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煮酒侃三国》之:汉献帝刘协的悲剧人生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4
转发:0
评论:0
《煮酒侃三国》之:汉献帝刘协的悲剧人生 ,在后汉三国时代,有一对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后世称之为“古今第一贤

在后汉三国时代,有一对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后世称之为“古今第一贤相”的诸葛亮,而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汉献帝刘协了。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后,因为担心被何皇后,便将刘协交给董太后亲自抚养,不久,王美人果真被何皇后在药中下毒杀害,儿提时的刘协便失去了母亲。也许是出于对王美人的怀念吧,在后来群臣请求灵帝册封太子之时,灵帝想立刘协,认为长子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但到最后灵帝却又犹豫不决,没有下文了。不久,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公元189年4月,灵帝于嘉德殿驾崩。这样一来,继承人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的关注。宦官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不料消息被泄露,计划失败。经过一番争夺,刘协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辩得以登上皇位,史称少帝。在这场最高权力的角逐当中,刘协失败了。幸好当时的他只有九岁,尚且年幼,笔者揣测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应该说不大,也许他还更乐意于玩耍嬉戏,勤奋读书呢。不过此时他的那个同父异母兄弟刘辩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先是在同年刘辩的那位不争气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优柔寡断,原本是想谋诛宦官,结果因行事不密,反被宦官张让、段圭抢先动手给杀了,引起都城洛阳一片混乱。接着是袁绍、袁术等人偕同何进部将吴匡、张璋在洛阳到处诛杀宦官,张让、段圭等人挟持刘辩、刘协兄弟逃跑,结果张、段二人在途中被杀。这两兄弟惊魂未定,在夜里追着萤火虫的微光徒步向南走,想回到洛阳,途中连板车、马都需要从当地农家索要,真可谓狼狈之极。直到董卓出现,两兄弟才算是摆脱困境。却又不曾想董卓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少帝刘辩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把个董卓听了个云山雾罩的,刘协却是一一回答,从始至终,毫无遗漏,这回少帝刘辩的好日子到头了,董卓相互一比较,觉得刘协贤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后养大的,他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里有了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机缘巧合,回到洛阳以后,刘协终于在董卓的扶持下当上了皇帝。是年公元189年九月,,刘协八岁。

董卓掌权以后,其暴行引起公愤。各路诸侯迅速起兵讨伐,董卓自知不敌,接受女婿李儒的建议,决定迁都长安。虽然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但在董卓的威逼之下也只能随行。数百万百姓背井离乡,一路上颠沛流离,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董早还下令火烧洛阳,二百里内,一片焦土,鸡犬不留。虽然在史料上找不到当时刘协的态度和举动,但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定会让他刻骨铭心。经过这样一番磨难,刘协应该得以迅速的成长和成熟起来。 到达长安后,刘协在董卓专权的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两年,这期间他目睹了董卓的种种暴行。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汉献帝刘协可以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却不料好景不长,随着李、郭之乱,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这段日子应该说是他少年时期最痛苦的回忆了。作为国家最高权利象征的刘协,不但没有机会一展自己的治国之策,复兴汉室,两年来一直是危机重重,朝不保夕,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这种困境之中,汉献帝刘协逐渐成熟了,少年睿智的他开始学习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并利用一切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这个大汉天子的才华和个性,不甘心成为傀儡。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安出现饥荒,一斛谷居然卖到50万钱,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刘协下令开仓赈济,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负责处理。但灾情却没有丝毫的改善,刘协怀疑侯汶贪污,竟然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并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派人进行赈灾工作,终于缓解了灾情,同时也给朝中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年仅十四岁的刘协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聪慧。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由于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见,刘协又一次被挟持,并随之颠沛流离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但毫无皇帝的威严可言,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随之一起的朝中大臣常常数日吃不到饭,自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还要亲自出城去采野谷充饥,有的甚至因没有找到粮食而饿死,可谓处境凄惨。