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传统服装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9
转发:0
评论:0
中国传统服装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期,人们掌握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期,人们掌握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原始服装。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被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约五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做衣服,后又发明饲蚕和丝纺,人们的服饰日臻完备。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祭祀在当时是从国家到家族最重要的活动。祭祀时穿着的服饰,一方面十分庄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的哲学意识和社会理念。

国王或皇帝在祭祀时穿着的服饰称冕服,分冕冠和礼服两部分。礼服有上衣下裳组成,上衣代表天,是青黑色的;下裳代表地,是赤色的;脚上穿的鞋也是红色的;腰系宽大的腰带。

人们从商周古文献的记载到传世的历代帝王画像中发现,个个朝代的皇帝不过是在承袭古制中加些更改,以至形成了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一直到19世纪初的清代末年,延续了长达4000年的以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商周时规定,除了天子和大贵族,其他人是不能享用丝帛、绢绮、锦绣和精细的麻织物等高级服装用料的。但在桑蚕养殖和丝绸织造发达的齐鲁等地,一些大商人与诸侯贵族一样,食必梁肉、衣必文秀。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称裳。衣后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仅在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周代是礼乐制度完善的朝代,服饰也被纳入礼的范畴。王朝设立司服一职,专管君王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级别官员穿着冠服的形制。形成了一套条文繁杂、等级严明的服饰仪规,以严内外,辨亲疏。

商周以来的传统服装,一般包括称为襦的丝绵短袍,只有两条裤管,没有裆的套裤,外穿上衣和下裳。这种服装虽在表现穿衣人身份地位方面有特定的审美意义,但穿起来十分繁复,费时费力,活动也很不方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的强烈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倍出。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彼彼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还随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尔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
· 中国合葬合墓习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合葬合墓习俗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祭拜网小编就来谈谈中国的合葬合墓习俗。合墓,即后死者与先逝者共同安葬于同一墓穴中,这一传统可分为同性合葬、异性合葬以及异穴合葬和同穴合葬四种形式。同性合葬源自原始社会,如山顶洞人遗址中的墓葬布局所示,至仰韶文化时期,以西安半坡为代表的同性合葬已十分普遍,反映了当时社会以氏族为基本单元的特点。异性合葬特指夫妻合葬,约始于春秋时期,《礼记·檀弓上》记载其非古制,但《诗经·王风·大车》中的诗句揭示了春秋时已有夫妻死后同穴的习俗。孔子在墓葬礼仪上曾违礼实行父母合葬,并筑高大坟茔,这显示了他对旧礼法的不完全拘泥,也预示着随着妇女地位变化,夫妇合葬逐渐普及,自汉代起,“合葬”多专指夫妻合葬。异穴合葬是指夫妻虽相邻而葬,各居独立墓穴,这种做法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存在,且延续至西汉及以后的帝王陵寝,如吕氏陵紧邻汉高祖长陵。同穴合葬是夫妻共用一个墓穴,例如明朝万历...
· 中国刺绣的起源发展
传统文化中国刺绣发展已具数千年历史,但其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有许多争议与分歧,有的赞成以现有文字记载来推定;有的赞成用现有考古成果来推定;也有的认为就凭民间传说也可以推定的。对此,我们不妨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一、民间传说的刺绣起源传说周太王(约公元前十世纪)古公��父有太伯、仲雍、季历三子。季历之子姬昌最有才能,古公��父很想传位于姬昌,但按照当时的传承制度,又不能传位于姬昌。太伯、仲雍知道后,即出走到苏州一带,而使姬昌顺利继承王位。当时的苏州一带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尽管十分痛苦,但太伯、仲雍也入乡随俗,在身上刺上纹身。后来,太伯去世后,仲雍深感此俗不便,便召集一些当地头面人物来商议此事。恰巧,仲雍的小孙女女红(读工)正在屋内缝衣,一时不小心被针扎破了手,血流出来在衣服上形成了美丽的花朵。于是,小家伙灵机一动,便参照当地纹身的图案花样在衣服上试着刺绣起来。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件五...
· 纸币的起源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纸币的起源: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游记》中,凡谈到中国城市,都有「使用纸币」一语,可见他对纸币有深刻的印象。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人们就发明了以布为币材的「里布」,长2尺,宽2寸,写上年月、地址和钱数,再由发行人加盖印章,即可充当交易媒介。《诗经·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布」有三种解释:布匹之布,农具之布,里布之布。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交易曾用「牛皮币」,买家用牛皮一张写上自己的姓名或特定符号付给货主以作支付工具,货主或其他持有这张牛皮的人可随时向买家要求兑付家牛。当时还有一种名为「傅别」的票券,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