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诸葛亮也是如此,他在给写其儿子的一封信中解答了上段的这个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炼性。”当时的襄阳,从地理位置上是或,是后来三国接壤之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和点,是一些有才之士、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诸葛亮时常与徐庶等好友在一起,其见识却在他们之上。当然这个肯定和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有关。因为任何的预见都是根据客观情况分析归纳的结果。又有人提出当时预见的还有吴国的鲁肃、魏国的程昱,诸葛亮这个不算什么预见咯?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正是在这一年提出的,即赤壁大战的前一年。而鲁肃和程昱都是在建安13年,也就是曹操南征的时候提出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时间上有差池。诸葛亮早了一年,可以算预见。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蜀国的兴起实赖执行隆中对战略方针。
隆中对的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失当苏辙认为“诸葛亮促使刘备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认为蜀地成不了气候。王夫之认为“昭烈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洛,失轻重矣。”他觉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上对奇正的处置也不妥当。老邹认为隆中对应该把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