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下邳降关战的来龙去脉
近日,新浪三国论坛围绕“关羽战退二将”这一战例的有效性爆发了一场多年不见的论战,南飞有幸拼战数日,零碎说了一些观点。老实说,南飞个人比较倾向于机密佛的阶段论,老关的武艺排第几南飞不是很感兴趣。不过有这一场讨论使得南飞对曹操速攻徐州一战的认识加深了许多,受益匪浅。今整理成稿,以便收藏。(顺便声明,以罗本为准)
言及于此,又不禁想起易中天来。想当初南飞亦曾苦思多次,如何从整体上概括老曹而不可得;及闻老易一个“雄”字作结,直如醍醐灌顶,至此方知炉火纯青者方能举重若轻;言有所不及,非不知,乃有所取舍而已。于是南飞再次感慨老罗之宗师风骨,如此精密的布局娓娓道来,却能丝丝入扣;前前后后铺成照应,浑然一体无隙可寻。如南飞之辈,努力思索数日才得稍窥全豹,只能拜伏于地。
正文:
南飞以为,分析一次战斗,应当将其放在整个战役里,综合分析,全面讨论,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不至于失之偏颇。分析下邳伏击,自然要从曹操五路大军奔袭徐州开始讨论。
1、先看刘备阵营。老罗在描述刘备军探知曹操分兵五路反攻徐州的时候,有段话特别有意思:“细作探知,报入徐州。孙干径来下邳,先报关公,次日去小沛报知玄德”。老罗为啥要特意强调关羽先得到情报呢?这个南飞等会儿分析。曹操推进速度非常快,瓦解张飞劫营之后,当夜便拿下小沛,紧接着夺取徐州(糜竺、简雍抵抗不利跑了,于是陈登献了徐州)。这个过程的时间很短,以致于最先得到情报的关羽连一队救兵都没有发出来。不过,老关不发救兵也是有原因的:除了速克这个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曹操是分兵五路来取徐州。如果关羽轻易出兵,下邳就有被偷袭的危险。这个观点在分析下邳伏击战的时候,南飞将进一步阐述。
这时候出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战斗打响到曹操打到下邳城之前这几天之间,关羽在干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因为这个戏倒后文分析伏击老关的许徐二将的兵力问题)除了加固城防,另一件主要工作就是打探消息。由于前方城池接连失手,老关必然忧心忡忡,可以说下邳所有的探马这几天都出动去来回打探。前方战败固然有散卒逃回,不过他们的一面之词很明显不足为据。老关此时责任重大,这几日自然是全神警戒,不敢出一点岔子。只要依托地势、城防守住了下邳,挨到曹操后方生变,这就是为刘备保留下来一块根据地。
2、再从曹营的角度来看。曹操大军马不停蹄的赶到小沛境内,“不等来下住寨”,张飞就杀过来连夜劫营了。虽然曹操预设埋伏大败张飞部,但是接下来连夜拿下小沛,随即
又转攻徐州;徐州甫拔,次日又前往下邳降服关羽。纵使曹军精锐、兼乘连胜之士气旺盛,不睡觉连续作战,终究还是会吃不消的。这一点曹军决策层很清楚。因此,曹军智囊团分析要赶在袁绍之前速克下邳,只可智取、不能强攻,否则势成强弩之末顿兵坚城之下事情就麻烦了。下邳降关之战实际上是众谋士意见的综合制定出来的方针。分析众谋士意见的异同无疑是剖析此战布局的关键。头一个发言的是荀彧:“丞相坐镇徐州,拨一军马诱之,若关公出战,既分投袭之;若城一陷,关公必擒矣。”文若的计策粗看好像没什么,若老关不出来就是一通空谈。其实,荀彧之计的关键在于“丞相坐镇徐州”,这话不是随口说出来的套话,正是荀彧逆料老关有急战扬威,然后死守下邳的考虑所想出来的连环计(这一点南飞分析老关的时候还要详细阐述)。如果老曹亲自提大军来,关羽没有必胜的把握,是不会出城迎战的。
不过,老曹这个时候比较“贪心”,除了夺回下邳城,还想收降关羽这个人才。这个时候郭嘉出来提醒老曹,关羽人才难得,自然也就难以收降——搞不好说客还会有生命危险。不过,办法还是有的,怎样做?“先以兵围之,若事危急,彼必降矣。”攻吕布的时候奉孝曾献计决沂、泗之水倒灌下邳的妙计。先用兵围下邳,让老跑不掉、也没出不了城;然后再故技重施,下邳形势自然很危急。郭嘉的意思是来硬的逼老关投降,其实也是不顾老关死活,赶紧拿下下邳、彻底扫除刘备的势力最重要。话说到这里,张辽自告奋勇的站出来,说愿去下邳城说降老关。这个时候,程昱站出来反对。
