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 第二十六章 绿林
(演义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本章文丑被杀后,关羽再次出征,对付的是谁呢?汝南的黄巾余党刘辟龚都,结果在这里得到了刘备的消息,之后又得到刘备书信,从而离开曹操,挂印封金,开始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当时是什么情况呢?文丑死后,袁曹两军在官渡相持,这是许昌的南面,而许昌南边的刘辟等人起兵呼应袁绍,袁绍便派了刘备与刘辟合兵,是准备骚扰曹操的后方的,也就是在此时,关羽回到刘备这边,也就是说,其实演义中关羽的这次出征时关羽就跑回刘备那里了,而且也没象演义中那样过五关绕远路,跑洛阳转个圈再回来,关老爷怎么说也是老跑江湖的,这点地理常识还是有的。当然我们今天不研究关老爷的地理知识,我们要研究的是刘辟龚都等人。
刘辟龚都是什么人物呢,前面已经说了,黄巾余党,只是,这些黄巾余党在宗教上的味道已经很淡了,他们公然参与袁曹之争,而两者其实都是他们早年的对手,失去了太平道天师们指导下的他们,更不如说是乱世时期一种非官方的武装力量,
这些力量各朝各代都有,在朝代末年尤其多些,东汉末年是黄巾军,假如往前几百年,那就是绿林赤眉,往后几百年的隋朝末年,那是瓦岗军,再过了几百年,到了唐末,我们就叫他们是黄巢义军,再过几百年的元末,那是红巾军,等到17世纪的明末那就是大顺军或者大西军了,等到离我们不远的清末,则是太平军了。
这些武装力量兴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宗教起事的,如太平军黄巾军,有天灾人祸活不下去被逼的,这是大多数,甚至有走私集团武装造反的,如唐末。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如贼,寇,匪,甚至是妖人,长毛。自然这些是见于官方的记录之上,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他们有自己值得自豪的称呼:
“绿林”
绿林,是王莽建立新朝后,因为施政上的问题,民不聊生,使得大批饥民出现,最终这些饥民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因以绿林山为根据地,也被称为绿林军,绿林军推翻了王莽的政权,日后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度也参与绿林。或许是敬重绿林当年光复汉朝之功,更或许是之前的祖师爷陈胜吴广们没把自己的军队取个好名字,日后众多占山为王的大王小王们,都喜欢称自己为绿林好汉。
这些绿林好汉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存在着,即便是和平时期,也不乏这些绿林
好汉的身影,除一些是特殊的政治原因外,最多的绿林中人是因为生存的问题而上山。毕竟在古代那种低下的生产力环境下,稍微一点动荡或者天灾就可能产生大批没有生计的饥民,而一旦处置不当就会聚众成为与官府作对的武装力量,这种情况即便在现代一些穷困国家也是屡见不鲜,在没有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这种绿林势力是剿不尽的。
除了因生存问题聚众成匪外,由之前的武装力量残余形成的绿林势力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皇朝的开国初期和晚期,主力被歼灭的旧皇朝或者造反势力的残余武装力量,不想臣服于老对手,宁愿落草为寇。如三国演义中的黄巾余党,便是典型代表,与一般性的绿林不同,任何一个皇朝对这些威胁自己的力量是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绿林,是由商人尤其是走私商人组建起来的武装力量,比如唐末的起义,领头人王仙芝和黄巢便是私盐贩子,再比如明朝的海盗,很多也是兼营海上商业,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可就是这类大海盗。这类在现代社会还有存在,比如南美一带的鸦片贩子组成的武装力量。
上述是以绿林的起因而分,假如按绿林的活动方式来分,绿林又可以分为流寇和坐匪。
前者四处流窜,是官府头疼,百姓痛恨,危害性极大的势力。因为没有根据地,也没有自己的纲领,流寇的流动往往是为食为财流动,到得一地,将其洗劫一空,或者留下数日,坐吃山空后再走,他们只是为了钱财食物而活动,就如同觅食的野兽一般,一旦这里没了食物,便到了另一处,而无论到了何处,何处便要遭殃。(其实如海盗和游牧民族也是这样,所以最麻烦,不是中原军队战斗力不足,而是这游动作战太麻烦。)所以百姓最痛恨这些流寇。而官府也总头疼这些流寇,因为这些流寇没有固定的大本营,基本上是走到哪算哪,没有目标方向,这样一来堵截起来就麻烦了,假若是处处分兵,那容易被其各个击破,假如是集中兵力,那可能就被漏了过去,万一对手是马贼,那就更麻烦了。小股流寇更可以化整为零,典型例子如明朝中叶几十倭寇横行千里的传说,其实这些倭寇最是麻烦,大股明军来了,他们就逃,消失于人群中,而小股的地方治安如捕快对付这几十个倭寇又力不从心。这类流寇战斗力人数不如正规军队,而对于那些地方治安力量又比较轻松。行动却是比他们灵活多变,要对付他们往往要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量,麻烦至极。至于大股流寇虽然比较好追,但是战斗力又强了许多,
