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湖海豪气陈元龙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湖海豪气陈元龙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有云: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豪者,骄也,足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有云: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豪者,骄也,足见“湖海之士”本非雅称,被冠以此帽者,当眼高于顶,目空四海,实乃道德对头,反面教材,即便名闻,亦当属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云云。然汉末三分,却有一人负“湖海”之名,豪气纵横,却名重天下,为一时之表,可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矫矫不群了。

此公姓陈,名登,字元龙,下邳人也。

二、初崭头角

陈登伯祖陈球官至太尉,乃父陈珪官至沛相,虽不比袁家四世三公,亦可称一门冠盖,当地显族。更兼陈公与黄门水火,名满天下,陈登上承家誉,亦交结名士,可谓根正苗红,以弱冠之年,已举孝廉入仕。①

察举之制,立于武帝,时及东汉,已然流弊丛生,降至汉末,权柄操于地方大族之手,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称颠倒黑白,乱糟糟一片。虽则察举制病入膏肓,举才以门阀是依,然朱门固不乏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之辈,亦不乏一二肖子,概率所及,不免歪打正着。陈元龙即是此辈。

《先贤行状》言,陈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行状》既为先贤张目,或不免夸大之辞,以日后陈登之名重天下,亦当有本,其年少致学可知。

学而优则仕,陈登初为东阳长,颇有治绩。②时董卓秉政,刀兵再起,天下鼎沸。董卓固是魔头,山东诸侯虽挂义士招牌,亦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中原饱经战乱,疮痍满目,百姓流离失所。穷途末路之余,陶谦治下“谷实甚丰”之徐州,自不免成为瑶池仙境。及汉室西迁,却因董太师侍婢多了几分姿色,闹得关中不可开交,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皆是为人做嫁衣裳。李傕、郭汜几位西凉老革,盗马贼之流,所部多羌胡之辈,烧杀抢掠本系看家勾当,所谓“人民饥困,相啖食略尽”也便可想而知。树挪死,人挪活,关中已成人间地狱,百姓不甘作同类盘中之餐,纷纷东迁。

民以食为天,大批饥民涌入,嗷嗷待哺,州牧陶谦自是头痛不已,恰好陈元龙治理有方,不乏小名,于是受任典农校尉。③汉制,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徐州首开于腹心之地置官屯田之先河,此为日后曹操所承袭,遂成汉末定制。身为首任长官,史称陈登“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可谓识治之才,不负众望。

倘陈元龙生于大汉盛世,或孚良牧之名,受名士之称,优游而终。然汉末乱世,注定人生如转蓬流萍,不得不随波逐流,显族冠盖,既在局中,惟有呐喊一声,加入战团。

———————————————————————————————————————①《太平御览》注引《述征记》:下相城西北,汉太尉陈球墓,近墓一碑,记弟子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人。其一碑陈登立,碑文并蔡邕所作。

②《三国志%26#8226;陈登传》注引《先贤行状》:(陈登)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

③《后汉书%26#8226;陶谦传》:是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

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

《先贤行状》: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

按:《陶谦传》云:“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故知陶谦迁徐州牧为汉室西迁之后,则陈登任典农校尉更在其后。当因难民失土,无以为生,故置此职,以组织屯垦。

