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曹操在官渡真的“兵不满万”吗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曹操在官渡真的“兵不满万”吗 ,一、曹操在官渡兵不满万的来历《三国志武帝纪》里面非常明确地记载说:八月,绍连

一、曹操在官渡兵不满万的来历

  《三国志武帝纪》里面非常明确地记载说: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

  而做为这一记载旁证的是《三国志荀彧传》: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袁绍进攻曹操的兵力,在三国志里有比较清楚的记载: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

  因此,袁绍进攻官渡的兵力目前均以为是11万人马,这样,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抗击袁绍,也证明曹操在官渡的阻击部队大约万人左右。 二、裴松之对此记载的怀疑

  但是裴松之在《三国志武帝纪》这段记载后面,评论道:

  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众十馀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这里面,裴松之大致提出了以下几个疑问:

  1、曹操开始起兵,就有五千兵,此后的多次作战胜率在70~80%;而且击破黄巾军之后,收降的兵卒也有30余万,加上其他消灭的军阀势力,即使减去作战的损伤,兵力也不会如此之少。

  2、有记载说袁绍屯营东西数十里长,而曹操也分营对抗,如果曹操真的只有如此少的兵力,怎么可能在数十里的范围分兵对抗呢?

 

 3、如果袁绍真的有10倍于曹操的兵力,自然会全力围攻,而不会让曹操的部队随意出击其后方粮草,所以,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少;  4、最后袁军战败,被俘7~8万之众而且均被曹军活埋,如果曹军只有万人,怎么能够把8万之众一起活埋呢?所以曹军不会如此少。

  5、有记载说长安的钟繇在官渡之战前送来战马2千余匹,但是《武帝纪》里却说曹操只有600骑兵,那么钟繇送的战马哪里去了?所以,这是有人想故意把曹操的兵力说少一些,以显示其作战能力水平高,以少胜多。

三、对裴松之质疑的解答

  其实,裴松之的质疑,表面看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因此目前均不认为曹操在官渡只有万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和考证,就会发现,裴松之的质疑多数不能成立,下面逐一解答:

  1、曹操开始起兵,确实就有5千人,但是这5千人,众所周知在其单独进攻董卓的时候,战败而基本损失殆尽;即便是此后收降了所谓的30万黄巾军,但是真正被曹操编为青州军的兵并不很多(一则曹操追求精兵,二则当时的后勤也根本保证不了众多士兵的需要);在曹操被吕布袭占兖州之后,曹操损失惨重,总兵力竟然只残存有一万左右,这可是在吸收30万黄巾军之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事情注①。因此,即使曹操曾经有过很多兵马,由于其中间曾经多次遭受重大挫折,也不能说明证明后来在官渡就有很多兵马。

  注①——《三国志程昱传》: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时昱使适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

  2、从双方部队均可以轻易插入敌后,就证明,这里所谓的屯营东西数十里,并不是真正连续的屯营,而只能是双方在主要道路上扎营防止敌人大队通过。由于官渡的地形基本是平原,无险可守,因此曹军并不能依靠连营来阻挡袁军的进攻。曹操采取的战术就是,在重要的道路上扎营,挡住这些主要道路。由于袁绍虽然东西屯营数十里,但是其主要攻势仍集中在中军大营一带。因此,曹操分营的兵力不不会很多。

  这一点,我们从以下作战行动可以得到证实:

  ——曹操带领5000步骑很轻易就穿越防线深入袁军阵地后方40里,如果防线是连绵不

断的,势必不能让如此大部队不被发觉地轻易通过;  ——曹军徐晃、史涣、曹仁军都曾经轻易穿越两军防线,深入袁军后方进行袭击作战,而且这只是曹军袭击成功的战例。如果加上很可能有的失败偷袭就更多了;

  ——袁军也经常穿越双方防线南下偷袭曹军的运输线,并导致官渡曹军严重缺粮;

  ——刘备率军也很轻易地穿越防线,甚至插到了许都南面,配合刘辟作战;

