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二十二章 檄文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5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本

三国随章侃 第二十二章 檄文

(演义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本章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并由陈琳写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头疼治好的讨曹檄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还得谢陈琳才对。

陈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为文学家的曹操都称作好,那自然是好的,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檄文的好坏,而是来说说这檄文的。

檄文,是什么呢?他是一种主要用来声讨和征召的军事文书,这类文书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辞夸张,带有极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写檄文的要求文笔好,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学家结合起来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战国时期善于动嘴皮子的张仪先生写的。(委任下属和迎接上级晓谕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种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大都只知道军事类的檄文了,这很大就得益于这些文学家的贡献。)

我以前在大学里学应用文写作,要学习各种文书写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来这檄文也是要学的应用文之一。当然哦,细说起来,我们现代也是有檄文的,不过名字改了,叫宣战公告,战前动员诸如此类的东西。

虽然说正式的檄文是战国才出现的,但是广义上的檄文在战争出现不久就出现了。檄文是和战争和文明直接挂钩了,最远古的檄文是什么呢?

最早的檄文不是宣战公告,早期部落战争,双方连语言都未必相通,就算宣战了也不知道啊,所以一开始的檄文不是宣战给外人听的,那是给自己人听的?

这个也对,也不对!古代时候迷信,这天,神,鬼,祖先比自己重要,这凡是大事,尤其是打仗了,就要占卜,这时就要准备一段说辞给上头那虚无缥缈的东西听,当然啦,想来也不会说自己的坏话说敌人的好话,基本上就是说敌人怎么怎么欺负我了,我乞求您的帮助,给我启示等等,这万一占卜结果好了,那就军心大振了。而最初的檄文也就在祭司的口中成型了。最初的檄文最重要的一点是批评敌人,这我说敌人坏话给神听,让神诅咒死你!

当然,这后来打仗的次数多了,这一来,占卜不一定有好结果,二来嘛,这整天孝敬上头的,从来不给我们准信,虚假信息太多,还不如说给战士们听,也是为了能征召更多的人参加战斗,这样檄文的征召和战前动员功能也有了。

再之后我们文明了啊,不能象以前那么野蛮,只动拳头了,也要动动嘴皮子,尤其这

交流多了,语言上也不成问题,宣战公告的功能也有了。

而到了更加文明的时代,我们要讲道理,守纪律,这样就不单要宣战了,还要尽量的宣传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赢得宣传战的胜利,尤其是内战,这点是很重要的。有时只要腰杆子硬,嘴巴又喊的响,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也能达到,当然我们现在叫做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看看檄文的几大要素:

1. 批评对方,这点是很重要的,假如对方是正人君子,完美的圣人,我去打他,还指望别人来帮忙,还公开贴出去叫嚷,那不是脑子有病嘛!所以说一定要抓对方的小辫子,说对方的罪过,当然啦,统治阶级都有罪,不过你也要看什么罪,也要看你檄文写的针对的对象,比如满洲女真在东北造反的时候,说明朝和自己有七大恨,这里面说的主要就是明朝欺负我们了,我们要打回来,这针对的是自己族人说的。再比如铁木真那句“你要战,便作战”这是针对自己的士兵说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刚起兵时,那时要团结自己的族人,挑起与敌人的仇恨,此时是顾及不上对对方的宣传的。但是到了后期,他们都学会了声称对方皇帝国王等等昏庸无能,政府腐败透顶,而自己的讨伐是奉天行事,希望民众投降,来迎王师,此时就不是单纯要挑起仇恨了。

2. 确立自己的观点和历史回顾,建立自己的观点即点题,比如正义和之分,再以历史举例来证明之,这个在之前的古代檄文中是很重要的,近代则常会说对方违反了某某公约,便举事例。但是其实正如菲特烈二世所说的,律师总是请的到的,现在这已经不太讲究这了,现在讲究先办事,后补票。