三、合兵十万

全国大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徐州享了几年太平,终于难逃劫数。初平四年,曹操入寇,大肆杀掠,一时间安乐窝成了修罗场,百姓惨遭涂炭。①兴平元年,曹操卷土重来,跟随田楷来援的刘备成了救命稻草。备终败于操,却亦在徐州扎稳了脚跟。刘玄德收罗人心之才独步天下,陈元龙既为徐州显要,又为名流,自是结交对象。陈元龙恃才傲物,有了名的“骄而自矜”,于垂青之人倾心敬重,于不入法眼之人不屑一顾,刘玄德虽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偶现峥嵘,却亦是此辈中人。②二人一见如故,臭味相投,日后虽分道扬镳,千里遥遥,陈元龙纵评天下人物,犹敬服刘备“雄姿杰出,王霸之略”,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刘备更在刘景升坐上为已成故人的陈登发表了一番著名辩护,成千古佳话。陈刘之交,可谓惺惺相惜,一时奇遇。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陶谦打起惹不起,躲得起的主意,盘算南奔丹阳之际,吕布、陈宫起事,兖州局势顷刻崩盘,曹操急急退军,徐州危局不解而解,可谓飞来之喜。然陶恭祖年过花甲,受不得如此一惊一乍,岁末即一病而亡,遗命托州于刘备。刘玄德不过刚由平原相挂了个豫州刺史的空衔,一时穷人乍富,自有些不知所措,即便表面文章,亦不免三推五让。麋竺等人说之不下,深知刘备心思的陈登遂开言大计,更道出“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之壮语,千载之下,犹令人血脉贲张。③时徐州方罹兵灾,军民伤亡不可计数,元气大伤,更兼陶谦交恶袁绍、曹操,袁术亦颇多想法,徐州四面受敌,急需强援。④刘备本公孙瓒所属,与袁本初打得不可开交,而兖州曹操更属袁绍亲盟,昔日陶谦开罪两家,即遭覆

败。以备背景,骤领徐州,恐重蹈覆辙。陈登鉴于此,利用二袁兄弟阋墙之隙为说辞,牵头作书,通好袁绍。袁本初口风既转,原本势如水火的曹操亦笑脸相迎。⑤刘备内外皆办,遂坐领徐州,生平首次升格为一镇诸侯。————————————————————————————————————————

①《后汉书%26#8226;陶谦传》: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夡。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②按:刘备于徐起事,曹操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足见备亦恃才傲物。

③《三国志%26#8226;传》:谦死,竺率州人迎,未敢当。下邳陈登谓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遂领徐州。

④《三国志%26#8226;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三国志%26#8226;孙策传》:后术欲攻徐州……

按:陶谦亡于兴平元年岁末,孙策渡江于次年。袁术欲攻徐州之时,策在帐下,且尚未有攻庐江之事,故知袁术图徐,陶谦尚在。

⑤《三国志%26#8226;传》注引献帝春秋: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三国志%26#8226;传》:曹公表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

四、湖海豪士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忧,刘玄德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却有一镇诸侯穷困潦倒,沦落至刘备门下乞口残羹冷炙。此人就是吕布。

吕布此前先后效命丁原、董卓、袁绍诸人,几可称吃谁家的饭,砸谁家的锅,稍带欠下两

任主子的性命,政治声望之劣,无逾于此,如袁术即请其吃闭门羹。①刘备却似满不在乎,或是顾念吕布除董之功,或是酬答前番袭兖救徐之情,更或是对自家的人格魅力充满信心,总之,这位“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角色得以在徐州安营扎寨,而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的苦难也即拉开序幕。对陈登而言,吕布入徐亦无疑意义重大,非但将了结其扶明主一匡天下之志,更因这支落魄败军带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就了一番逸话。

许汜,曾官拜从事中郎,是与陈宫等共叛曹操的兖州高级官僚之一。但与在战争中显露才华的陈公台不同,此公可谓碌碌无为。后刘景升评其为“善士”,约摸是位才能平庸而道德尚可之俗人。生于治世,或可充等闲之任,负清名而优游一世,而于无能即罪恶之乱世,自不免随波逐流,四处碰壁。吕布败走,许汜亦随之逃奔徐州。兖州之梦已碎,昔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此公倒是随遇而安得紧,径直打起安家置业的盘算,闻知陈登是海内名士,更是徐州大户,于是登门拜访,陈元龙却也来者不拒。时关中李、郭相攻,天子败于曹阳,乾坤板荡,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况士人乎?待一堂晤对,许先生于天下大计不置一词,讨论房地产却热情高涨,絮絮叨叨,一如当今之家庭妇女。陈元龙冷眼旁观,不发一言,末了径上大床酣睡,耳不听为净,许先生下床请便,就此冷场告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许汜固乏知人之智,亦无揽镜自照之明,以士人求见,而遭冷遇,自然心灵深受创伤,以其俗性,不免祥林嫂之行,于是乎十来年后旧话重提,竟成陈登扬名场,固非始料所及。②