程昱又做了哪些调整?先看程昱的反对的理由:“文远虽与云长有旧,吾看此人非可以言词说也”。老关英雄重义,为人强梁;曹操逼得急,老关只会拼死殉节。要想降服老关必须“使此人进退无门”,然后“用文远说之”才行。那么,程昱的计策又是如何展开的?请看原文:“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见今旧兵皆已投降,于内亦有刘备新招徐州等处之人,可暗地差遣一心腹,只作逃回的入下邳去见关公,种祸于城内;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却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或擒或说可也。”这个计谋比较复杂,中间紧要之处甚多,让南飞一点点分析:
程昱开口第一句便大有名堂:“云长有万人之敌,更与玄德义气深重,非智谋不可取之”。这句话总领全计,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老关勇武,硬拼有风险。这句话看似闲笔,其实暗伏下文的精密弩阵,以及三将战关的方针——不拼武力,以巧缠斗。第二,老关
义气深重,这点可以利用(ps:程公险恶啊~好像损招都是他出的)。程仲德的计策,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遣内奸、种祸城中;第二步,诱出老关、截其归路,让其进退不得;第三步,破下邳,获刘备家属,以此作为张辽说降老关的筹码。先看第一步,奸细。曹操用程昱之计“选拣兵士十余人,令引诱徐州降兵数十”混入下邳城。大败之际投降曹军之后,尚寻机能逃回徐州的,必然是尽忠于刘备,恋家卫土之人,老关引为心腹也不奇怪(日后他自己就做了同样的事,难度更大而已)。这个时候必须团结全城士民,坚定保城之心;如果疑而不用,会造成守城将士离心。
对于降卒的作用,后文这样写到:“却是那诈降兵卒举火为号。操自提大军杀入下邳,但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城中军民皆不肯惊动。”南飞以为,老曹此举正是告知关羽,城了内奸,以此惑扰关公之心,加长他的焦虑时间——显然,内奸是会特别关照刘备两个夫人的。(人质有了)以至于老关在和曹操约定的第二件事,特别提出:“凡有杀戮,不禀丞相”,就是怕老曹又插奸细进来,以及清查现有的“心腹”;否则“其余是他家法,何必疑焉!”,老曹也没必要表个态了。
再看第二步,诱敌。先让我们看看原文对此战序幕的描写:“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惇交战。”这个“径来”很重要,说明夏侯惇是孤军直取下邳,和曹操的大军的大军有着相当长一段距离。老关开始不出城迎战,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大军再后,难以力敌;后来等了许久也不见后面有大军跟上——再加上连日侦探也没有异常的敌报,老关就要重新考虑了:夏侯这一部来得这么快,莫非不是曹操的主力先锋,而仅仅是一路来偷袭的偏师——假如这个时候老关派兵增援徐州、小沛未归,正好乘虚而入。
机会。
作为孤城守将,关羽先打退这个偏师,挫掉曹操的锐气,然后坚守(如张辽守合肥),正是上算。乘这夏侯骂得可恶,将士激愤,于是老关提刀上马、“怒”而出。如无这点考虑就是简单被骂了出来,老关的智力水平就跟曹洪没差别了。只可惜,老关的考虑已在荀彧算计之中。
至于如何截留老关,南飞待会儿详解“降关之战”,暂不表。
第三步,说降。这一点南飞亦放在“说降关羽”部分,先略过。
程昱的最终谋划完美的解决了曹军的三大障碍:第一,将士远道而来、连战不歇而疲惫,不能力战;第二,速克下邳;第三,降服关羽。
3、降关之战。前面所有文字都是为这一部分做铺垫,分析这重中之重自然少不了原文:
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径来下邳搦关公战。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迎,与夏侯惇交战。公与惇约战十数合,拔回马走。公怒赶来,惇且战且走。公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左手下徐晃,右手下许褚,两队军出。公冲开路走,两边伏路军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公当先,许褚在中央踏弩机百对,箭发如雨。于是关公不得过去,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惇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公引兵占住山头,权且少歇,看见曹兵紧紧密密,摆作长蛇阵,团团围定土山。公遥望见城中火光冲天而起,却是那诈降兵卒举火为号。操自提大军杀入下邳,但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城中军民皆不肯惊动。关公见下邳火起,心内惊惶,连夜冲下几处,皆被乱箭射回,人马尽皆伤折。
