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夜话三国说诸葛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6
转发:0
评论:0
夜话三国说诸葛 ,《三国演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虽然处于四居其一的位置,但依我看,该书无论是在人物刻

《三国演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虽然处于四居其一的位置,但依我看,该书无论是在人物刻画的笔法还是管理思想的蕴涵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都有上乘的表现。在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能触及中国文化神髓的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说其为千古奇书,位居四大古典名著之首,也不为过观澜在日常教学培训活动中多次援引三国案例,加以专业解读,深受听众追捧。原本打算用现代管理学和人才成功学的分析框架撰写两部名字分别为《高屋建瓴话三国》和《夜话三国人物成败之道》的奇书。不想易中天先生身手敏捷,通过雅话俗说的方式率先征服天下。观澜打小既“狂”且“狷”,十分骄傲,一直以“别开生面”四字为人生著作的第一要义,从不愿拾人牙慧,紧随人后。故而也就闭口不谈此事,决心另辟别寻他途。

今夜忽然提起兴趣,也来摆弄三国,实在是连续数月伏案疾书长篇,身心着实有些累了!趁着此时小憩一番的功夫,将自己平时独创引以为援的三国案例挑出一则来,奉献给众多支持自己的博友,以表示诚挚的谢意!

好了,闲话少扯,让我们一起来对照下图运用SWOT分析法看诸葛亮是如何为刘备进行隆中战略规划的:

s(superiority)-优势:将军为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

w (weaknesses)-劣势:曹操拥兵百万,虎踞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潜台词:若此目所能及之地,尽为曹吴所据,将军兵微将寡断难插足。而客寄荆襄刘表处,为群小之辈猜忌,处处制肘,终不能图强自大,何谈伸大义于天下?故须早作谋划,图取安身之地)

O (Opportunities)-机会: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幸其主而不能守,乃天赐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接孙权,内休政治,挽弓蓄势,待天下变,则派一上将军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T (Threats)-问题:曹操已灭袁绍,北方青兖冀幽徐豫六州尽为其所有,百万大兵即将挟风雷之势威逼荆襄,刘表胸无斗志,权臣异心,基业必失。倾巢之下,安有累卵?将军即将面临生存之险;

根据上述分析,诸葛亮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自成一家,伺机图强,待时而动的战略总目标和各阶段子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大致路径。

一、北让曹操占天时,东教孙权据地利,将军可自享人和;第二、先取荆州为家;

第三、再取西川建基业,与曹吴两家三分天下;

第四、荡平曹魏,南下东吴,平定天下,恢复刘备当家的汉室(此点诸葛亮虽未在其战略对话中明言确指,但根据政治本身的运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此当是题中应有之意。)

而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上,又大致确立下列几大原则:

第一、北避曹操,东和孙权,以成联吴抗曹之势;

第二、外抚诸夷,稳定边疆;

第三、修养生息,练兵图强,内聚实力,伺机图中原。

诸葛亮亲手设计的这一隆中战略,虽然被后来者毛泽东以一句“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的点评而被后来很多人视为是蜀汉早亡的重大败笔。但罩在历史真面目的面纱从来只授予后来者揭开的权力,当局者反而无权窥探丝毫,所以才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说。更何况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每过一定的时间段,自身的智力较之先前都有相应的提高。加之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代代积累,足可为后来者评价前人的得失成败提供更高的视觉高度和思维智慧。诸葛亮与毛泽东一前一后相距近2000年,二者之间的智力水平不知道要相差多少倍!何况后者“站在历代巨人的肩膀”上,自然视野开阔,看得更清更远。

故而观澜以为后人有权评论前人的功过是非得失成败,却不能站在评论者当世的标准一味地苛求责难于前人。再说诸葛亮用隆中这套战略能让当时足下仍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在群雄割据、曹吴两家尽占先机的情况下,兀自逞强独立一方,终成天下三分之势,足以证明这套战略是成功的。

只是因为诸葛亮实乃不过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议题实非其长。所以对于后来蜀国军事之外的政治、外交、民族议题,他摆弄得都很好,可圈可点的地方也很多。唯有在具体实施隆中战略中的军事部分的时候,先后枉用关羽丢失荆州、误用李严延误粮草、错用马谡痛失街亭、不用魏延浪费将才。加之刘备死后,其,以“杖二十则亲问”的行政风格治理国政,不免拘泥琐碎,因小失大,不利于后续政治军事人才的培养,致使其累死五丈原后蜀国将才立时凋敝,呈现后继无人的危局。彼时蜀国在军政两方面,可以说几无一人既能单挑大梁,又能获得蜀国君臣的信任。好不容易有个甘肃人姜维,颇有几分将才资质,无奈诸葛亮发现太晚,自己死得匆忙,根本来不及为其赢得蜀国君

