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企业中层—来自《三国演义》的启示
与同级和谐共生 企业管理干部团队的建立,除了要考察干部的工作能力之外(人职匹配),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要兼顾干部之间的包容性(组织匹配),否则干部之间不是互相补台而是拆台,会给企业决策(高层决策往往要听从中层意见,中层因矛盾造成的意见相左,会影响高层)增加难度和给管理造成极大混乱。企业中层干部均代表本部门的利益,难免和其他部门发生矛盾,此时应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明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很少有人在矛盾中独善其身的。 袁绍就在干部配置方面犯了管理大忌。曹操谋士荀彧在评价袁绍的干部时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事实也正是如此。官渡之战袁绍出兵时,田丰上书劝阻,逢纪趁机说其坏话;许攸因遭审配陷害而投奔曹操;大将张郃、高览被郭图所逼,阵前倒戈等等,这些内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 将帅合心、和气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曹操点名指派大将于禁率领七军去解救,庞德自告奋勇当先锋。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非死即降,全军覆没。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曹军主将于禁不懂兵法,不听劝告,且担心庞德成功,灭自己威风,一再对其用魏王戒旨相压制。此外,庞德也不服从于禁指挥。于禁让庞德退军避关羽,庞奋然曰“魏王命将军为大将,何太弱也?”,可见庞对于不是很尊重。当庞表示“誓不退避”时,于禁竟“不敢阻而回”。二人搭挡安排不合理,将帅不和,于禁有私心,庞德不服管。 “马谡拒谏失街亭”也可以看到正、副职意见相反时,正职不能认真听取副职意见失败的结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说“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是应该作为大家警钟的。 积极露锥,以图大用 企业提拔干部需要一定的考察期,时间上的滞后造成了“大才小用”,这是企业常见的现象,往往会使干部感到怀才不遇,心生怨恨,反映在工作上就是消极怠工。《三国演义》中积极展示自己才能,获得提升的例子很多,值得认真学习。 刘备初期使用庞统作耒阳县令是典型的大材小用,庞统“终日饮酒,不理政事” ,后来庞统采取了半日处理积压百日余的公务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终于使刘备拜其为副军师中郎将。 东吴重要谋士陆逊的提升就更为典型了。袭取荆州是东吴的重大项目,当吕蒙操作项目遇到难处托病不出时,陆逊在孙权面前自告奋勇前去吕蒙处探望,并积极出谋划策,“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夺取荆州的胜利,为日后陆逊“守江口书生拜大将”奠定了基础。 切忌恃才傲物 最不明智的干部是不会给老板提合理化建议,而是处处显示比老板高一筹,数落老板的不是,老板多半是难以接受的。谦虚内敛直接关系到企业中层干部是否能处理好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关系。 杨修之死便是妙证。“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这说明杨修不仅仅是一介书生,是懂得“军国之事”的,并且在这方面的才能超过了曹植,否则曹操也不会认为曹植对答如流可疑了。但杨修却自认为有才,屡屡犯忌,最后结局悲惨,企业的中层干部须引以为戒。
作者:毕云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