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三十五章 刘备在荆州的日子
(演义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上一章说到刘备被蔡瑁蒯越所逼,被迫跃马过檀溪,这载于《世语》,不过东晋史学家《魏氏春秋》的作者孙盛认为假如局势到了这种地步,刘备不可能再在荆州呆下去了,认为此事是妄说。而本章说到刘备遇司马徽,并得徐庶来投,这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只是怎么遇到司马徽和徐庶来投奔的细节上应该和演义不同,如此一来,引出一个话题,刘备在荆州这段时间到底过的怎么样?
刘备自建安六年来荆州,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表死,刘备败退,刘备在刘表治下的荆州过了近七年时光,人生有几个七年?刘备在荆州这七年怎么样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过的不错,自刘备征讨黄巾以来,便没有几天安生的日子:黄巾军平乱后做了安喜尉,没几天得罪了督邮就逃亡了,等到后来再立功成为高唐令,但是也没做几天,投奔公孙瓒之后就跟着公孙瓒与袁绍打仗,自然也不是什么太平日子,日后到了徐州,接了陶谦的位,不久就被吕布抢了去,等吕布死后,又是和曹操对抗,从徐州到河北,再从河北到汝南,这么多年就是打仗,逃亡,准备打仗,大半日子在与战场打交道。
而在荆州这七年不同,是刘备难得的安定日子,刘表虽然不重用刘备,暗地还防他,但是表面上对他也算不错,给的地盘小点,但是也算有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也没干什么削其兵夺其将的事,刘备在刘表之下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更不用种菜来韬光养晦了。而且刘表虽然是个不思进取的人,但是也有他不思进取的好处,就是安定啊,刘备在新野帮刘表防着曹操,但是曹操那时主力在河北与袁家抗衡,顾不了荆州这边,有段时间是要南下,但是还没到就被袁谭拉过去了,所以也没打成,刘表嘛,也没怎么想过去打曹操,刘备这七年除了博望大胜夏侯惇,也没发现他和曹操有什么大规模冲突,所以说日子还是很清闲的。闲空了用耄牛尾结结帽子,(还被孔明说了一通,)去刘表那喝喝酒吹吹牛,连髀肉都有了,阿斗也就是刘禅也是此时生的,可见小日子也过的不错。
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更多的是苦闷,曹操当年为何说刘备是英雄,有很多点,其中一点便是刘备不象刘表等人一样是个守成之人,守成并不完全是坏事,假如王朝处于顶峰时期,守成之君也是明君,但是在乱世之中,守成便等于是灭亡的代名词,乱世之中只有战才是唯一生存下来的条件,三国之中,论战之多,无人比得上曹操,自起兵起,无时无刻不在战,战袁术,战吕布,战刘表,战袁绍,可是越战越大,而刘表刘璋张鲁呢
,守成多年,最终的结局只是将库房锁好,钥匙交给敌人的份。太平日子或许还有人愿意跟着守成之主过安稳日子,反正天下都这样,乱世之中就不同了,今日是诸侯,明日就可能是阶下囚,今日是一介平民,明日就可以是朝中重臣,在这样的乱世,那些有才能的人或为,或为发达富贵,都只愿意跟着有前途的主子,而那些守成之主,是很难指望他们有前途的。所以曹操称刘备为英雄,便是因为刘备有雄心,也有配之的雄才。
但是现在一个有雄心雄才的刘备只能在荆州编编帽子,喝喝酒,吹吹牛,而眼睁睁看着当年的盟友袁家一天天被灭亡,而自己的对手曹操一天天壮大,自己则虚度光阴岂不心焦,也难怪刘备见自己髀肉而落泪,从一个驰骋沙场的英雄成为一个只能靠编帽子消耗岁月的宾客,而且自己还受到刘表的提防,如曹操北上征讨乌丸,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刘备献计于刘表,刘表却不能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感觉并非是刘备独有,也不单是古人独有,大家回忆一下过往,必然也有这样的念头,只是刘备这些经历过而且意志坚韧的人更为强烈了。