有一段时间,刘协就住在以荆棘为篱笆的房子中,连窗、门都无法关上,群臣议事,也只能借茅舍作为朝堂,士兵们执在篱笆上观看,相互拥挤取笑,根本谈不上什么帝王的威严;一次,刘协向李傕要五斗米、五具牛骨,竟遭到拒绝,最后李傕只派人送来了五具臭牛骨。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引起了刘协的强烈不满,本欲与于之理论,在侍中杨琦的劝说下方肯作罢;李傕、郭汜停战以后,献帝欲驾幸弘农,郭汜偏偏不理睬,刘协悲愤得一整天不吃饭,以示。所遭受的种种屈辱终于让这个少年皇帝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用来表达心中的愤懑。面对残酷的现实,汉献帝刘协长大了。他在等待时机,摆脱目前的困境。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终于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机会来了。曹操在这场争夺皇帝的角逐中取得了最后

的胜利。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目的,曹操先是不断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博得刘协和朝中大臣们的好感,在迎接刘协后不久,曹操就借口粮食匮乏,连哄带骗把刘协及一班朝中大臣转移到许昌,至此,汉献帝正式迁都于许昌,也许此时的刘协还以为再也不用经历童年、少年时候悲惨生活,从此走向安定。但结果却又是事与愿违,刘协又一次失败了,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了! 经过几年的颠沛流离,刘协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皇帝,就算是有名无实,但却始终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既然有那么多人在打自己的主意,那自己也要好好的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不再重蹈覆辙,完成作为一个皇帝所要完成的职责。因此,刘协看中了曹操,立即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司隶校尉,迁都许昌后,又任命他为大将军,准备借助曹操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这其间,刘协少年睿智的名声,也逐渐为当时众人所公认。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写给劝谏袁术的书信中就提到刘协“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虽说是溢美之词,但也证明刘协的确很是聪颖的。不过一代奸雄曹操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老奸巨滑的曹操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帮助刘协光复汉室,只是想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随着曹操地盘的不断扩大、权力不断的稳定,曹操逐渐开始铲除异己,集权于一身。对此,刘协是有所察觉的,也是不甘心的,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反抗行动。刘协曾气愤的对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说得曹操大惊失色,匆匆告辞,从此不再朝见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刘协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借以牵制曹操;刘协又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要董承联络终于汉室的大臣、诸侯,共同铲除曹操。刘协的这一次冒险,反映出他还是很有头脑和见地的。不幸的是,刘协的种种努力都因为计划泄露而告失败。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处死了参与计划的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并夷灭三族。刘协的贵人董氏也因为受到其父董承的牵连而被害。当时董贵人怀有身孕,刘协虽然极力保护,但最终未能幸免。刘协的失败,宣告了自己恢复皇权愿望的彻底。曹操借此加强了对刘协的控制,“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这时的汉献帝刘协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傀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又因早年写给父亲的信中提及曹操的残暴,要其父设法除掉曹操,被曹操发觉,结果伏皇后和其两个儿子及伏

氏宗族一百多人被处死,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这样一来,刘协不但孩子没了,就连枕边人都没有保住。可以想象这时的刘协的心里一定是在滴血。难怪他在与伏皇后道别的时候悲痛地说出连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之类的话。巨痛之下,刘协绝望了。从此,他不再心存什么恢复皇权之类的空话了。幸好他与那位曹皇后的关系还算是融洽,这多少给了刘协一丝安慰。这位曹皇后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也算是嫁夫随夫,在曹丕篡汉时与刘协保持了高度一致,公然大骂其兄犯上作乱。气得在场的曹休表示:如果她不是之女,必一剑杀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袭爵魏王。这时的刘协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可能是刘协再一次错误估计了形势而做出的特别之举。也许他认为曹操一死,自己就有机会恢复皇权亲政了,所以特意改换年号。不过他这最后的希望很快就了。同年,华歆、贾诩、王朗、李伏等众多曹魏的亲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威逼刘协逊位。刘协终于醒悟了,他担心了几十年一直害怕出现的厄运降临了。刘协不禁全然不顾皇帝的仪态,失声大哭,黯然退入后殿,闭门不出。曹皇后见此情景,按捺不住对丈夫的同情,挺身而出,痛责众人,才暂时给刘协解了围。但不久汉献帝刘协终于还是在曹丕的逼迫下于当年10月禅位于曹丕。不过,曹丕倒也象其父曹操一样,没有加害刘协,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使用汉天子礼乐,建汉宗庙以奉汉祀。随着汉献帝刘协的退位,在中国统治了近二百年的东汉王朝也随之结束了。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献帝病故,终年54岁。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终其一生,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个悲剧人物,虽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无法施展;虽有心回天,但先人留给他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煮酒侃三国》之:汉献帝刘协的悲剧人生
