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藏族人民的传统住房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87
转发:0
评论:0
藏族人民的传统住房,藏族传统的民居,大体可分为帐篷型、碉房式、干栏式、上栋下宇式几种,还可以分为牧区

藏族传统的民居,大体可分为帐篷型、碉房式、干栏式、上栋下宇式几种,还可以分为牧区和非牧区(定居区)。

帐篷是牧区的传统民居,夏秋游牧时搭帐篷居住。牛毛帐篷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它由牛毛织品缝制,4平方丈,高约6尺,帐篷外观像只乌龟壳,是食宿之所。质地粗厚,堪御风雨。通常用一根横梁、两根撑杆撑起中间,四周四边牵拉出合适高度,帐脚用桩橛、羊角之类牵引固定。拆卸或支撑,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工。帐内,炉灶纵向坐落在中央,后面多有简易佛龛。佛龛一侧堆放着的小麦、青稞、酥油和奶渣,等食品;另一侧是卧具、皮箱、袍服。进帐后,右侧为上座,来的宾客被迎坐于此。现在各地牧区以土木房屋为标志的定居点日渐增多;在半农半牧区,帐篷仅用于临时野外作业或旅游野餐。无论房舍还是庐帐,一般都是座西北向东南,背风向阳,十分注重“龙脉风水”。

碉房是用石块垒成的古老民居。这些碉房多为平顶式楼房建筑,中间是天井,四周是房间,沿边有走廊连通;外观下宽上窄,呈梯形,的石墙厚达1米。屋顶是平台,人们常在楼顶敬神、娱乐、散步和眺望风景。住宅多为两层至四层,三五户甚至几十户同住一个院落。

干栏结构的住房一般在潮湿多雨的地方常见,楼板离地面距离一米以上。格局为正方形,门朝东,窗向西,门外有一阳台。林区附近,多用原木建造房子,也有下面砌石墙,上面用木板盖顶的,屋顶上往往压很多石头。流行用石块垒砌平板房,黑瓦白墙,错落有致。

上栋下宇式民居是西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地区最常见的形式,均为平顶。牧区兴建的定居点房屋也多属此类。平房居多,楼房较少。墙体主要有石砌墙、板筑土墙两种。因各地情况及条件的不同,此类民居规模不等,简繁不一。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开始时兴一种有独立院落、房屋四周栽植花草的新式民居建筑,游人称之为园林别墅式建筑。房屋建筑有平房也有楼房,式样美观,色调明快,宽敞舒适,采光良好,给排水及供电系统完备,既保持着传统藏式民居建筑的特色,又有所创新,因而广受欢迎,日益增多。

牧民在冬春季节居住土木结构的冬房,夏秋季节逐水草而牧,撑帐而居。他们春夏之交搬牧时,将冬房拆卸坑埋,待入冬搬回后挖出土里埋的梁柱重新搭盖居住。冬房结构由膳房、鞍具库、马厩、草棚、栅院(或草坯垒墙院)构成。主体建筑是膳房。膳房由边柱、主柱、中梁和边梁、椽木组成,开有天窗和副窗。四周用草坯垒墙(用切成方块的草根“土饼子”垒砌成的土墙),屋板上用泥土覆盖。膳房内,上方两根主柱间装有碗柜,主壁面左侧为神龛,右侧为锅台;左壁为堆放粮食处;屋中四根主柱间为炉灶,其燃料槽、鼎峙支锅足、火塘与灰池连成一体;堂下两角有床榻。膳房正门外两侧有库房、马厩等。

半农半牧区传统房舍由膳房、保险库、畜圈、草棚、庭院及大门组成。少数人家还有寝(楼)房。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即由土墙、木柱、板壁、泥盖板、杉板顶棚等组成。房舍具体建筑构造,各地差异较大。农牧区的土木结构房屋可住百余年,现在还有居住五代同居的。

