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讨兔檄文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7
转发:0
评论:0
讨兔檄文 ,谵云:白马非马。化曰:赤兔非兔。兔,西凉一劣骑耳,以力闻于世。尝聚群马于原,

谵云:白马非马。化曰:赤兔非兔。

  兔,西凉一劣骑耳,以力闻于世。尝聚群马于原,本当积马德、行马道、壮马势,如是,则马族之幸也。然,兔性乖张,窃以马为耻,阴欲归它族。尝私会虎狼之辈,欲为害群之马,虎狼耻之,不纳。后为狡兔所惑,以其毛色赤,更其名曰赤兔,为群马所诟,除其马藉,放诸于野。

  兔既放逐,意欲与狡兔为党,以其身驱硕大,虽三窟不能容,不为所纳,值有西凉马贩,募以百金,兔欣然而往,甘为人骑。

  化曰:骑之于马者,尤妓之于人,兔欣然为骑,其堕落如斯焉。

  兔不以骑为耻,献媚于圈,贩知其贱,献于西凉董卓。卓,西凉之暴徒耳,拥兵自重,光熹时以万骑入洛阳,时兔为其党,飞扬跋扈,横行乡里。时有九原吕布,勇力过人,为卓所惮,兔遂献媚于布,以动其心,卓亦以千金贿布,布遂屠其义父丁原,将兵归卓,卓以兔赏布。时有谵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兔不知其意,问之左右,或曰:此诚赞将军与阁下之勇也。自是,兔跋扈更甚焉,协布与诸侯战于虎牢,左右冲突,时人惊悚。

  化曰: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者,实乃以二者之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为世所罕见,故有此谵,而兔以毁为赞,其贱如斯焉。兔助纣为虐,大乱于天下,马之为害者,莫甚于兔。

  后卓死,布东奔,兔持其勇,与布袭陈留曹操,时操征陶谦,闻布至,回兵与战。布与众人语:吾有陈宫为谋,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天下无敌耳。然操既得倚天、青釭二剑;亦有良骑,一曰绝影,一曰爪黄飞电;又有悍将二人,一曰典韦,一曰许褚;更兼有二荀、程昱、郭嘉为谋,战,兔与布遂败,亡奔。

  兔既败,阴恨布,知曹公势大,欲叛之。后布与不和,布百合战冀德不下,与虎牢之时大相径庭,此皆兔懈怠之故也。后操围布,布欲与女突围奔袁术,兔惧,不敢死战,布终不得脱。操灭布,兔归操,群下议屠兔,操笑曰:禽兽之变诈,值几何哉,只添笑耳。遂罢。时兔年壮,操有意骑之,收归己帐,使与绝影、爪黄飞电同槽。然三马同槽而食,颇有龌龊,兔初来乍到,常为二马所辱,郁郁不得志。操闻之,笑而恶焉,后以关公面赤,遂赠兔于公。

  化曰:兔之反复,犹胜于布,操以禽兽而免其死,非不忍也,实不屑也。后人皆以操赠兔于公,是为贿公,然以操之诈,安知非害公也?

  兔既赠公,既恨绝影、爪黄飞电之辱,又耻不为操所用,常抓狂,为公所恶。公以兔性劣,施之以拳脚,鞭之以荆棘,兔屈之,然实深恨之。值与袁绍战,操使公战颜良,

以公之神武,杀颜良如杀一狗耳,何赖于兔。良受所托,欲与公语,乃于帐下以目视公,公遂策马与会,兔既忿公,待公近良,乃狂奔,公不能止,竟误刺良于阵前,时至今日,公刺良之举仍为人所诟,刺良一役未列出正式单挑之列,实兔之阴谋也。   公鲁钝,不察兔意。不日又战文丑,关既悔杀颜良,遂以己志白文丑,丑知其意,乃诈败,欲回营与、袁绍计议,兔欲陷公,狂追丑,不使得脱,时徐晃、张辽俱至,曹操亦领兵至,众目睽睽之下,公不得已而斩丑。为之所累,几死矣。

  化曰:公既斩颜良、文丑,欲归,挂印封金,本欲将兔还操,兔痛苦流涕,公怜之,遂不遣。兔所涕者,非为所遣,为不能害公也。其虚伪狡诈如斯焉。

  兔之随公,无时无刻不处心积虑,欲相加害。非只言片语能尽,公自五关斩将之后,鲜有胜绩,是为何故?望诸公察之。公之持刀护卫周仓,与兔共事多年,编有《我与赤兔,不得不说的故事》某干卷,可供诸公茶余饭后,居家旅行之阅。

  化与公为东吴所袭,化仅以身免。关侯尸骨未寒,却听闻赤兔于东吴境内大放撅词,化不胜其怒,某本一介武夫,今日强为此檄,实因兔之劣行,人神共怒,不讨之,天理不容也。

  麦城之围,以公之神武,本当得脱,奈何兔……

痛哉关侯!