  ——袁军韩恂军也轻易地穿越了防线进入曹操的后方,虽然被曹军机动兵团曹仁军消灭,但是证明当时双方的战线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现代那种连绵不断,密布战壕的防线。

  3、由于战役前期曹操两次大破袁军,斩杀袁军著名猛将颜良、文丑,使袁军颇为惧怕注②,而袁军内部也多以为曹军精锐,战斗力极强,即使在袁绍兵力大占优势的局势下,双方多次交战,袁绍也并没有捞到便宜。因此,在没有完全击破曹操机动部队的情况下,袁军是根本不可能把曹操包围起来攻打的,这其实应属于军事常识。

  其实袁军靠近曹操大营进攻反复攻击,已经是兵力完全优势的表现了。

  注②——《三国志武帝纪》: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

  4、这个其实更好理解了,曹操总不会愚蠢到把8万战俘都集中在一个地点,也不会在一个大坑里活埋吧?我们设想一下,只要把8万战俘分成15~20个分队,分别押送到某个地点,再集中人力进行活埋,这个问题不就解救解决了吗?因此,这个质疑其实并不成立。

  5、这里主要是一个曹操的骑兵是否都集中使用在援救白马的问题上。我们知道,实际上,曹操救援白马的只是其部分兵力,也不是全部的骑兵。首先看一下下面的历史记载:

  ——《三国志曹仁传》: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三国志于禁传》: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后从还官渡。

  ——《三国志徐晃传》: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三国志张辽传》: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注意,曹仁一直带领骑兵机动部队位于官渡后方,并没有参加白马解围作战,参加白马解围作战的乃是张辽、关羽、徐晃带领的步骑兵。

 

 因此,实际上,此时曹操的骑兵并没有集中在白马使用,而是至少分为三处:跟随曹操去白马的600,由曹仁统领的战役预备队(在官渡到许都之间)骑兵若干;跟随于禁、乐进在延津攻打袁军的部分骑兵。  这里面,曹仁的部下骑兵较多,甚至很可能基本是骑兵(督骑)。由于曹仁的任务是战役预备队,必须具备很高的机动能力,以便随时应付突发事件。

  所以,如果曹仁有2千骑兵,徐晃、乐进各有600,那曹操的骑兵至少要在3千以上。

  所以,裴松之这个质疑,主要是没有搞清楚曹操还有其他地方有骑兵而提出的。

四、曹操实际上在官渡确实兵不满万

  那么到底怎么理解《三国志》记载的这个曹操“兵不满万”呢?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记载的细节描述,再结合此时期曹操的实际兵力部署,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首先,我们仔细分析那段记载: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

  这里面实际上记载的曹操兵力,是跟随曹操在官渡一线筑垒据守的兵力,而不是指所有曹操的官渡之战的参战兵力。如果能清楚这一点,就能够解开曹操兵不满万的谜团了。

  其实,曹操的兵力,除了直接在官渡筑垒据守的部队外,还有:

  ——两翼的保护部队:保护官渡主战场两侧翼的安全。左翼孟津、敖仓一带的夏侯惇军;右翼陈留、己吾一带的张绣军;

  ——官渡到许都之间的战役预备队:位于官渡筑垒地带后方。曹仁军、曹洪军、徐晃军、史涣军;

  ——东线牵制部队:牵制袁绍青州部队。徐州的臧霸军、孙观军等;

  ——东南的防备部队:控制汝南袁绍老家一带的局势,防备江东孙氏集团。有满宠军、李通军;

  ——南方的防备部队:防备刘表集团可能的偷袭。蔡阳军等;

  ——其他部队:包括许都的留守部队;夏侯渊的运输护卫部队、兖州留守部队等等。

  由于曹操处于中心地带,乃四面受敌之地,为了防备四周的敌人,势必要分兵据守。比起袁绍所占有的有利态势,曹操确实是非常困难。

  就如同下围棋一样,大家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道理,位于容易成活的边角地带,生存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而如果上来就以中央为基地,势必做活的困难更大。