膳房基本构造。膳房内,上、下堂正壁面框有碗柜,上堂侧壁为经架、神龛及供台,其余壁面装置粮柜、锅台、酿酵间和房门。膳房天窗和灶台均置于上、下堂中轴线上两柱间。传统炉灶灶台和炉墩用泥土夯实,既耐烧,又安全。约百年前修筑的“仲康”(村舍)膳房,大都较低矮、狭窄、柱细、檩少、房盖板为木板,碗柜经架(神龛)构造简易古朴。因防械斗、抢劫已成为历史,故传统“仲康”(村舍)式膳房改造为舒适的“札康”(僧舍)式食宿楼越来越多。经过更新改造的房屋宽敞明亮,装置拼花门窗,浮雕悬柱,神龛和碗柜造型复杂、装饰精美。现在农牧民群众逐渐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帐篷和木屋变成红砖彩瓦或混凝土结构的定居房屋。

炊具器皿

藏民使用的炊具主要有:锅、壶、瓢、皮火筒;其它用具有:盛水锅、水桶、手磨、捣臼、盆;餐具有:碗、匙、叉等。这些用具中的木制品大都为当地自制,而金属类则由外地购进,当地铸造的极少。当地居民喜好金属器皿,尤其对具有使用和观赏价值的青铜器特别喜爱。早先使用的金属器皿主要是铸铁锅、铜锅。铜锅。铜锅为必备的盛水容器,其大小不等,有盛一桶水乃至盛七、八桶水的。有用上好黄铜锻造的理塘水瓢、套锅。红铜或黄铜铸制的盆子主要用于供台摆设。家境较好人家铜器众多,满堂生辉,被视作富有的象征。

坐卧用品

床榻,睡眠有用方框式床架的,也有床架内垫铺干草睡眠的。床上先垫青稞草或豌豆草,上层铺毡褥或老羊皮褥。被盖则是穿盖两用毡衣或羊皮袍,即皮袄里襟作垫褥,外襟当被盖,头枕袖筒而眠。睡时,侧卧屈身头露外。屋中坐垫有毡垫、裘垫。地板上和床上垫麻布套獐毛芯“木单”垫和地毯。