————————————————————————————————————————

①《三国志%26#8226;吕布传》: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②《三国志%26#8226;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五、东方之事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刘备坐犹未稳,窥视徐州已久的新科“皇帝”袁公路即发兵来攻。两军相持之间,祸起萧墙,镇守下邳的张飞大起内讧,诱得白眼狼吕布反戈相向。一时间山河变色,吕奉先反客为主,自称徐州刺史。陈元龙身为典农,既无治民之权,亦无兵符之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惟有韬光养晦,待时而举。世事变幻,难以逆料,陈登事明主,“合步骑十万以定天下”之志,至此而终。

徐州既已易主,袁公路依旧亡徐之心不死,浩浩荡荡兵发小沛,清算刘备,末了因吕奉先一枝雕翎,遂成武装。痛定思痛,当次兵伐交,遂向吕布大晃橄榄枝,欲结儿女亲

家。以袁术之势,兼吕布之勇,若成联盟,恐非易图。于是自吕布夺徐以来,终日算计着给白眼狼下套的陈登父子当即出手。陈珪下说辞在前,陈登赴许献计在后,可怜婚使韩胤转眼成阶下囚,稀里糊涂送了脑袋,更可怜吕奉先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袁、吕喜事不成,翻脸成仇,大动干戈,徐、扬合纵之计土崩瓦解,成为各个击破的绝佳对象。①吕布插标卖首,尚惦记着找钱,徐州刺史乃自称,名不正则言不顺,于是打发陈登上许都,欲请回个徐州牧名号,摘掉野鸡帽子。未料陈元龙包藏祸心,岂会资敌?许都之行,与曹孟德商议清算吕布,打得火热,所谓“东方之事,便以相付。”末了回转徐州一报告:陈登,官拜广陵太守;陈珪,增秩中二千石;吕布,照旧。

即便以吕奉先之智,这下也咋吧出自家被称斤论两了。于是乎现出武夫本色,冲冲大怒,拔戟斫几,摆出一副要宰人雪恨的架势开始诉苦:“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史称吕布“有虓虎之勇”,如此大怒,恐颇有山摇地撼之威。陈元龙却不为所动,徐徐道:“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假借曹操之口斥吕布为畜牲、为虎狼、为鹰犬、为见利忘义之徒,真可谓当着和尚骂秃驴,而吕奉先惨遭狗血淋头,却似醍醐灌顶,大起知己之感,“意乃解”。后世读史,佩服陈元龙胆气之余,亦不免发噱。②

既然吕布对陈登的评价表示满意,元龙稳稳逃离虎口,赴任广陵,“阴合部众”,图谋“东方之事”去也。

————————————————————————————————————————

①《三国志%26#8226;吕布传》: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

②《三国志%26#8226;吕布传》: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临别,太祖执登手曰:“东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阴合部众以为内应。

 

 始,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卿为吾言,其说云何?”登不为动容,徐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六、文武胆志

陈登之赴广陵,意在犄角吕布。射阳县处江淮之间,镇邗沟之中,当水陆要冲,北可入淮泗掩袭下邳,南可下大江图谋江东,尽得形势。陈登遂于射阳县匡琦城建立郡治。①

广陵前者遭酒肉和尚笮融纵兵大掠,后为诸侯拉锯场,荒废已极。刘备兵在广陵,竟闹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其民贫可知。孙子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穷兵黩武,取败之道,陈登新官上任,重整政纲自是第一要务。陈元龙本精通此道,于水利一节更是行家里手,遂开陂蓄水,大兴灌溉,“旱叹得其溉,霖潦得其归。化硗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五百载之下,犹称不朽之绩。民以食为天,陈登既免百姓于饥馑之苦,又收服海贼,平定外患,自成万家生佛,广受爱敬。未及一年,昔日食人场的广陵已然民气可用。②

