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中最牛的宣传文件——隆中对
由于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部分。它对我们不仅是一种往事,也是我们现在思考许多问题的依据、甚至出发点。比如,我们都相信一个天才的计划可以引导一群意志坚决的人胜利达到目的。这个观点最让人信服的例子就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制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个故事的来源出于陈寿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人将其中刘备对诸葛亮的访谈录抽出。即称“隆中对”。我认为这是中国最牛的一件宣传文件。
这段访谈录大家都比较熟悉。备问计,亮答的要点是:不与曹操争锋;孙权可为援,不可图;可取荆州,夺四川。并说:“将军即帝王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能够号召军民,夺得荆、益。然后结好孙权,待北方有变,就二路出兵,由一上将率军出荆州向洛阳;一路大军刘备亲率,取长安,这样“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将当时形势和刘备的任务都分析得相当清楚,后来局势发展的前半段几乎印证了亮所勾勒的战略。对这个问题,过去许多学者或政治家都没有多少疑问。但学历史学的人就要问一下。这个事情可信度有多高?这不是学历史学的人爱挑刺,而是历史学这个学科本身要求学历史的人要检查过去留下的材料是真?是假。
听过易中天教授演讲的都知道,诸葛亮在荆州的首府襄阳是一个有背景、有理想的高干子弟。简单说,他的叔父是荆州刘表的好友,虽已去世,但给诸葛亮留下很好的社会关系网。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有名的文化人,社会声誉很高。又是刘表的连襟。因此刘表算是亮的姨父。另一个荆州实权派蔡瑁,算是亮的舅舅。荆州军的大将蒯越,与亮的一个姐夫应该是一家人。大家还知道,亮与刘表的长子刘琦是好朋友。否则刘琦就不可能向亮请教存活之计。据此,我们可以知道,亮在当时虽说是躬耕垄亩,只是表示自食其力,他与荆州上层的关系很多。这也是他在当时的信息条件下,可以获得比一般人多的政治信息的原因。
再看刘备。刘备号称皇叔,其实,因为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出了五代,亲戚关系就很淡了。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满城挖到了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让我们看到了金缕玉衣的实物。刘胜是西汉景帝(公元前156年-141年在位)之子,刘备自称是这位王爷的后代。刘胜的兄弟刘发,传到第五代,出了刘秀。刘秀做了东汉的开国皇帝,传了13帝。从西汉景帝死、到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0年)已有331年。按照传统规矩,刘备和汉献帝的关系已经疏远到难以称亲戚的地步。备少年丧父,母子靠卖草鞋为生。没有人因他是皇叔而照顾他。不过他曾到当时有名的学者卢植门下学习,算是有
高学历。他上学不喜读书,喜欢打猎、玩音乐,也喜欢赶时髦,穿美服。是民间的时髦青年。后来组织民团打黄巾军,形成一个小的军事团体。以后,他与曹操合作过,后来又站在袁绍一边。落下个反复难养的名声。备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到荆州的。据今人考证,当时他的人马大约2千人左右。他在荆州的地位很尴尬。刘表为何收留他?因刘表本人当年能在荆州主持工作,是得到了蒯越、蔡瑁的支持。但是到建安4年以后,蒯越等就希望刘表靠拢曹操。刘表在治世是个循吏,逢乱世就缺乏应变能力。他的部下要想依靠曹操,他不愿意。刘备来投奔他,他正好可以利用刘备的名声和部队,多少对襄阳的荆州军有些牵制作用。我们看刘备后来的干部中,没有荆州军中有影响的人物,这就表明荆州军的主要将领对刘备无好感。史籍中说,到建安9年,刘表的执政能力就不行了。这就表明蒯越等人不大听他的了。他将刘备的军队从新野调到樊城驻守,有把刘备当作自己私人卫队的意思。 此时的曹操和孙权、刘璋和荆州刘表关系如何?曹操在建安8年,曾经近逼荆州,因袁绍的儿子袁谭、尚内争,才转而北进。建安12年(公元207年)又打算攻荆州。曹操握有进攻荆州的主动权。孙策、权兄弟在建安4、8、12年大规模进攻荆州领地江夏郡(郡治在今新州。12年还将驻守江夏的黄祖杀了。这其间孙氏的军队还在蒲圻一线与荆州军闹摩擦。因甘宁等背叛刘璋被刘表收留,两家差点打起来。所以刘表在世时,周边的态势并不乐观。