编辑:LTX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藏族的衣着服饰多姿多彩,并有地区差异,传统藏装包括:袍、筒靴、毡、裘类帽及相应装饰物。一般用裘皮类、毛织类和布帛类做成。流行色以原色、青、赤、绛为基调,如袍服,配以白、绿、粉、黄等色的上装及腰带,崇尚以豹、獭、狐等珍贵兽皮和珊珊、绿松石等宝珠及银、铜等金属制品为装饰。袍服是最常见的衣着,袍服及上装款式结构为襟领上下(或内外)层襟片迭裣系带式,藏袍宽体长身,大襟广袖。着装裘皮类又分为羊皮袍、羔皮袍、犊皮袍和鹿皮袍。成人皮袍用7至9张羊皮缝制。毡衣类均用绵羊毛擀制,一类是用优质羊毛擀制的毡雨衣,另一类是用一般羊毛擀制,用布料作面罩的毡衣,为农区人主要服装之一。毛织品类有自己捻线所织的毪呢和购进的氆氇呢料类。自织的斜纹毪呢叫“嚷布”,平纹毪呢叫“热达”,均系农区人的基本服装。男子着白(原)色毪衫,成年女子着青(原)色毪衫或穿浸染成漂枣色毪衫。氆氇袍服,男女皆宜,一般一户人家只有一件,穿呢料袍者更...
· 藏族人民的传统礼节
节庆按藏历计,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吉日和节庆。有些属于寺庙宗教徒举行的宗教节日,如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五日前的“萨噶达哇”(氏宿月)为佛诞节,六月初四为佛祖说法布道日,五月二十二日是佛祖下凡纪念日,称“天降节”。各寺院还要在创建者或对寺院有重大贡献的活佛高僧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桑祭插箭”节(有称“煨桑”)是一种具有世俗宗教色彩的求佑仪式民俗活动,是一种烟祭类祭供山神的祷祀,各学喀(部落)村寨,骨系亲族都有各自的“桑祭”坛址。许多人家也有自己的祭点。各地适逢约定俗成的良辰吉日便举行祭奠仪式。届时,所有男人们盛装骏骑,擎幡执箭,熏烟插箭,飘撒“龙达”(画有虎狮鹏龙宝马,象征吉祥走运的图案)举行致辞求佑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完毕,畅饮饱餐,开展赛马、射击、摔跤等竞技活动。现今,仍然承袭了祭祀和娱乐传统,并由各村寨头领谈形势,宣传政策法规,讲生产,申明村规民约,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然而,女人们至今...
· 藏族人民的传统饮食
藏餐擅长牦牛肉、绵羊肉、乳制品和青稞、土豆等的多样化烹制;菜肴制作手段主要用炖、烩、炯、蒸、烹、炸、烤,注重软烂酥嫩,以保持原汁原味为旨,面点则以蒸、煮、炸为多;既有高档佳肴,也有大众饭菜;习惯上以银器和内地所产高档瓷器为上品餐具,使用较普遍的是木制餐具。主副食种类比较丰富,目前较常见的有虫草炖鸡、虫草牛肉、炸羊排、烤羊腿、风干肉、香酥牛排、灌血肠、灌面肠、生肉酱、咖喱土豆、萝卜炖牛肉、手抓羊肉、牛肉蒸饺、灌汤牛肉包子、干舔糌粑、土豆包子、咖喱米饭、玛森糕、蕨麻(人参果)甜米饭、突巴(面食的一种)以及花色繁多的小吃、甜点等等。藏餐的代表性品种是面食糌粑,是将青稞整粒炒熟后磨成的粉,也有青稞炒面之称,麦香醇厚,吃法多样,食用便利一是将少许糌粑炒面和酥油盛于碗中,先掺茶喝,后以茶冲调饮用。二是碗中放酥油,再以一比三的茶和糌粑拌和捏成小砣食用。牧区人吃糌粑时掺和一把细奶渣揉捏。豌、胡豆粉面、青稞...
· 藏族人民的传统婚丧
婚姻恋爱藏族居民的家庭结构以一夫一妻为基础,围系子女、兄弟、姨妹为成员。(部分家庭成员有叔伯和舅舅。多数家庭三世同堂,也有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一般每户平均5口人,多则达10余人。儿孙满堂、和睦相处、家境富裕者,人称“福运”之家。藏民古俗父系七代内不婚,母系三至五代内不婚。恋爱婚姻自由而不自主。青年男女通过节庆、集社、劳动等机会结识相恋,互换信物,并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双方父母相互考查了解对方血缘及健康状况、品行。双方满意即测卜生辰八字,如果刚好相合,就可以正式提亲。家境富裕,有身份地位者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相恋,如父母不允时,有的私奔他寨,寻求土官头人庇佑,甚至落户。该父母表示不认作“娘家”以示惩罚。定婚后,男方或女方提出解除婚约者,必须退还聘礼,并付给对方一定违约费。举行婚礼通常需要两天或三天时间。娶亲人家选定吉日良辰举行“首入户式”后,一般新年初三正式举行婚礼,派遣其骨系亲族黎...
· 藏族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民族,它以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著称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聚居在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藏族人民对茫茫草原有着挚心的爱,它们爱马、识马、善骑、骁勇,充满剽悍、尚武的精神;轻便、耐磨、便于支拆驮运的牛毛帐房;粗犷豪放、欢快热情的民间舞蹈等等,无不可以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中找到终极的根源。不管居住在祖国的何处,藏族自古以来均自称为“博”。这一称呼表明,整个藏族在其经济、文化、语言、心理素质上稳定的统一性,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只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与汉族等众多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他们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尊严,反对外国侵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为各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做出过重大贡献。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一般以手抓、奶茶、酥油为主食。他们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