建安三年,曹、吕终于摊牌,曹操率军邀击在前,陈登领郡兵包抄在后,合围吕布于下邳,登亲为大军前部。时陈氏诸子皆在城中为人质,吕奉先穷途末路,英雄气短,竟干起要挟的勾当,欲以爱弟性命迫陈元龙退兵。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陈元龙置之不理,反而加紧进攻。终究滔滔泗水淹下邳,枭雄授首白门楼,陈登功德圆满,受拜伏波将军。③

吕布已灭,袁术已衰,放眼江淮,惟有江东孙策势强,然新得山河,内忧外患。乱世男儿,乘时割据,陈元龙志得意满之际,亦不免将眼光投向江东,有志图王了。④

前者袁术称制,汉廷震惊之余,下令徐州牧吕布、吴郡太守陈瑀及孙策合兵讨伐。孙伯符乘机漫天要价,敲讹天使,得了个明汉将军,又借口陈瑀策反江东诸郡,反戈一击,扬兵海西,尽夺盟友家业。末了未见江东有一兵一卒加于寿春,已捞了个杯满钵满。陈瑀即陈元龙伯父,国仇家恨,自然势如水火。⑤

孙策虽吞江东,然好诛名豪,仇怼遍地,根基不稳。建安四年,孙策大举西征,陈登因势利导,广结孙氏冤家,打算乘虚下手,给小霸王上眼药。⑥还没等动手,江东大军已然找上门来了。

———————————————————————————————————————

—①《三国志%26#8226;孙策传》注引《江表传》: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

《三国志%26#8226;陈矫传》:郡为孙权所围于匡琦。

故知陈登治射阳县,居匡琦城。

②《先贤行状》: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馀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登曰:“此可用矣。”

按:唐%26#8226;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其夹堤之田,旱叹得其溉,霖潦得其归。化硗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陂塘本魏广陵守陈登所设,时人爱其功而敬其事,故以名之。谢文静成堰,又以召公之德为称。有魏以还五百馀载,不朽之绩,及公而三,皆在斯邦,不其盛欤!

《太平寰宇记》:爱敬陂,在县西十五里。魏陈登为广陵太守,初开此陂,百姓爱而敬之,因此为名,亦号陈登塘。

《读史方舆纪要》:陈公塘周回九十里,为利甚博。

足见陈元龙治水,功在千秋。

③《三国志%26#8226;陈登传》:(陈登)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

《先贤行状》: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布刺奸张弘,惧于后累,夜将登三弟出就登。

④《先贤行状》:布既伏诛,登以功加拜伏波将军,甚得江、淮间欢心,于是有吞灭江南之志。

⑤《三国志%26#8226;孙策传》注引《江表传》:建安二年夏,汉朝遣议郎王誧……诏敕曰:“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使人讽誧,誧便承制假策明汉将军。是时,陈瑀屯海西,策奉诏治严,当与布、瑀参同形势。行到钱塘,瑀阴图袭策,遣都尉万演等密渡江,使持印传三十馀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伺策军发,欲攻取诸郡。策觉之,遣吕范、徐逸攻瑀于海西,大破瑀,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