我们假设陈寿的记录是确有其事。但具体时间仍不能确定。这就有二种可能,一是在建安13年8月刘表病故后。此时因曹操已于7月率兵进攻荆州。荆州在大兵压境,主要领导病故的情况下,人心不稳。备与亮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策划。但大敌当前。刘备的兵力明显不足与曹操军对抗,荆州军的动向也不明朗,此时谈夺荆州,取四川、联孙吴,似乎太不现实。当时应该是考虑如何组织对付曹操的进攻。因而,我们说陈寿记录的访谈录,就应是在刘表在世时。如果刘表还在世,刘备和亮可能在社交场合相识,并建立友情直至可进行政治谋划。但这样,谈话当然不会是一次完成,我们假设他们的谈话确有这些内容,两人密谋说荆州可取,益州可得,孙权可为援。然而在建安12年左右,亮会说夺荆州的话吗?常言说“疏不间亲。”亮与刘表、琦等的关系比与刘备的关系密切,即使亮能做到大义灭亲,历经沧桑的刘备敢信吗?何况周边的许多情况并不明朗,曹操何时进攻?会给刘备夺荆州的时间吗?孙权有10万军队,是否愿意和刘备联合?会不会乘刘备夺荆州也继续向荆州进攻?这些问题,对一个没有战略主动权,又没有多少
军队的刘备来说,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亮的战略计划中没有具体的应付之策,整个计划不是有点漫无边际吗? 从亮以后处事的态度看,这个人比较谨慎,注意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品格应该是在青年时期就形成的。他不会对比他大20岁的刘备说漫无边际的大战略,而会为刘备策划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亮为刘备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使刘备对他另眼相看呢?我认为他是将刘琦和刘备的关系拉近了。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刘表很喜欢他。可后来迫于后妻蔡氏和蔡瑁的压力,刘表可能只有要让蔡氏之子刘琮继承位置。刘琦就面临危险了。琦请亮想办法,亮建议琦请求到江夏驻防,代替被孙权所杀的黄祖。这是建安12年的事。根据史籍记载,亮还曾建议刘备向刘表求扩军,刘表也同意了。这应与刘表、刘琦父子相关。因为蒯越、蔡瑁是不会让刘备扩大力量的。这中间的牵线人就是亮。因此,后来刘备在当阳兵败,能在江夏立足,在赤壁之战后,又上表献帝,以刘琦为荆州刺史。这虽有利用刘琦名声,号召荆州军民的用意,但也反映出琦、备合作的迹象。因此,如果有隆中访谈,主要内容应该是比较具体的,为改善刘备在荆州的生存状况而进行策划。因刘琦根据儒家嫡长子继承原则,应该在刘表死后取得荆州控制权。扩大刘备武装,力求帮助琦取得继承权,即符合亮的政治原则,也符合亮的待友原则。也给刘备一个与荆州军抗衡的政治理由。琦、亮借助刘备的武装力量,即使不能得到荆州控制权,原是维护了一种政治理念。他们的这种合作,在形势发生变化后,起到了为刘备准备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其意义当然不同一般。以后曹操南下,孙权决计抗曹,鲁肃到刘备军中商谈合作事项,也是因刘琦在江夏尚有地盘和军队。这才有了赤壁之战。一仗胜利,局势发生变化,孙、曹战略也发生变化,终于成就了刘备的霸业。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将后来发生的事都放在备、亮一次交谈中,其实是将蜀汉的政府宣传刘备和亮的战略计划算无遗策。陈寿显然是临摹了蜀汉官方宣传材料进。时间原因,不再讲证据。我只想告诉大家,千万不可以为一、二个人的政治构想在实际中会不走样的实现。历史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制定适时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列兵元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