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关于三国时期军队数量之辨析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9
转发:0
评论:0
关于三国时期军队数量之辨析 ,很多论述都提到青州兵是曹操军队的主力,“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

很多论述都提到青州兵是曹操军队的主力,“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实际上这个结论经不起推敲。建安元年袁绍给献帝上书时说:“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臣乃旋师,奉辞伐畔。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扬、黑山同时乞降。臣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牧。”袁绍自破黑山军和张杨,以曹操破青州黄巾军。曹操后来给国渊说“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可见曹操是惯于此道的。况且青州黄巾曾与公孙瓒大战,“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所以曹操所破降的青州黄巾军(包括老弱妇孺)人数在十万左右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青州兵的战斗力,更是不可高估。兴平元年,曹操回师争夺兖州,结果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致使曹军大败,操本人几被活捉,说明青州兵的战斗力并不比曹操原部队强。于禁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将领,官渡之战曹操也只能拨给他二千人,而他之前在宛城之战讨伐乘乱掳掠的青州兵,兵力不会超过此数。而曹操的部队构成,还是以私人部曲和丹阳兵为主。仅其堂弟曹洪就有“家兵千余人”,曹仁“阴结少年,得千余人”,但曹操、曹洪、夏侯惇在丹阳募集的丹阳兵,是曹军的作战主力。之后,曹操收编了白波贼将领徐晃,吕布余部张辽,张绣的凉州军等。这就是官渡前曹操的军事骨干力量。据史书对官渡之战的描述,其全部动员后的军队大约五六万人左右。但在官渡与袁绍作战的曹军,大约只有万人。这从荀彧写信给曹操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造成这种原因的是什么呢?魏文帝登基以后曾下诏说“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

由于曹操对户口的占有数相对较少,所以当他占领冀州后首先先查阅户籍,得到“胜兵三十万”的结论,可是这只不过是说冀州有可能有三十万的精壮劳力可以应征入伍,并不是说曹操取得冀州后拥有了三十万军队。事实上军队的维持需要大量财物,而以袁绍的财力,也只有“大铠万领”,而曹操经过五年屯田所得还不足以维持官渡军粮,而攻下冀州后又减免税收,更不可能维持庞大军队。

曹操为了保证充足的兵员和粮食,就不得不实行一种新的制度,这就是将社会进行分工,实行世兵制,曹魏称之为士家制度。

东汉末期的军阀战乱中,战士多在战争中逃亡。曹操为了保证充足的兵员,就不得不实行一种新的兵役制度,这就是世兵制,曹魏称之为士家制度。此阶层专服兵役,不兼农事(直到后来司马懿建议才实行军屯)。军粮由屯田民承担,有时也临时参战。自耕农则交赋税及服徭役。杜恕说“以武皇帝之节俭,府藏充实,犹不能十州拥兵;郡且二十也。今荆、扬、青、徐、幽、并、雍、凉缘边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内充府库外制四夷者,惟兖、豫、司、冀而已。”然而,淮南一线,合肥屯兵七千而已,其中就有乐进、张辽两位名将。曹仁屯樊,兵力亦复不过数千。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派徐晃、朱灵二将抢占战略要地,给兵不过四千,可见二人本兵均不超过二千。《魏名臣奏》记载杨暨表曰:“武皇帝始征张鲁,以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麦以为军粮。”定张鲁之时,北方均入版图,而曹操所将之兵不过十万,可见其兵力不敷支用。但比起创业初期,每次出兵都要顾虑后方是否会遭到偷袭那时的窘况要好得多。魏文帝征孙权,“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皇帝亲征,中外诸军从征者不过十余万而已,可见总兵力二十余万,当与司马懿所言无异。

到了魏明帝初期,兵力依然没有明显的增加,诸葛亮首出祁山,魏国只能调集五万兵力进行防御。其后第二次淮南之叛,毌丘俭、文钦不过“义兵三万余人”(文钦《与郭淮书》),而《毌丘俭传》称其“将五六万众渡淮”,相差近一倍。

第三次淮南之叛,诸葛诞的叛军兵力居然被夸大到十余万(不计扬州新附胜兵者),不能不让人感到怀疑。毌丘俭、文钦不过三万人(或者五六万),何以诸葛诞能有十万众?且毌丘俭、文钦之败,“寿春中十余万口,闻俭、钦败,恐诛,悉破城门出,流迸山泽,或散走入吴”,何以又迅速有“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就以毌丘俭、文钦五六万兵计算(诸葛诞十余万中剩下的都是淮南被裹挟的屯田民),加上司马昭统率的二十六万众,约三十余万(司马昭举国悉众,关中的部队都被调来),魏国后期兵力只有三十多万。