按:史称“瑀不知权,而又怯”,如此自保不暇之角色,竟然密织网罗,有吞江东之志,未免匪夷所思,或为江东所诬。

⑥《江表传》: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

之辱。七、匡琦大战

建安四年,隐忍已久的袁本初终于打破冷战,会集大军,将谋南征。曹操亲至官渡,画地而守。值此两强相争,中原大战之际,蛰居江东的孙伯符不免打起了如意算盘。

此时的小霸王春风得意得紧。前者西征,破庐江、败黄祖,大获全胜,一时风头无两,所谓“猘儿难与争锋也”。曹孟德大敌当前,不得不曲意安抚,喜结秦晋,更兼诱以功名。①然江东孙氏于“信义”二字,向不知为何物,曹司空大下本钱,小霸王一一笑纳,却是笑里藏刀。红烛未干,刀枪已动,孙策欲乘二虎相争之际偷袭许都,争夺汉室,法曹操故智,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若成,行见曹孟德土崩瓦解,天下将成袁孙争霸之势,吴朝粉墨登场,亦未可知。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孙策之计虽称雄壮,却不得不先踢开第一块绊脚石。常言道:北人乘马,南人驾船,江东大军欲北上,取道邗沟,由江入淮,转道颖水,可直达中原,实为暗算偷袭,背后下刀之捷径。而镇守射阳,扼断邗沟的冤家陈登,自然成为眼中钉,肉中刺,而后快。

建安五年春正月,曹操驻守官渡,北有袁绍、东有刘备,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孙策以曹孟德再无余力,终于图穷匕见。前者收拾陈瑀,仅吕范、徐逸二将领偏师即席卷海西。伯父尚且如此,新出道的陈登自不入小霸王的法眼。于是遣吴将周章率前军沿邗沟北上,兵锋所向,直逼广陵郡治匡琦。自家悄悄治兵整军,只待前军奏凯,即扬兵河洛,遂王霸之志。

一时间吴军漫江而至,旌旗招展,器甲鲜明,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陈登所部不当敌之十一,大伙儿都打起了惹不起,躲得起的主意,纷纷劝说陈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城别走。然湖海之士岂是浪得虚名?陈元龙豪气纵横,声色俱厉,严词道:“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人可亡而不可败,男儿当效马伏波,仗剑千军气如虎,何惧马革裹尸还!陈元龙半步不退,大战一触即发。

敌众我寡,势需用谋,陈元龙虚则虚之,闭门不战,将士衔声,示弱于敌,自率军枕戈待旦,清晨,开南门抄袭敌寨后路。吴军见广陵如此模样,毫无防范,只待接收,更兼远来疲惫,睡意正浓,末了奇兵天降,猝不及防,鼓不成列,一片大乱。吴军擅水战而短陆战,陈登乘势切断水路,纵步骑追杀,吴军全线崩溃,大败而逃。

自孙策起兵以来,江东几称百战不殆,如此惨败,却是破题头一遭。小霸王自难善罢甘休

,再发大军,使爱弟孙权挂帅,合围匡琦。吴军卷土重来,声势浩大,远过首战,陈登孤军难立,遂坚守城池,使功曹陈矫求救于曹操,尽剖孙策之谋,开说大计。时颜良围攻白马,袁本初兵临黎阳,十万大军泰山压顶,官渡危若累卵。然若弃广陵不救,孙策大军长驱直入,即便顶住袁绍,亦不过为人做嫁衣裳,以曹孟德之才略,岂会不知其中窍要?于是置北线危局于不顾,点大军驰援匡琦。吴军闻此讯息,不免军心浮动,陈登料其心思,再施诡计,于城外广列火把,入夜一齐点燃,城头守军欢呼雀跃,如得更生。吴军见此阵势,误以为曹军大至,慌忙撤围。孙仲谋虽颇历战阵,初为主帅,未免指挥生涩,陡遭大变,手足无措,慌乱之间,撤退已成溃退。陈登间不容发,乘机下手,率军追袭,孙权重蹈周章覆辙,大败亏输,狼狈而走。吴军连番损兵折将,匡琦依旧岿然不动,事已至此,孙策顾不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雅,亲自出阵,于丹徒厉兵秣马,意与陈登一决雌雄。然许昭之难已作,江左将星遂陨,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消于无形。孙策好诛名豪,引此杀身之祸,而舍身谋刺者,却又是昔日一念之仁所纵,造化弄人,一至于此! ②

————————————————————————————————————————

①《三国志%26#8226;孙策传》: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按:袁术亡于建安四年十二月,可知曹孙结好于此时。

②《建康实录》:策为许贡客许昭伏刺伤面。

《三国志%26#8226;孙策传》注引《吴录》:(严白)虎奔馀杭,投许昭于虏中。程普请击昭,策曰:“许昭有义于旧君,有诚于故友,此丈夫之志也。”乃舍之。

是役始末详见拙作《陈登破江东匡琦之战考》 八、惜哉!