3. 确立自己的正统优势,正所谓成王败寇,这没成败之前敌人一律是寇是贼,我们一律是王,是正义之师,这点是要牢牢确立的,正统这个位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讲究名正言顺,假如名不正言不顺就要被人群起而攻之。所以有天子在这边总是好的,假如没有的话,或者扶植一个,称对方是伪的,比如日本足利幕府搞一个北朝出来。第二个就别管那天子了,就抓住下面的人狠批,比如说“清侧”,多好的借口啊,自然清完侧后怎么办那再说。

4. 扩张声势,这个最虚了,所谓几万可以说成几十万,十万可以说成百万,小小百里可以说成九州天下,正所谓夸大其词,无中生有,明明就你一个也可以说成群起拥之,檄文最不可信处,就在此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先把你吓趴下再说。

5. 封官许愿,这个是对内部说的,所谓三军为何用命,不外乎富贵耳,你大军出征,这大军自然要作到赏罚分明才行,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公告天下,凡有功者重

赏,必然将士乐于效命。否则象宋太宗那样打完北汉没赏赐就又去打仗,这将士心里都不乐意啊。 6. 宣传攻势,这个就是要抓住对方民众将士的心理弱点,对症下药,有时能起到千军万马的效果,所谓传檄而定,在檄文流传的时候对敌方的心理进行动摇打击。最佳的莫过于明太祖北伐的那道檄文,先是喊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奠定北方汉人之心,再宣布既往不咎,之前元朝官吏即便是异族只要归附明朝,则一视同仁,一段檄文,起到了分化打击的效果,之前观望之徒纷纷投效,实在是经典之作。

自然,檄文并不单是宣战征召文那么简单,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类型上是表,但是从内容上他也有部分檄文功能,表明北伐出征的目的和自己的立场信心,再比如《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这种总攻命令也是一种号召檄文,有时如谴责对方但是不发兵的公告,也可以算作檄文。但是凡是檄文,一般都至少拥有上面的三到四个要素,我们就拿陈琳这篇来看看吧

陈琳一开始讲了一番大道理,并回溯了之前的历史,这是檄文的第二要素确立观点和历史回顾。然后便是说曹操的罪状,如杀边让,杨彪,发掘陵墓,包括和袁绍的关系,其中如何对不起袁绍,这一一说来,这是第一要素,批评声讨对方。

再称曹操把持朝政,这样一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正统地位便不被袁绍承认,这是第三要素。再说和建忠将军张绣协同,可张绣其实后来投靠了曹操,这一点很明了了,是第四要素,虚张声势。

再称得曹操首级,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这是第五要素封官许愿。又劝说曹操阵营中大批袁绍人马,包括原来的吕布所部,曹操所有的人来归降,这宣传攻势第六要素也有了。