臣的信任布好政治局面,打下扎实的民意基础,致使姜维执掌蜀国帅印不久,就不得不在魏国离间计下,匆匆远离都门,屯边军垦,以避流言。自保都难,遑论用兵?对于蜀国后期这种军政无人的窘况,近人聂绀弩先生曾有独到的点评:“诸葛亮自命不凡,难能可贵。但终究不过是小本经营,东支西拙,惨淡经营,勉力维持,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此罢了,当不得英雄二字。”

聂绀弩先生这一点评可谓毒辣,直指诸葛亮举轻若重行政风格的弊端和问题要害。这里我们不妨对当时魏、吴、蜀三国军事将才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曹魏政权:早期曹仁、夏侯渊、张辽、张合,中期司马懿父子,后期钟会、邓艾,都可堪称将帅之材。

二、孙吴政权:早期周瑜,中期鲁肃、吕蒙,晚期陆逊。个个精于掌兵。

三、西蜀政权:早期关羽、赵云、张飞(我们不能光看张飞吹胡子瞪眼叫喳喳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在“长板疑曹兵,义释老严颜,智取勇张合这三大战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克制忍耐、长于谋智的一面,而这些恰是一个优秀军事指挥员难得的军事潜质,倘若诸葛亮善加培育,猛张飞谁说不能兼得谋略呢)中期马超、黄忠(惜乎年老)、后期魏延、马岱、姜维等均有将才之质。惜乎诸葛亮重使用而轻培养,独揽军政大权。后期年老体衰,才决定专心培养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纵然如此,诸葛亮所考虑的依然是担心自己平生所学失传而非蜀国军政大计。这一点我们从诸葛亮自己亲口所说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 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端倪。

诸葛亮轻视对将才的培养,与曹操孙权两家重视人才培养恰成鲜明的对比。

当曹操某次听说夏侯渊在前线亲布营寨四周的鹿柴时,赶紧修书一封派人送给夏侯渊,曹操在信中语重心长地教导夏侯渊:

“为将不当亲差,况布鹿角乎?” 又担心“渊性太刚、恐中奸计”所以又是叮嘱又是鼓励:“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匹夫耳。吾今屯大兵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

和曹操相比,东吴孙权不但敢于大胆任用那些资历浅显的青年才俊,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点也不输曹操。譬如针对吕蒙粗鄙少文,孙权曾亲自调教,鼓励其多读书,乃至三年后鲁肃与吕蒙对谈,不免惊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魏吴两家重视人才培养,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诸葛亮向来不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导致了蜀国后期“无智与天下争。”

加之刘备在关羽被杀之后,气昏头脑,公然背离当初隆中定下的“东和孙权”的外交方略

,竟然倾全国之力公报私仇,结果被东吴陆逊击败!国力由此大衰。其后诸葛亮主政,理当顾念当时天下情势,察觉得到彼时蜀国已经失去继续实施隆中战略的物质条件,从而另图别策。或休养生息,积聚国力,守势待机而动,同时认真考虑接班人问题,实不宜耿耿于平生夙愿于未了,偏执于已经过时的隆中战略于一端,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犹怀“隆中情结”,先后大举兴兵,六出祁山,自伤国力,以至自己积劳成疾过早地星落五丈原,同时带衰了蜀国国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蜀国后来早于另外两国,最先亡于司马氏,其罪实非隆中战略有什么先天之弊,实乃蜀国当政者诸葛亮先生不知权变,在明显“无智与天下争”和“无力与天下斗”的情况下,仍然死抱隆中战略不放,先后多次用兵,与天下最强者曹魏相争,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啊!

作为历史上一代天骄的战略设计者,诸葛亮无可厚非。

但作为蜀国的一个集军政、外交等大权于一身的封建王朝丞相,蜀国的早亡,诸葛亮先生恐怕难辞其咎。

最后我想用自己的一句话,来点评这位“多智近妖”的封建知识分子:作为一介平民书生,在个人仕途进步上,诸葛亮可得满分;作为一位王霸事业的战略设计者和政治谋略家,诸葛亮可得九十分;作为一国政治家,诸葛亮可得八十分;作为军事家,诸葛亮可得七十分;作为一位管理者和人才使用者,“关羽骄而不治,丢了荆州;马谡参谋点将,失了街亭;魏延能而不用,逼反杀头”仅此三件,诸葛亮先生的得分恐怕只能在五十九分以下了。