一般军队难以应付,更可怕的是流寇所到之处的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造成大量流民,这些流民很可能出现新的流寇,这样一来反复几次的恶性循环,整个政权的基础就会遭到破坏。当然,流寇最终的结局不是被歼灭招安,就是成为坐匪。
坐匪与流寇不同,坐匪往往是本地人,虽然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以抢掠绑票为主,但是有一些遵守着一定的法则。有的只抢外地的路商,就是我们在古代戏剧中常见喜欢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类要过路钱的山大王;有的只抢富人,还接济一下穷人,这是劫富济贫的义贼;甚至有些只到外面去抢,而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抢。对于这些坐匪,部分原因是这些绿林中人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则,部分原因也是这些人本身就是本土人,乡土情节的关系。而且这些绿林中人依然要与外界打交道,也是为了安全,自己的势力范围尽量不要骚扰,所以有时会形成奇异的山上寨山下村的局面,甚至一些绿林本身就是农民,还从事着农业生产,农忙时拿锄头种田,闲时拿刀枪抢劫亦农亦匪也不是没有的现象。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才有了绿林好汉,义贼,水浒传这样的英雄人物的传说。
其实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追求招安这并非作者的虚构,而是正式的存在,大多数的绿林中人甚或被官府逼上梁山的也遵循着正常的社会法则,想着招安,走向正规的仕途。比如绿林军,他们在推翻王莽政权后却还要立个姓刘的做皇帝,其思想比一般的士大夫还要来得正规,祖师爷如此,下面的徒孙们更是了,隋末李密窦建德如此的造反声势,还是对隋朝政权保持着尊敬,李密在隋炀帝死后还向隋朝政权称臣,窦建德还为隋炀帝哭丧,虽然有政治需要的关系,但是他们的骨子里确实想脱上贼皮换上官衣。自然是可以改朝换代做开国功臣了,可是那毕竟难,退而求其次做招安也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最佳选择了。
可并不是所有的朝廷都想招安解决问题的,招安来的土匪们,他们融入不了官场,而官场看着他们也别扭,生怕他们一转脸又造反,这世界上招了又反,反了又招,越来越强大的例子屡见不鲜,即便不反复,象朱温那样招安来的篡位也不是好事,所以官场对于招安而来的这些绿林中人防而又防,水浒中那些带兵出征的可以说算是好下场了,一般大都是被剥夺兵权养起来的份。
对于朝廷来说,绿林是越少越好,不单是因为绿林抢劫财物,而是在天下大乱时,绿林往往是反抗势力的助力。我们在第一章说宗教势力时说到,要造成天下大乱改朝换代,除了天灾,宗教势力因为其组织性也是很强大的存在,而绿林虽然组织性不强,但是
作为依附势力,却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般来说,众多的流民聚集是天下大乱最威胁的存在,而假如有一股势力造成很大的声势,吸引大量的绿林加入,也是拥有相当的威胁,因为相比流民,绿林的组织性因派系众多或许整合有困难,但是在战斗经验上却是颇为丰富。清末太平天国,明末的李自成起义,都有大量绿林人物的参与。所以对于朝廷来说,一定要把绿林势力扼杀在摇篮里,一旦绿林众多,那王朝覆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然,对于想夺得政权的其他势力来说,或者说任何一个想夺取天下的势力来说,任何一个武装力量都要是拉拢的,之前的身份已经不是大问题了,管他是绿林还是官兵,所以袁绍拉拢刘辟这位黄巾余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曹操起家还收编了几十万黄巾军呢。伟人孙中山也没少拉拢绿林会党黑社会给自己的革命卖命,这辛亥革命的成功绿林人士没少参合。这绿林人士在乱世时也是如鱼得水,哪边都想要,自立为王也行,这招安也成,左右逢源啊,一不小心说不定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了,如张作霖,在东北显赫一时,可比在山寨做山大王风光得多了。
不过,不管是土匪也好,流寇也好,义贼也好,绿林也好,我们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