小霸王魂归离恨天,广陵争衡遂以陈登大获全胜而告终。孙氏初丧元帅,人心惶惶,陈登连胜之余,图谋江东愈急。①昔日吴王夫差伐齐,作邗沟通江淮以便水运,然其故道曲折迂回,所谓“淮湖纡远,水陆异路”,不利用兵。陈登即截弯取直,开凿白马湖,引邗沟穿湖入淮,截弯取直,大便航运。时曹操已奏凯官渡,势力大张,陈元龙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遂献计许昌,说曹孟德乘虚而入,扫平江南。②曹操见其势如此,亦不免动心,末了却被孙氏旧臣张纮的一番言语打动,用远交近攻之计,专取河北。遂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专务修好,而一心图谋江东的广陵太守陈登的存在,也即显得不合时宜。为示好孙权,曹操一纸表文,将陈登自苦心经营之广陵调往东城郡。广陵吏民受了数年好处,深感恩德,乃至举郡追随。陈登来去明白,更恐受人猜忌,遂好语劝回。③

苦心筹划,一旦泡影,立勋淮隅,远放东城。哀莫大于心死,未及,功高江淮,名重天下的一代奇才即寿终正寝于东城任上,时年三十九。在其身后,江东再无强对,遂内修政务,外慑强敌,邗沟之水将淤,赤壁之火已至。④“恨不早用陈元龙计!”——生者常戚戚,死者长已矣,大江回音,空萦一声感叹。⑤

————————————————————————————————————————

①《三国志%26#8226;吴主传》: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②《水经注》引蒋济《三州论》:淮湖纡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湖者也。

一作陈敏穿沟,查敏实为晋人,故知其非。(田庆余《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问题》)

《三国志%26#8226;张纮传》: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

按:陈登欲下江东久矣,后曹操又悔不用陈元龙之计,早图孙权,可知伐吴之策出于陈登。

③《先贤行状》: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

④《三国志%26#8226;蒋济传》:车驾幸广陵,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帝不从,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

可知曹、吴久战合肥,广陵冷场,邗沟失修而淤。

⑤《先贤行状》:孙权遂跨有江外。太祖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

按:以当时之势,曹操急务在河北,大军南征,未免舍本逐末。若增兵增将,委江东于陈登,则即便得胜,亦恐有孙策故事,为人做嫁衣耳。日后曹操之感叹,实平南无望,有感而发。

九、定论

纵观陈登一生,以其将相之才,而终于郡守,放眼汉末三分之鼎沸,不过昙花一现。陈寿作史评之曰:“降年夙陨,功业未遂”,以陈登终未成大功归之于天不假寿。若陈登得享高年,待魏武南征之际,江淮纷错之时,当可大展雄图,成不世勋业。此论固是,然

仔细推敲,亦有可商榷之处。陈元龙英雄豪迈,本色之士,故其恃才傲物,一览无余,于不入眼之辈毫不假借,如许汜之问田事皆是也。虽得识者击节,却难获士人之心,使众人退避三舍。成王业者如刘玄德,虽心高气傲,却喜怒不形于色,折节下人,故能得人倾心,所谓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故陈登虽纵横江淮,有志图王,却终究不过一辅臣。

