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十九章之附一章 白门楼下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4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之附一章白门楼下 ,在史书记载中,张辽并没有如演义中这般是关羽刘备求情后才投降,而是直接率众投降,演

在史书记载中,张辽并没有如演义中这般是关羽刘备求情后才投降,而是直接率众投降,演义中更多是对张辽的美化,而陈宫高顺则是如演义中一般,再还有吕布,此被杀的三人在白门楼的的行为极其有趣,值得分析。

陈宫和曹操一度是主公下属的关系,为曹操入主兖州立下大功,但是之后又背叛曹操,险些坏了曹操的基业,可说和曹操和恩仇交织。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功利说,说曹操入主兖州冷落了陈宫,导致他联合张邈和吕布作乱,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陈宫当时受命驻守东郡要地,应该说还是相当重用的,而且引入吕布张邈也不一定会比现在的位置更好些,二是因为曹操徐州百姓和兖州士人引起兖州本土势力代表陈宫的不满,但是这种说法和前一种一样,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因为史书中陈宫和曹操都没有提及为何背叛一事。所以姑且放在一边,先看看史料中曹操对陈宫是怎么样的表现。

“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

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曹操先是和陈宫与语平生,谈起往事来了,而且言语中肯定有所暗示,不然不会让一旁的吕布感觉有求活之意,之后说“今日之事当云何?”又说起“奈卿老母何?”这说的已经很明显了,是让陈宫求饶。

那陈宫为什么不求饶呢?一来是陈宫确实恨透了曹操,吕布一度有投降之意,但是都被陈宫阻止,对于如此狠的一人,不肯投降自然是必然,曹操和陈宫应该没有私怨,那主要是公仇,曹操恨陈宫自然是他的背叛,而陈宫假如要恨曹操的话自然就是如上所说的屠尽徐州平民和兖州士人的心狠手辣。否则找不到恨的理由。二来是陈宫个性刚烈,不想求生,这也是颇多志士选择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种原因,就是陈宫对曹操不单很恨,而且存有很大的疑心。

陈宫跟随曹操多年,很了解曹操的个性,深知其人一来爱才,二来也很记恨,尤其是

对于背叛自己的人,而且做事狠辣,所以对曹操存有很大的疑心,三国志注引中就很多处提到陈宫自疑,或疑自己罪大,或疑曹操不会放过自己的问题,而曹操在和陈宫谈话中颇多暗示,却没有一句直言劝其投降,而是让其求饶,那多疑的陈宫不免想到,假如真的求饶,曹操是否会放过自己,说不定会反而说一句“私情可故,公法难饶”来羞辱求饶的自己,这样不单死了,而且更为羞辱。此外,即便曹操收留自己,日后会不会另寻机会处置自己也是问题。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曹操不会这样做,因为曹操还流泪为陈宫送行,但是这说了,一来是个猜测,而且我们猜测的是陈宫会多疑,这样不管曹操的真实想法如何,只要陈宫这样多疑,那结果是必然的。

而且,从曹操的一贯表现看,陈宫就算真这样想也不为过,许攸智计过人,又是曹操早年好友,官渡一战叛离袁绍,为曹操立了莫大的功劳,就因为自认为功大,而引起曹操不满,除之。陈宫智不超许攸,和曹操的交情也不如许攸,更别说叛离曹操这样的大事了。

而且,后面还有一个鲜明的证据,便是吕布。

先说吕布前,先说说高顺,高顺是吕布手下大将,对吕布最是忠诚,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是如何表现,演义中则干脆说其闭口不言了,而事实上说不定他说了一些话,只是没有记载罢了,我们就论演义中他的不答。

高顺乃是吕布手下大将,比之张辽的地位过之,史书上记载他的陷阵营也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刘备,夏侯惇这样的名将也败于他的手上,可见假若真想劝降,那不如选择高顺更好,结果高顺不言,曹操就大怒将其斩杀,高顺尚且如此,背主的陈宫和吕布还想活命吗?当然话说回来,演义这描写太过简单,高顺这不言是傲然不言,还是低头不语,都不得而知了。(演义中有这毛病,对于主角则是虚构情节,对于一些配角则是抄史书了事。)

最后再说吕布,我们之前说吕布看到曹操和陈宫的对话觉得有求活的可能,其实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先看史书上对这段的几个记载

三国志记载: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

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献帝春秋中记载: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 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布缚急,

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

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觿近

在外,不可宽也。”

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我们先说说刘备在此事中的表现,三国志和献帝春秋的说法并不相同,三国志中刘备主动劝说曹操,而献帝春秋中吕布向刘备要求说情,刘备还没有答话,是主簿反对之,而演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了。

但是,刘备绝对不可能为吕布求情,而曹操也不可能放过吕布。

先说刘备,吕布多次攻打刘备,刘备与其可说是深仇大恨,怎么可能为之求情,而且假如刘备想自立,吕布活着对于曹操是一大助力,而假如刘备想跟随曹操,吕布那种自视甚高的性格要与其共事实在太难,何况作为曹操属下,那样的进言自然是十分适当的。所以从任何角度看,刘备都不可能为吕布说情。

再说曹操,之前在说陈宫的问题时已经说到,以曹操的性格,即便求饶也只有得到羞辱的份,对比陈宫,吕布就是一个失败的范例。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刘备不来说这句话,其他人也会进言,曹操只是顺势找个台阶下。即便曹操收留吕布,以吕布那种性格,最终在曹操之下,不被杀死,也是叛变。(何况吕布不死,张辽等人如何处置?)