作者:叶观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夜话三国说诸葛
《三国演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虽然处于四居其一的位置,但依我看,该书无论是在人物刻画的笔法还是管理思想的蕴涵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都有上乘的表现。在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能触及中国文化神髓的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说其为千古奇书,位居四大古典名著之首,也不为过观澜在日常教学培训活动中多次援引三国案例,加以专业解读,深受听众追捧。原本打算用现代管理学和人才成功学的分析框架撰写两部名字分别为《高屋建瓴话三国》和《夜话三国人物成败之道》的奇书。不想易中天先生身手敏捷,通过雅话俗说的方式率先征服天下。观澜打小既“狂”且“狷”,十分骄傲,一直以“别开生面”四字为人生著作的第一要义,从不愿拾人牙慧,紧随人后。故而也就闭口不谈此事,决心另辟蹊径别寻他途。今夜忽然提起兴趣,也来摆弄三国,实在是连续数月伏案疾书长篇,身心着实有些累了!趁着此时小憩一番的功夫,将自己平时独创引以为援的三国案例挑出一则来...
· 狄康卡近乡夜话
外部链接DiscussionandCriticismoftheDikankatales
· 夜话监明刘氏
监明刘式说出现最早,并且可得到历史文献的印证,因而较为可信。史书和大量刘姓谱牒都记载,尧帝共生有10个儿子和2个女儿。如《吕氏春秋・去私》载:“尧有子十人。”《求人》篇也说:“尧传天下于舜,妻以二女,臣以十子。”《孟子・万章》和《淮南子・泰族训》则都说“尧使九男二女事舜”,但据汉人高诱和当代著名学者陈奇猷先生的解释,这里说9子,是未包括早死的监明或者是嫡子丹朱。第一种说法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就是尧帝的长子监明。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人罗泌的《路史》。另外,湖南洪田《刘氏族谱》、1995年湖南烟溪《刘氏九修族谱》、1995年湖南新化《刘氏十修族谱》、1996年湖南新化《刘氏知止园族志》、1991年湖南《刘氏吉才公支族谱》等谱牒文献都明确记载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帝之子监明。不过,各谱对监明身份排行的记载又互相有异。大部分族谱都说监明是尧的长子,是嫡子丹朱的兄长。但另一些族谱却说监明...
· 除夕之夜话家常
(原载:《中华饶氏》2016年第一期)除夕之夜话家常河南西峡/饶王庆悦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幸福的围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儿媳妇好奇地说:“妈妈,今天是除外之夜,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给我们讲讲《中华饶氏第四届经济文化研讨会》的情况吧!”我经她这么一提,心头一热,眼睛一亮,是啊,是该给大家拉拉家常了。斗转星移,2015年10月17-18日全国饶氏家族宗亲在湖北武穴市召开的“中华饶氏第四届经济文化研讨会”已经过去一百余天,但会议情况却历历在目、如在昨日。“饶”字旗还在我眼前飘扬,礼炮声还在我耳畔回响,激动的泪花还在我眼中流淌,奔腾的热血还在我胸激荡。“饶”字旗下我看到了饶氏祖祖辈辈的汗水、泪水夹着鲜血在流淌,我看到玉华、旭华以及新一代的饶氏精英们为饶氏经济、文化的发展,撰写史料,出版刊物,组织会议,筹措资金……在奔波,在操劳,呕心沥血,“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不计个人得与失、名与利,为饶氏的子...
· 族谱网橫坊村夜话之修谱日记
仲研会理事长跻和爷在2015年11月份仲研会续谱修志联席会议上就修谱问题指出:“我们仲氏老家的谱首先要修好,否则,就失去修谱的意义。因而要关注四个点,一是山东泗水,二是山东仲浅村,三是河南濮阳,四是江苏吴江。”理事长的讲话,给故里的修谱工作擂响了催阵鼓,我也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要落实好理事长的讲话精神,不扯全国修谱工作的后腿,故里该怎么办?故里修谱工作困难重重,有历史原因,也有当代原因,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故里四支加南庄族人,分居各地,点多面广,走马观花永远也完不成这项浩繁的工作。总结几年来各地修谱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以下结论:调整思路,改变角度,不等不靠,现场办公。也就是说,走十个地方,不如完成一个地方!仲研会秘书长兼修谱负责人仲磊与副理事长仲昭固、志愿者仲伟富,正月初九日去了山东菏泽,完成了郓城县仲堂村、仲堌堆村支谱初稿。正月二十三日(公历三月一日),仲磊在回海安的途中路经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