汉末群雄逐鹿,贤能思得明主。放眼天下,一时英雄,曹刘而已。此二人陈元龙皆曾得事,相较陈宫之投吕布;田丰、沮授之佐袁绍,不可谓未得其主。陈登之事曹操,始于共图吕布,许昌一堂晤对,心心相印,一同送了飞将性命,可称合作愉快。曹操表陈登为广陵太守,又拜伏波将军,委以“东方之事”,待之可谓不薄。陈元龙亦不负重托,屡挫孙策兵威,大大缓解曹操受南北夹击之险,更献计进图江东,末了却功高不赏,冷板凳伺候,不免使人狐疑。

陈登有才,天下名重,而其骄矜之名,亦是不遑多让,乃至传得许都风风雨雨,连陈登本人都察觉不妥,使心腹陈矫打探,末了引出一番妙语:“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①

史书虽称陈登此语为“雅意”,其豪气亦跃然纸上,而许下“琐琐”之馀子对这位湖海豪士作何感想,也便可想而知。为如此所包围的曹操,亦不可能不心生芥蒂。陈登有类双刃利剑,出鞘电闪,然亦有难以驾驭之隐忧。故当曹操方务河北,远交近攻之时,不免宝剑入库,马放南山,以待他日之用。谁知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空余下临江浩叹。

较陈登事曹之形势所使,其与刘玄德可谓情投意合,彼此倾重,稀遇一时,却终无了局。刘备初入徐州,陈登即豪语“合步骑十万”,匡定王霸之业,末了却在刘备危难之际分道扬镳,天各一方。史称陈元龙“有雄气壮节”,并非颠三倒四,寡恩薄义之徒,其舍刘备之因,不能不发人深思。

陈氏乃朱门大户,徐州显族,陈元龙少年得志,为一州要职,系家族之祸福,干系重大。家族之显,为其仕途大增便利之余,亦为禁锢,使其难以割舍。世为货殖的麋竺只需舍利,便可追随明主东奔西走,而陈登非但舍利,尚需舍情,以为报伯父之仇而结怨江东一事,可知其为重宗族之人。以麋竺“雍容敦雅,干翮非长”,尚且班高位显,若陈登舍家业而随刘备颠沛,天假以年,他日所成,未必在孔明之下。然羁绊如此,一番雄图

,终成镜花水月。陈元龙虽负豪气,自命不凡,却上不能克己聚士以成大事,下不能抛家弃业以佐明主,故其豪,实为书生之豪,末了大功未竞,其因寿促之余,亦在于此。

白璧有瑕,不失为白璧;豪杰有过,不失为豪杰。陈元龙年未及不惑,功业局于淮隅,然上马击贼,下马治民,文武兼备,尽得风流。以江东孙策之强,南扫山越,西破黄祖,纵横一时,天下惮之,却屡屡碰壁于区区广陵,损兵折将,挫尽军威,不得寸进,乃至伤折大计。元龙弃笔从戎,仗剑江淮,舍我其谁之虎虎生气,可想而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元龙其谓焉!

————————————————————————————————————————

①《三国志%26#8226;陈矫传》:太守陈登……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十、余音·陈郎才气

话说某日,荆州牧刘表约摸打听到曹孟德青梅煮酒之雅会,心驰神往,于是乎拉上客居的刘备,亦纵论天下,效颦一二。巨头峰会,虽茶话清谈,亦当境界奇高,非等闲所能置喙,未料不识趣之士,所在多有。待二刘论至故人陈元龙,死党玄德公自然夸赞不遗余力,末了恼起坐下一人,驳议道:“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众视之,正是许汜,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也。但听此公将昔日陈登门下之惨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只差声泪俱下。末了方才歇口气,刘备已应声答道:“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就尊驾这等徒有虚名之辈,一嘴的俗不可耐,陈登凭啥屈尊搭理您?给张床享受,那是天大面子!若到鄙府,抱歉,只有地铺伺候,捎带鄙人还得辛苦爬高层。为啥?免得照上尊驾这张嘴脸,神憎鬼厌,眼不见为净呗。还睡上下床?美得您呐!

