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全国各地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4
转发:0
评论:0
全国各地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在傣族传说里,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则到湖边、池塘里抓鱼;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尽情赏月。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彝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藏族“寻月”。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这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以前,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这就是“照月”。

在贵州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在湖南的衡阳在中秋节晚上,有以瓜送子的习俗。如果有人家娶妇多年但还没有孩子的,就会有亲友为其瓜:先在菜园中偷出一个冬瓜,把它绘成彩色面目,并给它穿上衣服,打扮成人形。推选出年长命好的人在鸣金放炮之中,送到那户人家,长者把冬瓜放在床上,用被子盖好后,口里念念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户人家就设宴招待来宾。妇女拿到冬瓜后,就把它吃了。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如果送过一次但仍没怀孕,就会接着再送,直到怀孕为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也叫女儿节、兔爷节、八月节、拜月节、祭月节、团圆节等,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赏月在中秋节之夜,除了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祭月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逐渐...
·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八月十五全国各地民间习俗一览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中秋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很多的民间习俗和信俗,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吃月饼,便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此外还有祭月、赏桂花、赏月等,在全国范围来看,大致差不多,但是不同的地区民间习惯不同还是会有不少细微的差别,但吃月饼、赏月这两件事想必是流传最广的两件中秋习俗。中秋节在古代早期的时候最早是由“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可以说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而定型于唐代,在我们现在的中秋节来看也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在这些各地的中秋节俗中很多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而从古代早期的祭月开始,慢慢的变化为现在的赏月相关的习俗活动,而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寓意也寄托了广大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今天族谱网小谱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中秋节这一天的民俗盘点,以及在全国各地的习俗一览。吃月饼吃月饼可以说是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知晓的一样中秋节最为主要...
· 全国各地侯氏陆续举行祭祖及宗亲联谊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人们在这“气清景明”的节气里,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严地送上自己的哀思和敬仰。一年一轮回,一代一传承。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侯氏陆续举行了祭祖及宗亲联谊活动。湖南2019己亥年中华侯氏清明祭典于4月5日正清明节在湖南安仁中华侯氏总祠隆重举行。贵州4月5日,贵州水西侯氏理事会组织祭祖活动。贵州、云南贵州黔甘侯氏分会组织晓公后裔松林侯时昇房祭祖及联谊活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宗亲参加。四川南溪
· 今日“秋分”秋分的传统习俗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宋·杨公远《癸未中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9月22日,是秋分时节,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之后暑气退却,慢慢进入深秋。一、物候现象雷始收声:一年里,春夏打雷比较多,而秋分之后,就很少回出现打雷的现象了。蛰虫坯户:温度逐渐降低,虫子逐渐在洞穴里,用土把洞口封闭,抵御冷空气。水始涸:秋高气爽,水蒸发的速度变快,江河湖里面的水减少,小一点的沼泽,水池慢慢干枯。二、农忙秋收:稻谷,玉米,各中豆子类开始收割,秋收冬藏,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而丰收的季节,是让人开心的。秋种:小麦开始播种。秋耕:农民会翻耕田地,撒草木灰等,增加土壤的肥力。三、传统习俗秋祭月:在商朝,周朝祭祀盛行的年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规定。现在祭月节主要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然而祭月在某些地方还存在这样的风俗。竖鸡蛋:小孩子的游戏,鸡蛋煮熟以后,把它竖着放,若是能够立起来...
· 中秋节快乐!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传说
老历8月15日是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拜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最大最圆,为游子思念故乡,亲人,祈盼丰收、幸福。在中秋节这一天,流行吃月饼和赏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赏月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活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如宝月映琉璃”,“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无数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背景:远古时期,天上有10个太阳,导致庄稼枯死,干旱让百姓苦不堪言。后羿用神弓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后羿射日的传说。后羿的妻子嫦娥,在他求得不死药后,将药交予嫦娥保管。然而后羿的徒弟蓬蒙趁后羿外出狩猎时,暗算后羿,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危急中吞下此药,随即身体飘离地面,飞向月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