  今化血书此檄,以告天下:

  兔数典忘祖,阴欲害群,其罪一,欲召群马共讨之!

  兔助纣为虐,横行乡里,其罪二,欲召群雄共讨之!

  兔阴险狡诈,吃里扒外,其罪三,欲召天下共讨之!!!

  三国统一促进会,实姓廖,先祖化,故汉车骑将军。近日偶于家中翻得先祖绵书数卷,《讨兔檄文》即在其中。今日于坛中见有《赤兔日记》发表,故转贴先人遗作,以正视听。(声明:年代久远,其文漫灭,或有别字,实某点校不力,非先人之过也。)

作者:三国统一促进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讨兔檄文
谵云:白马非马。化曰:赤兔非兔。兔,西凉一劣骑耳,以力闻于世。尝聚群马于原,本当积马德、行马道、壮马势,如是,则马族之幸也。然,兔性乖张,窃以马为耻,阴欲归它族。尝私会虎狼之辈,欲为害群之马,虎狼耻之,不纳。后为狡兔所惑,以其毛色赤,更其名曰赤兔,为群马所诟,除其马藉,放诸于野。兔既放逐,意欲与狡兔为党,以其身驱硕大,虽三窟不能容,不为所纳,值有西凉马贩,募以百金,兔欣然而往,甘为人骑。化曰:骑之于马者,尤妓之于人,兔欣然为骑,其堕落如斯焉。兔不以骑为耻,献媚于圈,贩知其贱,献于西凉董卓。卓,西凉之暴徒耳,拥兵自重,光熹时以万骑入洛阳,时兔为其党,飞扬跋扈,横行乡里。时有九原吕布,勇力过人,为卓所惮,兔遂献媚于布,以动其心,卓亦以千金贿布,布遂屠其义父丁原,将兵归卓,卓以兔赏布。时有谵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兔不知其意,问之左右,或曰:此诚赞将军与阁下之勇也。自是,兔跋扈更甚焉,协布与诸侯...
· 初唐四杰骆宾王:骆宾王讨武檄文写的什么战争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图片来源于网络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
· 公孙瓒“讨袁檄文”中列举的袁绍“十大罪状”是什么?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文章,在这美好的一天中,遇见您是我的福气,遇见您是我的幸运,希望这篇文章“公孙瓒“讨袁檄文”中列举的袁绍“十大罪状”是什么?”能够给您带来一点生活中的趣味!?在董卓被杀前后,公孙瓒与袁绍之间打了一场大仗,就是著名的界桥之战,它发生在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春夏之际,也就是赵岐宣达罢兵诏前的几个月。袁绍与公孙瓒曾联手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但事后袁绍绝口不提分赃的事,公孙瓒憋了一肚子火,加上后来发生的刘和事件,公孙瓒更把袁绍恨得牙疼。袁绍为了息事宁人,也做出了一些姿态,把自己担任的渤海郡太守一职让给了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等于从自己的冀州刺史部划出一个郡给了公孙瓒,但公孙瓒的怒气仍无法消去。公孙瓒以打黄巾军为借口大肆封官,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还任命了郡太守、国相以及县令等若干。公孙瓒的做法摆明了就是跟袁绍对着干。任命冀州刺史是成心恶心冀州牧袁...
· 檄文是什么?战斗檄文为何让曹操害怕?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到汉代,檄文已比较发达,使用频率相当高,成为当时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三国以后,檄文逐步摆脱汉代官文书模式,专门向后来的军事文书发展。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已逐步摆脱原来汉代的官文书窠臼,演变成后来用于战斗的军事文书。史籍保存下来的军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较经典的要数隗嚣的《讨王莽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经典檄文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
· 讨明檄文“七大恨”中有一个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且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要跟自己曾经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于是煞费苦心地编撰出了一个,为后来历代清朝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讨明檄文“七大恨”来。“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于世,流传在世的版本众多,甚至同一版本中“七恨”的内容也往往重复、啰嗦、混淆不清。经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梳爬、厘清,最接近原始版本的,应该是收藏于北大研究所的天聪四年木刻揭榜之七大恨。这个揭榜是天聪四年皇太极带领后金军队打到北京城下,在返程时,为安抚民心而刊布谕民榜文。这个榜文中所记载的七大恨内容,最接近于奴尔哈赤起兵反明时的原状。而木刻揭榜中“七大恨”的第七恨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所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这第七恨的原文是:“我国素顺,并不曾稍倪不轨,忽遣备御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注:“□”为原榜文遗缺字)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则是:我国向来忠义孝顺,从来没有过无礼之举,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