  我们在前面解答裴松之质疑的时候,已经解释了为什么曹操只用万人就可以与袁绍筑

垒对抗数十里,而且没有被袁绍重重包围攻击。这里还要说明一点:  实际上,直接面对曹操万人筑垒防御的袁军,也不会是全部的袁绍十万大军,袁绍直接攻打曹操的第一线兵力其实不过数万而已:

  ——袁绍确实出动总兵力11万人马,但是在对峙官渡之前,实际上双方已经连续发生了三次较大的交战:白马斩颜良之战,延津南破文丑之战,延津北破袁绍偏军之战。根据有关的历史记载:破文丑之战大致消灭袁军6000人,延津北之战也消灭5000以上,加上破颜良的战果,则在官渡相持前,袁军总兵已经只有大约9.7万人了。

  ——袁绍还保留了一支后军位于黄河北岸的黎阳地区由大将蒋义渠带领,这支兵马也在5000以上;

  ——袁绍在中军也会保留强大的机动兵团,用于对付突发事件,比如:淳于琼的万人部队、蒋琦的骑兵部队等,至少也在1.5万左右;

  ——还有就是袁绍派出去迂回曹操后方的多支部队,虽然每支部队的兵力都不是太多,但是决不是只有刘备、韩荀两支,因为这两支只是由于被曹军消灭才得到记载,而其他那些成功袭击曹军后勤运输的部队并没有被记载下来。因此这些分别迂回曹操后方的部队大致也在万人左右。

  因此,这样一来,实际上面对曹操在官渡第一线的袁军,大体在6.7万人。而曹操以万人依托坚固的营垒抵抗6.7万袁军进攻,虽然依然是非常困难,但并不是以一当十了。

  所以,《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官渡前线兵不满万,其实是正确可信的。当然,从宏观上看,曹操用官渡万人确实迫使袁绍的10万大军不能前进,荀彧笼统地说曹操在官渡以只有敌人十分之一的兵力抗击达数月之久,敌人已经没有什么办法突破,从而坚定了曹操击破敌人的决心,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后人在理解荀彧给曹操的信之时,理解发生了偏差,以为是指曹操以总兵力1万抵抗袁绍的10万大军。

  注意,陈寿根据历史的真实,记载了曹操在官渡的实际坚守兵力,但是并没有说对面被抗击的袁军实际是多少。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清楚这里的差别。

  而曹操之所以不怕袁军的穿插、迂回和偷袭,主要是曹操的部署非常合理——在官渡筑垒地域的后方,控制着强大的机动作战兵团。这只机动部队,不仅可以随时增援官渡前线的防御(比如在危急时刻或在必要加强兵力时),随时打击穿插进来的袁军部队(刘备、韩恂都是这样被打败的),随时粉碎内部、后方出现的叛乱(比如隐强等地刘辟的叛乱),还可以随时抽调出来对袁军后方进行袭击。

  曹操的这个部署,首先是基于对自己万人之兵就足以阻击袁绍10万大军的进攻的强烈

信心;其次是对当地地形易于穿插而采取的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即机动防御),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先进的防御战术。袁绍手下不少人建议袁绍轻兵偷袭许都、或者两翼包抄,其实从实际情况看,袁绍并不是没有进行尝试,只不过大多以失败告终(除了拦截曹军粮草有一些战果)。这并不是袁军无能,而是曹操采取了更先进、更有效地机动防御战术,把少量部队的作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感叹曹操在官渡的兵不满万的准确记载,让我们从中领略了曹操机动防御战术的奥妙所在。