作者:杨文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海豪气陈元龙
陈元龙陈登字元龙,徐州人也。机敏高爽,博览载籍,雅有文艺。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迁典农校尉。兴修农业,广积稻谷。曹操以登为广陵太守,登阴合众以平吕布。拜伏波将军。登在广陵,广施仁德,明审赏罚,民畏爱之。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登鲜克周章众,斩虏万数。敌举兴众返向。登以兵不敌,又划某谋克敌,斩首万级。迁东城太守。建安十二年卒。一、序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有云: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豪者,骄横也,足见“湖海之士”本非雅称,被冠以此帽者,当眼高于顶,目空四海,实乃道德对头,反面教材,即便名闻,亦当属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云云。然汉末三分,却有一人负“湖海”之名,豪气纵横,却名重天下,为一时之表,可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矫矫不群了。此公姓陈,名登,字元龙,下邳人也。二、初崭头角陈登伯祖陈球官至太尉,乃父陈官至沛相,虽不比袁家四世三公,亦可称一...
· 湖海豪气陈元龙
一、序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有云: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豪者,骄也,足见“湖海之士”本非雅称,被冠以此帽者,当眼高于顶,目空四海,实乃道德对头,反面教材,即便名闻,亦当属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云云。然汉末三分,却有一人负“湖海”之名,豪气纵横,却名重天下,为一时之表,可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矫矫不群了。此公姓陈,名登,字元龙,下邳人也。二、初崭头角陈登伯祖陈球官至太尉,乃父陈珪官至沛相,虽不比袁家四世三公,亦可称一门冠盖,当地显族。更兼陈公与黄门水火,名满天下,陈登上承家誉,亦交结名士,可谓根正苗红,以弱冠之年,已举孝廉入仕。①察举之制,立于武帝,时及东汉,已然流弊丛生,降至汉末,权柄操于地方大族之手,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称颠倒黑白,乱糟糟一片。虽则察举制病入膏肓,举才以门阀是依,然朱门固不乏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之辈,亦不...
· 陈元龙
生平康熙二十四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当时郭琇弹劾高士奇,辞连陈元龙,称其与高士奇结为叔侄,招纳贿赂,康熙帝命其与高士奇等并休致。陈元龙上疏奏辩:“臣宗本出自高,谱牒炳然。若果臣交结士奇,何以士奇反称臣为叔?”此后事情得到清白,命其恢复职位,此后累升至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再升为詹事府詹事,后因父亲生病而乞养归。此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五十年,升任吏部侍郎,后授广西巡抚。当时广东歉收,广西米价高,其派遣官员抵达湖南去买米平价。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兴安陡河闸,保护两广地区运输。此后在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调任礼部尚书。雍正帝继位后,命其守护景陵。雍正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广西公费亏空等事,免除文渊阁大学士职位。雍正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
· 气吞湖海
【成语】气吞湖海【成语】气吞湖海【拼音】qìtūnhúhǎi【解释】犹气吞山河。【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湖海诗传》
历史清诗总集。清代王昶(1724~1806)编。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王昶弱冠后,出游登朝,广交海内诗人,披读大量投赠篇章及诗集,选录以存。他80岁后,加以整理,编成此书,共46卷,保存600多位诗人的作品。起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终于嘉庆八年(1803)。其中少部分诗人,曾被选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大部分诗人,则为《清诗别裁集》所未录,所以大体上可以承接沈书。书中只选交游所及诗人的作品,不选其他诗人的作品,自称:“盖非欲以此尽海内之诗也,然百余年中,士大夫之风流儒雅,与一国诗教之盛,亦可以想见其崖略。”总的来看,它选录了清中叶的著名诗人的一些代表作;并保存下若干不易见到的诗作,可算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诗歌总集。作品编排,以科第为序;无科第的,略以年龄为序。诗人小传下所附《蒲褐山房诗话》,除诗评外,间及交游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