前文南飞述及,曹军的计划是先夺下邳,再降关羽。刚拿下徐州的第二天,夏侯惇便率军直抵下邳,正是要给关羽造成一种“兵少易击”的假象,怎能派出重兵自己增加暴露行踪的危险?而且,由于地理优势在守方,曹军又必须在老关全胜警戒的情况下速克下邳。所以,南飞以为,许徐伏击老关的兵力均低于夏侯所部。若此时许徐的兵力均达到五千以上,那么大部队移动就要克服时间短、埋伏距城近、携带踏弩这种重兵器等种种不利因素,纵使曹操用兵在关羽之上,南飞以为也瞒不过全力警觉的老关——老关好歹也算是名将,更何况此次伏击还不是曹操亲自去。不过,最关键的是,老关“约赶二十里,忽然省过,提兵便回”的时候,许徐二将立马出现在他面前。老关这个反应过程完全是随机的,谁也不敢肯定具体地点,因此许徐二将只能保持距离远远的跟着老关,以便“截其归路”——所以弩阵是必需的。要完成这个任务许徐两人只能带领少数精锐,而不可能出动大军。如此一来,他们甚至没有必要连夜赶去埋伏,兵精而少虽然携带重兵器,要跟上夏侯军也不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关出城迎战,而不对诱敌之计产生疑心,因为一般情况下诱敌的兵力远低于埋伏的兵力;这也符合程昱所言“云长有万人之敌”,不能力并只可智取的指导方针。所以三将的任务是统一的:羁绊关羽,阻止他回城。
从原文来看,许徐夏侯忠实执行了这个计策(除掉要去劝降的张辽,曹营也就他们三个武艺和性格都适合做这精细活儿):“徐晃、许褚接住又战。公杀退二人,引兵前进,夏侯惇又来。公战至日晚,到一座土山。”这段话摆明了三人就是重复车轮战:这边顶一下,退一步,然后那边再来;如此反复磨了老关一天。这样不仅能使关羽疲于奔命、走
不脱,而且可以将老关将士以逸待劳的优势化解于无形,还能避免关羽军陷入困境激发死战之心。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把老关的部队打散;否则老关不回下邳,像老张那样跑出去占山落草,那老曹岂不是白忙活儿了?只有先拖住老关的队伍,然后等老曹的主力开上来,再重兵包围困住关羽字是水到渠成之事。这样部署,正是一箭双雕,既迷惑了关羽,乘虚攻占下邳城,又为劝降关羽创造了条件。再从关羽这个方面来分析。老关追出二十里突然反应过来,自然是全力突围赶回下邳,可以说这个时候他根本没心思逞英雄,去和谁缠斗。事实上,原文连续使用“提兵便回”“公冲开路走”、“勒兵再回”、“引兵前进”已经把老关全力突围,无心缠斗的意思说的很明白了。
综上所述,交战双方都没有拼战的必要性,更谈不上严格“双战”了。“公杀退二人”的属于无效战例。这一战,关羽的表现其实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地方,敌人各方面都具有决定性优势。
4、说降关羽。老关围困土山之后,眼睁睁的看着曹军夺取下邳,自己又冲不出去,正在“进退无门”的时候,张辽上来劝降了。这里顺便分析一下,张辽的劝降的危险性。首先,张辽和老关有旧。其次以关羽重义守礼的性格,即便无礼如诸葛瑾,也没有暴起杀人。再加上老曹手上有刘备托付给关羽的妻小——这一点和败走麦城时还不一样。所以张辽上去劝降,是没有危险的。而先劝后擒既省事,还可以避免关羽在混战中自刎的危险。
张辽的说辞很有意思,表面看来全都是为关羽考虑,作为一个败军之将,老关的投降条件可谓无以复加——就差没要留镇下邳了,似乎很了解老关;但从后文来看,张辽对老关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老关准备挂印走人之际,居然抖出来一句“玄德向日在小沛失利,缘何公不死战以保之?”——老关本来就是准备战死的,还不是他劝的。文远这口才起伏的也太大了点吧?开了这么一个大口子,心里其实完全没数——南飞窃以为报关羽救命之恩的成分比较大。闲话打住。
不过,尽管如此,从关羽的角度来看,投降还是非常耻辱的。以致于老关见到刘备二夫人之后立马痛哭流涕,见到刘备的信之后又掉一次泪。除此之外,在南飞印象中老关就只有与王甫死别之时流过泪。老关置个人荣辱于末端,以全二嫂之节,图报刘备的雄心厚遇,让人不能不击节赞叹。
5、曲终
此战,曹军集思广益,竞献良策,最终把老曹收降三国第一义士关云长这个几乎不可能的愿望达成了。老曹爱才成痴,以致于把刘备出笼这件才发生的事完全丢于脑后,两次都要人提醒才反应的过来;相比之下老曹的谋臣们则几乎没人看好老关投降一事——他们
的眼光全落到了政治宣传上。情节精彩,文中的众人形象亦因此饱满鲜活,各尽其妍而又错落有致,无重叠不片面,诚为大师手笔,入木三分。精读下来,方知大海水不可斗量。
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