作者:燕京晓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在官渡真的“兵不满万”吗
一、曹操在官渡兵不满万的来历《三国志武帝纪》里面非常明确地记载说: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而做为这一记载旁证的是《三国志荀彧传》: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袁绍进攻曹操的兵力,在三国志里有比较清楚的记载:——《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因此,袁绍进攻官渡的兵力目前均以为是11万人马,这样,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抗击袁绍,也证明曹操在官渡的阻击部队大约万人...
· 官渡之战兵力:曹操在官渡真的“兵不满万”吗?
一、曹操在官渡兵不满万的来历《三国志武帝纪》里面非常明确地记载说: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而做为这一记载旁证的是《三国志荀彧传》: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袁绍进攻曹操的兵力,在三国志里有比较清楚的记载:——《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因此,袁绍进攻官渡的兵力目前均以为是11万人马,这样,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抗击袁绍,也证明曹操在官渡的阻击部队大约万人...
· 如果曹操在官渡之战死了:三国历史恐将改写
假如曹操在官渡之战死了,三国历史肯定不是现在史书上的样子。那时估计袁绍就能统一北方,和荆州刘表决一雄雌。但是二人都是老朽,没有活力,不如江东孙权英迈锐猛。假如曹操真地死了,最后掌控中国的应该是孙权。这样也就没有司马懿的事儿了,也就没有晋朝,也就没有后来的五胡乱中华,也就没有……这样中国历史就改写了。这可不是脑洞爆炸的胡想,而是有史可循的——官渡之战时,曹操还真有一次面临被刺杀的危险,而且刺客已经走到了曹操的帐内。网络配图当时曹军和袁军正处于艰难的对峙胶着,袁绍此前已经让大才子陈琳发布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布告天下,以五千户侯的爵位和五千万的赏钱,悬赏购买曹操头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徐他纠结了几个人,甘做内奸,打算拿到曹操的头颅。他们窥伺了很久,也没找到机会。许褚是曹操的侍卫长,总是伴随曹操左右。徐他等人一看到许褚在场,就知道不能下手。可是,许褚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守候在曹操身边。曹操也需要...
· 在袁曹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想着要退兵?
当曹操在战场上和袁绍进行对峙的时候,说实在话,曹操心里没有底。尤其是粮食问题,更是让曹操很受伤。建安五年十月,黄河沿岸北风凛冽,北风过后就是雪花,枯草和沙砾在雪花的舞动下瑟缩着。曹营的将士一边呵着气,一边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不久,任骏来了,他是曹操的押运粮草的官员,又和曹操是姻亲,此刻奔波在黄河古道口,他手下有两千军士,刚刚与袁绍的部队发生了激战。袁绍押运粮草的有八千人,无疑曹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总算战胜了,他们把缴获的粮食压在车子上,浩浩荡荡向曹操的大本营进发。啊,老弟,你负伤了?没事,不过战士们太苦了,环境那么恶劣。真的不容易。华先生就在部队里,就让神医给他们看看吧。华先生就是曹操的老乡华佗,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不过身子很健康。在曹操说话的时候,早有人拿过华老先生的检查工具,一个一格的检查包扎起来。这些士兵的衣服很是破旧,上面满是征尘和血迹,尤其是他们的脚,因为长期跋涉,有...
· 曹操在的最佳时机选择收兵是为了什么?
曹操面对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最佳良机时,为何选择收兵?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曹操为什么放弃第二次统一天下的机会1、好运气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汉中,进入汉中首府南郑。汉中军阀张鲁本来就有归降的意思,部下张卫等人不同意,才抵抗了一阵。眼看曹军攻下阳平关,直指南郑,张鲁的部下想烧了库房,再逃往巴中。张鲁不同意,说:“我的本意就是要归顺中央,现在离开汉中,是为了避开兵火,没有恶意。库房的藏品,都是国家所有。不得毁坏。”下令所有库房封存不动。曹操进入南郑,非常赞许张鲁的态度,派人去抚慰张鲁,张鲁带着家小归顺。曹操封他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万户。非常优待。汉中让曹操给平定了。平定汉中,曹军运气很好。张卫守在阳平关,依山据险,曹军前进不得。以前听人说张鲁军好打,看了地形后,叹息说:“别人的话曹操,不能当真呵。”攻打了几次,没效果。打算退兵。派夏侯惇、许褚等率军去接应山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