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6
转发:0
评论:0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诸葛亮也是如此,他在给写其儿子的一封信中解答了上段的这个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炼性。”当时的襄阳,从地理位置上是或,是后来三国接壤之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和点,是一些有才之士、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诸葛亮时常与徐庶等好友在一起,其见识却在他们之上。当然这个肯定和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有关。因为任何的预见都是根据客观情况分析归纳的结果。又有人提出当时预见的还有吴国的鲁肃、魏国的程昱,诸葛亮这个不算什么预见咯?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正是在这一年提出的,即赤壁大战的前一年。而鲁肃和程昱都是在建安13年,也就是曹操南征的时候提出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时间上有差池。诸葛亮早了一年,可以算预见。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蜀国的兴起实赖执行隆中对战略方针。

隆中对的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失当苏辙认为“诸葛亮促使刘备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认为蜀地成不了气候。王夫之认为“昭烈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洛,失轻重矣。”他觉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上对奇正的处置也不妥当。老邹认为隆中对应该把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
·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
· 隆中对执行过程中的修订问题
特务说了句狠的,说:“隆中对其实还没实施就已经宣告破产”,因为“兼有荆益这个前提在刘表死后就已经很难实现了”。说的准啊,刘表在世时的荆州,幅员辽阔,民生安定,刘表一死,战火纷飞,曹刘孙各霸一方,此荆州已经不是彼荆州了。也来抄一次隆中对如下:“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 谈谈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
作者:朱佳木【本文摘自】《党的文献》(京)2000年03期第8~20页【作者简介】朱佳木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北京,100080文章编号:1005—1597(2000)03—0008—13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陈云同志从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有过比较长期和比较深入的思考。我1981年至1985年担任陈云同志的秘书,由于那几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由酝酿到实行、由农村到城市、由局部到全面逐步展开的时期,因此使我有机会就近观察和了解陈云同志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下面,仅就我记忆所及和个人理解,谈一点有关情况和学习体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诞辰95周年,也供经济学界和党史国史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关于“在计划经济下...
· 《三国演义》的启示——谈谈历史题材创作的“边界”问题
近年来随着历史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大量涌现,关于历史题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的一般原则问题也渐渐受到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关注。应该说,对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的阐释是一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事情。本文拟以《三国演义》为例来探讨一下历史题材创作的“边界”——文学想象与虚构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来自历史事实的限制——的问题,以期借助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来为我们当下的创作实际提供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有必要做一下概念的区分。所谓“历史题材的创作”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与历史剧(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即基本上按照史籍记载的线索来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事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人物是历史上确曾有过的人物。此类作品也可以被称为“历史正剧”。至于那些“戏说”类作品,即借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完全凭借虚构来创作出的小说或影视剧不能算作是“历史题材作品”。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热播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