灭蜀之战,邓艾、诸葛绪各有三万人,钟会有十余万,合计不超过二十万。晋武帝灭吴,合魏、蜀之众也不过遣兵二十余万,还经过了十七年的休养生息。所以我认为魏国后期兵力只有三十余万。(蜀、吴兵力考暂阙)

作者:巴西马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三国时期军队数量之辨析
魏国的军队数量,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很多论述都提到青州兵是曹操军队的主力,“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实际上这个结论经不起推敲。建安元年袁绍给献帝上书时说:“黄巾十万焚烧青、兗,黑山、张杨蹈藉冀域。臣乃旋师,奉辞伐畔。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扬、黑山同时乞降。臣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兗州牧。”袁绍自破黑山军和张杨,以曹操破青州黄巾军。曹操后来给国渊说“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可见曹操是惯于此道的。况且青州黄巾曾与公孙瓒大战,“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瓚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所以曹操所破降的青州黄巾军(包括老弱妇孺)人数在十万左右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青州兵的战斗力,更是不可高估。兴平元...
· 关于三国时期人口数量之辨析
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导致东汉的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①;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②,更有著名的“黄巾之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就不计其数了。司隶、豫州、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隶人口约三百万、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③,但仅上述延熙九年的饥荒,司隶、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就更难以计算了。自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虽然了主要的几支黄巾军,但黑山、青兖黄巾等余部尚散布各地,随之而来的是凉州汉羌各族的暴动,又...
·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关键词: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裴松之《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由于裴松之没有意识到其书目可能产生的重要价值,在注录书名时是没有统一形式的。因此,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学者们的不断探索使结果日臻完善。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两个缺憾:一是缺乏学术史的意识。学者们大都是在没有全面地了解其以往成果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其中不乏对赵翼和沈家本的成果进行重复地考证,从而导致研究者较多;二是缺乏标准意识。学者们没有研究并确定完整的裴注引书标准,而是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研究,因而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研究结果的差异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20世纪30年代以降,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等专着、教材、有关论文以及普及读物,在介...
· 揭秘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军队数量有多少?
在战国时期,不管是兼并土地还是扩大人口,都可能引发激烈的大型战争。而在战国历史,经常出现数十万人的大型战役,比如长平之战,伊阙之战等。一方面,可能部分人对于战国时期战争规模不太相信,比如白起坑杀的赵国士兵真有四十万之多吗?另一方面,战国七雄中各个国家的兵力有多少。对此,笔者仅仅谈到自己的看法。网络配图首先,考虑一个历史阶段的士兵数量,可以从总人口入手。比如在三国时期,蜀汉人口不到100万,那么按照10:1的征兵比例,蜀汉的军队最高也就10万人左右。回到战国时期,各国人口总和虽然充满争议,但是比较集中在2000万—3000万之间。那么,就以2500万来算的话,各国的正常情况下的兵力总和在250万人左右,而战时可动员数量应在400万以上。其次,就各个国家来说。主要参考公元前330年前后的情况,因为根据《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苏秦大致对战国七雄的综合国力有过一段论述。当然,虽然苏秦的论述和真实...
· 三国时期的武将与军队
部曲制与三国军队比较毋庸赘言,三国对峙的主体是各国的军队。我们已经提到,各国军队中都有许多少数民族士兵。但是这个时代的军队与现代军队不一样,并不一定直属于国家或政府。后汉末期以后战乱不断,各地豪族为了自卫纷纷组织私家军,当时叫做部曲。部曲本来为军队的编制用语,在当时成为泛指军队的一个普通名词,特别是成为豪族私人武装的代称。三国的形成正是从这种全国各地大小无数的豪族私人武装的割据状态开始的。这些大小私人武装在不断兼并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为军阀势力,最终被魏蜀吴三国吸收统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所以说,三国的君主,其实就是最大的军阀,而君主属下的武将们也就相当于豪族私人武装的首领。《魏志·李典传》记载官渡之战时,魏将李典率领宗族和部曲参战,就是有关当时部曲情况的一个反映。深得曹操信任的魏将许褚,本来也是一个率领宗族数千户固守一处的豪族家兵首领。江南的豪族大姓,吴郡的顾、陆、朱、张四氏,也都一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