所以说,在当时,他们的死是必然的。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之附一章白门楼下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之附一章白门楼下在史书记载中,张辽并没有如演义中这般是关羽刘备求情后才投降,而是直接率众投降,演义中更多是对张辽的美化,而陈宫高顺则是如演义中一般,再还有吕布,此被杀的三人在白门楼的的行为极其有趣,值得分析。陈宫和曹操一度是主公下属的关系,为曹操入主兖州立下大功,但是之后又背叛曹操,险些坏了曹操的基业,可说和曹操和恩仇交织。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功利说,说曹操入主兖州冷落了陈宫,导致他联合张邈和吕布作乱,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符合现实,因为陈宫当时受命驻守东郡要地,应该说还是相当重用的,而且引入吕布张邈也不一定会比现在的位置更好些,二是因为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和兖州士人引起兖州本土势力代表陈宫的不满,但是这种说法和前一种一样,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因为史书中陈宫和曹操都没有提及为何背叛一事。所以姑且放在一边,先看看史料中曹操对陈宫是怎么样的表现。“太祖皆见之,与...
· 三国随章侃附一章官渡的人数
官渡的双方人数一直是个谜,演义中数字那自然不可信,而史书上也找不到明确的数字,虽然有称袁绍率精卒十万,骑万匹,但是这是在袁绍正式进攻曹操发起的兵力,不代表这是官渡之战袁军兵力,而从官渡曹操坑杀七万袁军的记载来看,(坑杀对于曹操到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曹操连供应自己的粮食都没,根本无法收降,留下必然闹事,而放他们回去等于是帮袁绍马上恢复战斗力,那时袁绍再杀来曹军全部完蛋,所以只有坑杀一法,白起在长平之后坑杀赵军是一样的道理。)官渡袁绍军应该是在七万之上,十万之下。也有专家认为是五万左右。而关键的是曹军的人数,曹军的人数是个谜,我们只知道曹操是以少胜多,但是具体是多少就不得而知,有说袁军是曹军的十倍,袁绍十万左右,那曹操大致数千人,并以三国志武帝本纪中“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为证。但是这可能性太小了,曹操起兵便有几千人马,入主兖州人马更壮,尤其收降几十万青州黄巾后,之后虽然连年征战,外加人口...
· 三国随章侃附一章官渡的人数
附:官渡的人数官渡的双方人数一直是个谜,演义中数字那自然不可信,而史书上也找不到明确的数字,虽然有称袁绍率精卒十万,骑万匹,但是这是在袁绍正式进攻曹操发起的兵力,不代表这是官渡之战袁军兵力,而从官渡曹操坑杀七万袁军的记载来看,(坑杀对于曹操到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曹操连供应自己的粮食都没,根本无法收降,留下必然闹事,而放他们回去等于是帮袁绍马上恢复战斗力,那时袁绍再杀来曹军全部完蛋,所以只有坑杀一法,白起在长平之后坑杀赵军是一样的道理。)官渡袁绍军应该是在七万之上,十万之下。也有专家认为是五万左右。而关键的是曹军的人数,曹军的人数是个谜,我们只知道曹操是以少胜多,但是具体是多少就不得而知,有说袁军是曹军的十倍,袁绍十万左右,那曹操大致数千人,并以三国志武帝本纪中“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为证。但是这可能性太小了,曹操起兵便有几千人马,入主兖州人马更壮,尤其收降几十万青州黄巾后,之后虽然连年...
·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吕布之死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吕布之死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在本章的故事里,白门楼下,汉末的弄潮儿吕布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此,不能不对这位重要人物做一个简单总结。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其中佼佼者莫过于后来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刘孙,除此之外,群雄割据时袁绍吕布两人也是群雄中的顶尖人物,袁绍乃是北方霸主,天下大乱便是由他起,之后做关东诸侯的盟主,甚至一度号令半壁江山,后期雄据四州之地,用老话说便是兵多将广,其实力在群雄中当称第一,就是曹操在如天赐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远非其对手,一度甚至还依附于袁绍。虽然说袁绍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关系,但是对比其他的弟弟袁术来,袁绍要好的多了,不论他日后如何,袁绍在群雄割据时期其地位可称的上举足轻重四个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吕布了。比其袁绍是以势力称为顶尖人物,吕布则是以其经历而成顶尖人物,起初为丁原之下一主簿,因董卓而叛丁原并杀之,之后又因王允叛董卓并杀之,这...
· 三国随章侃第十九章吕布之死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在本章的故事里,白门楼下,汉末的弄潮儿吕布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此,不能不对这位重要人物做一个简单总结。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其中佼佼者莫过于后来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刘孙,除此之外,群雄割据时袁绍吕布两人也是群雄中的顶尖人物,袁绍乃是北方霸主,天下大乱便是由他起,之后做关东诸侯的盟主,甚至一度号令半壁江山,后期雄据四州之地,用老话说便是兵多将广,其实力在群雄中当称第一,就是曹操在如天赐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远非其对手,一度甚至还依附于袁绍。虽然说袁绍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关系,但是对比其他的弟弟袁术来,袁绍要好的多了,不论他日后如何,袁绍在群雄割据时期其地位可称的上举足轻重四个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吕布了。比其袁绍是以势力称为顶尖人物,吕布则是以其经历而成顶尖人物,起初为丁原之下一主簿,因董卓而叛丁原并杀之,之后又因王允叛董卓并杀之,这两次叛变并诛杀之前的主公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