗。山兰种植一年后就轮换生地。

捕猎是苗族人的重要副业,每当农闲和民间传统节日,男子都上山狩猎,平时劳动也带枪和猎狗。狩猎工具主要是苗族特有的一种自制的毒驽和汉区输入的火药粉枪。狩猎有集体围猎和个体狩猎两种形式,主要猎物是野鹿、山猎、黄猄等,除肉食自用外,兽皮、兽骨、鹿茸、鹿胶等同外来商人换取粉枪、布匹、食盐、火柴、光洋等日用品。此外,采集木棉、木耳、益智、红白藤、良兔等土特产品,也是苗族重要的副业。

解放前漫长的年月里,苗胞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山林,大都掌握在汉族和黎族地主手中,他们种山兰都要向地主批租。计算山租通常以户或钩刀(有劳力的一对夫妇为一把钩刀)为单位。至于苗胞在山林里猎获的野兽,采集的土特产必须卖给山主或山主指定的商人,否则便被强行没收。在经济结构上,苗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的个体私有小农经济。不过也有少数拥有较多生产工龄和较强劳动力的人家。

海南苗族村寨实行“山甲”制度。“山甲”原是苗族的社会首领,但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对苗族统治,委派一些山甲为头家、团董、哨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又任为乡保甲长等职。这样山甲就变为地方政权人物,具有双重身份。有些山甲还和统治阶级及外界互相勾结,凭借权势霸占山林、土地,无故处罚苗人,统治和剥削同族。通常由群众推选年纪较大,群众信赖,德高望重,有些文化和社会经验的人充任山甲。山甲在苗族内部负责处理一切大小事情,每年2月砍山之前,由山甲击鼓召集村中老人开会,商议村众共同遵守的条约。重大的纠纷案件,也由山甲作出裁判。山甲对内维持,处理公共事务;对外代表全村处理对外纠纷争执事宜。

编辑:LTX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花山节”有着怎样的来历
“花山节”也叫“踩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的举办者要在山上立一根花杆,前来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们围在花杆下,进行祭花杆、唱古歌、爬花杆比赛、跳芦笙舞、武术表演、斗牛、对唱山歌等活动。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还有一个传说,过去苗族先民部落遭到外族部落的入侵,苗族民众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苗族民众被迫四处流落。为了招集自己的民众,苗族首领蚩尤在...
·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的吃新节的历史是什么
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生活在世间的人只好在深山老林里打野兽、猎飞禽、摘野果、野菜度日,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得谷种,住在南天门下的苗族祖先耇先、耇里动尽脑子,想尽办法苦苦思索,耇里灵机一动,给耇先出个主意:世间地广物博,珍禽异兽多。族先脑子开窍,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与耇嚆调换得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木板仓库里,等开春播种。没想到一天晚上,手杆很长很长的尼者(耗子)于攀着天边边,借着灯光,踩着石堆,不停地舂着蕨粑根,一时不小心,碰了天灯,恰恰掉落到木板仓库顶上,顿时谷仓起了火,越烧越大,无法扑灭。谷子在仓里乱蹦乱闯,最后乘着火烟飞上天,跑回耇嚆家去了。花很大代价换来的谷种跑了,耇先很苦恼。想来想去,决定重找耇嚆,请他劝回谷种。哪知耇嚆死活不认帐。硬讲谷种没上天。耇先耐心劝说,把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耇嚆还是不承认。没法子只...
· 苗族传统节日简介苗族的龙舟节的来历是啥
龙船节由来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是日男女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至深处,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时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
·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苗族传统节日文化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赶秋节流传天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
· 苗族的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苗族的风俗传统
苗族的风俗传统: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饰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