提到后汉三国人物,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魏、蜀、吴三大势力的人物身上,因此关于这些人物的介绍及研究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当我们认真地阅读历史就会发现另外一个一直被大家所忽略而又不能遗忘的人物—汉献帝刘协。如果没有这个人物的存在,那三国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就将重写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汉朝的末代皇帝的一生吧。在后汉三国时代,有一对同年出生又同年去世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后世称之为“古今第一贤相”的诸葛亮,而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汉献帝刘协了。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后,因为担心被何皇后迫害,便将刘协交给董太后亲自抚养,不久,王美人果真被何皇后在药中下毒杀害,儿提时的刘协便失去了母亲。也许是出于对王美人的怀念吧,在后来群臣请求灵帝册封太子之时,灵帝想立刘协,认为长子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
· 《煮酒侃三国》之:论刘焉
益州牧刘焉,是一个在后汉末年时期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年在朝廷身居高位,可突然之间又在权利的中心销声匿迹,跑到边远的益州做起了州牧;朝廷在全力剿灭早期道教分支---太平道组织的黄巾起义,他却和道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和平共处,还私自给了张鲁一个督义司马的官做;诸侯混战打的是热火朝天,他又躲在一边无声无息,静观其变;别人都在为争夺皇帝而勾心斗角,他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还做了千余辆皇帝使用规格的舆车;在有人弹劾他“阴图异计”的时候,他又和马腾上演了一出亲王剧。这一切与众不同的表现,不禁令人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呢?本文根据陈寿《三国志》及其它相关史料来对刘焉进行探讨和分析。(一)刘焉(?—公元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东汉皇族。年轻的时候在州郡为官,后来因为自己的皇家宗室的背景,被拜为中郎这样职位不高但身份特殊的小官。...
· 《煮酒侃三国》之:论刘焉
(一)刘焉(?—公元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东汉皇族。年轻的时候在州郡为官,后来因为自己的皇家宗室的背景,被拜为中郎这样职位不高但身份特殊的小官。后来虽然因为自己的老师祝恬去世而辞官,但不久便受司徒府征召,先后担任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等官职,最后当上了九卿之首—太常这样的高官。通过《三国志%26#8226;刘焉传》的这段记载,我们发现刘焉的仕途之路和东汉末年的另外一位皇族后裔刘虞的经历差不多,从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成为朝廷重臣。虽然不见刘焉在担任这些官职时的表现和评价,但从后来他那个著名的设立州伯(即州牧)的建议之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刘焉上书给灵帝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所谓“清名重臣”是指以清廉闻名而身据要职的中央政府官员,再加上《三国志%2...
· 《煮酒侃三国》之曹操
在《三国演义》里,最倒霉的人物恐怕要数曹操了,罗贯中根据“拥刘贬曹”倾向的需要,把曹操这个在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人物,完完全全写成了一个奸雄,多次有意的丑化曹操。《三国志%26#8226;武帝纪》及其它史料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曹操杀害吕伯奢。《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原本这事情就是一桩疑案,吕伯奢一家到底为何而死尚且是个疑问,而吕伯奢好象根本就没被杀。等这段历史疑案到了罗贯中的手里,罗贯中为了表现曹操狡诈多疑、忘恩负义、嗜杀成性,不但变成了吕家上下好心好意招待曹操,却被曹操杀害,还非要让吕伯奢也成了曹操的刀下鬼,临了还来了一句:“宁教...
· 《煮酒侃三国》之:名士田畴
(一)田畴(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人。自幼好读书击剑,在当地的名声很大。《三国志%26#8226;田畴传》中说“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幽州牧刘虞打算派遣使者到长安晋见汉献帝,以表达自己对东汉朝廷的忠诚,但由于当时路途遥远、盗匪横行,需要一位有胆有识而且又能随机应变的壮士来完成使命。刘虞的部下推荐了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田畴。刘虞便亲自向田畴发出了邀请。见面交谈之后刘虞对田畴非常赞赏,并任命田畴为从事,为他准备好车马。等到出使前,田畴对刘虞说:“目前道路阻隔,盗匪横行,若是公开打着官差的名义出使,反而会碍事。因此我想便装出发,抵达长安可能更容易些。得到刘虞的同意以后,田畴回到乡里,挑选门客等共二十多人共同赶赴长安。不过就连田畴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来一去竟然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田畴出发以后,历尽艰险,《三国志%26#8226;田畴传》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