再加上陈琳的好文笔,一篇经典檄文就出现了,不过,这秀才的笔最后还是要靠兵的拳头来才能起作用,正如那七岁作诗的骆宾王,檄文做的再好,还是兵败逃亡的份。

正如曹操所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众位假如有意从事檄文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切记此话。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
三国随章侃第二十二章檄文(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本章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并由陈琳写下令曹操出了一身冷汗,把头疼治好的讨曹檄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还得谢陈琳才对。陈琳是建安才子,他的檄文被身为文学家的曹操都称作好,那自然是好的,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这檄文的好坏,而是来说说这檄文的。檄文,是什么呢?他是一种主要用来声讨和征召的军事文书,这类文书大都是公告天下的,而且文辞夸张,带有极大的炫耀功能,所以写檄文的要求文笔好,这就是檄文和一些文学家结合起来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以檄命名的檄文是战国时期善于动嘴皮子的张仪先生写的。(委任下属和迎接上级晓谕天下在古代也是檄文的一种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大都只知道军事类的檄文了,这很大就得益于这些文学家的贡献。)我以前在大学里学应用文写作,要学习各种文书写法,比如通知啊,公告啊!要是到了古代,想来这檄文也是要学的应用文之一。当然...
· 三国随章侃第二章汉末政治(一)
(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这第二回说的是何进登台一事,而此事对于东汉的灭亡又极大关系。黄巾之乱对东汉政权的直接打击并不十分严重,几个月黄巾军的主力就告覆灭,首脑全部被杀,已经对东汉政权构不成威胁。但是对于东汉政权的间接打击却颇为严重,在黄巾之乱发生后,为了扑灭黄巾之乱,中央政权仓促下达了让各地方政权自行组织武装的命令,各地方官员,地主豪强,乘机抬头,拥有了自己的武装,而敢于与中央政权明着或暗着唱对台戏了,而且黄巾军主力首脑都告覆灭,但是其余党却在四处流窜,外加东汉政权在平定黄巾之乱后处置不当,出现大量流民,这些流民许多加入了盗贼行列。这比黄巾主力对东汉的损害更大,如演义中提到的,在幽州冀州称帝被刘虞剿灭的张纯张举,在长沙作乱被孙坚平定的区星,此外还有在常山活动的张牛角张飞燕部,在益州称帝的马相,在凉州反叛的王国,马腾,还有在青徐两州活动的几十万黄巾余部,这些流寇的存在使得地...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
(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因为下一章便是对三国演义第一部分的总结,所以这章不但是说第三十二回,也是说第三十三回的演义,不过这两章其实到也说的是同一个内容,便是曹操扫平袁家势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罗贯中的不公平,怎么说袁绍也是汉末的风云人物,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与曹操的交锋也是汉末的重头戏。可是罗贯中对此也太过吝啬笔墨了。赤壁之战,单就放火那夜,就用了两章,更别提之前的连番铺垫了,而同样是汉末的重大战役,官渡之战居然就半章解决了,便是连关羽的跑路也比他花的笔墨多多了。这还不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势力动兵,从建安七年春再度北进,到建安十二年九月袁尚兄弟被杀,整整五年半的时间,就在演义笔下两章带过,须知曹操自初平元年起兵算起到官渡之战的建安五年,也不过十年而已。更令人郁闷的是,罗贯中在这两章开始写了个年份,后来就再没提及,而故事便如流水帐一般写下,中间没啥停顿转折...
·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
三国随章侃第三十二章袁家之亡(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因为下一章便是对三国演义第一部分的总结,所以这章不但是说第三十二回,也是说第三十三回的演义,不过这两章其实到也说的是同一个内容,便是曹操扫平袁家势力的过程。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罗贯中的不公平,怎么说袁绍也是汉末的风云人物,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与曹操的交锋也是汉末的重头戏。可是罗贯中对此也太过吝啬笔墨了。赤壁之战,单就放火那夜,就用了两章,更别提之前的连番铺垫了,而同样是汉末的重大战役,官渡之战居然就半章解决了,便是连关羽的跑路也比他花的笔墨多多了。这还不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势力动兵,从建安七年春再度北进,到建安十二年九月袁尚兄弟被杀,整整五年半的时间,就在演义笔下两章带过,须知曹操自初平元年起兵算起到官渡之战的建安五年,也不过十年而已。更令人郁闷的是,罗贯中在这两章开始写了个年份,后来就再没提及,而故事便如流水...
· 三国随章侃第七十二章领袖与下属
三国随章侃第七十二章领袖与下属(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回演义的前半章说到曹操被诸葛亮的计谋弄的焦头烂额,此事在上一章便已经解释过了,绝无可能,汉中战役中诸葛亮一直在后方负责后勤,根本不可能来到前方指挥战事,这只是演义为了神话诸葛亮的又一做法而已。演义的后半章则有一件事颇引人注目,便是杨修之死。杨修,汉太尉杨彪之子,以才思敏捷著称,与曹植交好,为其出谋划策以夺取世子之位,不过史书中说起他的功绩则远不如曹魏中的诸多大臣,然而在诸多小说笔记中谈到了他与曹操斗智的诸多事,而他与曹操的关系则颇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有一部京剧《曹操与杨修》便是戏说此事。演义中在谈到杨修之死提到了两点曹操要置于杨修死地的原因,其一是杨修是曹植心腹,曹操在定下曹丕为世子后,惟恐他日后生事而将其处死,以断绝曹植羽翼;而其二则是杨修才思敏捷,在斗智上屡屡超出曹操,并能猜出其心思,曹操厌恶之,而借机将其处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