心清苦闷,因境遇而至,演义中称刘备在曹操处有笼中鸟,网中鱼的说法,那刘备在刘表处呢?笼中鸟肯定没到那种程度,刘表虽然说防着刘备,但是比曹操好多了,给了一块地盘,给兵给粮,刘备的武装也保持着独立性。不过刘备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给兵给粮是不错,但是也就是一般够用而已,新野区区一地也养不了多少兵,从日后诸葛亮与刘备所言之中看,大约只有几千人,大概防御曹操非主力的骚扰是可以了,进攻则肯定不足,只怕比之当年张绣还要逊色三分,荆州虽有兵有粮,但是还是在刘表手中。
可以说,此时刘备能在七年之久的时间内仍然保有自己原本的势力就是一个奇迹,如关张等人都是有大将之才,无论到何处都会得到重用,他们却跟着刘备在荆州一呆七年,毫无叛心,这不能不说是刘备的个人魅力所在了。
但是单靠那原有的老班底无法壮大,只有继续招揽人才,可招揽人才也难,假如是在徐州,那是刘备的大本营,刘备登高一呼,必然众人相随,可荆州不同,刘备初来乍到,荆州人只闻其名,而从未见过其人,对他谈不上熟悉,且荆州本地大族如蒯蔡两家已经被刘表倚重,蔡家更是与刘表结亲,要他们放弃到手的权势来帮刘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他们也欣赏刘备,但是刘备若敢拉拢之,只怕刘表也不会放过他。所以刘备在荆州这七年挺麻烦的,不用说那些大族名士,就连一般的官员刘备也不能太亲近
,不然就要遭到猜忌。
而且正如之前说过的,地方世族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无心角逐天下,所以即便他们不认同刘表,也不会倾向刘备,而更倾向于势力强大的曹操,以保富贵,这些人不单包括蒯越蔡瑁等热人,也包括那些名士如韩嵩等,刘琮日后投降曹操,他们是主要原因。而另外一些来荆州避难的士人呢?人才择主,不单要看雄才雄心,还要看有没有实力,刘备固然有雄才雄心,但是本身尚在荆州寄人篱下,固然自身还保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实力太弱,且不说曹操,就连江东孙家,益州刘璋实力也强过他不知多少,人才都是择强而去,象当时一些颇有名气的如王粲等避难荆州的名士倾向的都是投奔曹操,所谓世人喜欢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的,会来投奔刘备的自然少之又少了。
正由于这样的困境,刘备在招揽人才上并不顺利,只是刘备有他自己的办法,三国志陈寿评价刘备弘毅宽厚,折而不挠。三国演义中常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而蜀汉得人和,这人和便是说的刘备。虽然演义中刘备的形象与史实大不相符,但有一点是相通的,便刘备得人心,是“仁”的代表,而刘备也最重视人心。无论是在平原,在徐州,刘备都能得到世人的爱戴,在荆州也不例外,所谓得人心也。虽然地方大族们仍对刘备敬而远之,但是仍有相当众多的荆州人士接受了这个宽厚爱民的刘豫州,(自然,这也进一步使刘表对刘备的戒心加剧。)刘备作为抵御曹操的代表人物,并在博望的成功战例,也使得一些仍旧尊奉汉室,认为曹操是叛逆的士人倾向于刘备。自然,这些人主要是荆州的中下层官吏和一些尚未成名的士人,这些人在荆州没有如蒯蔡这般大的势力,也没有太大的名气,本身也不受刘表重视,招揽他们不会受到刘表的反对,这些人前者以伊籍为代表,后者以诸葛亮徐庶为代表,他们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前才能都不为人所知,加入刘备阵营之后才能一展才华。(这也十分正常,就好象那些小公司只能招收一些新人进入,而对于这些新人来说,小公司更有发展的空间。)
但是,刘备所做的这一切要在刘表死后荆州巨变才真正的完全展现出来,刘表死后,在曹操重兵压境之下,刘备依旧能获得大量的荆州士人来归。(三国志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江表传:“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之后刘备能入蜀三分天下,这七年荆州经营功不可没
荆州这七年,或许是平静的七年,或许是苦闷的七年,或许是凤凰待鸣的七年,就看
大家从何角度去看了。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