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三回 橘井飘香千秋照 杏林春暖万古传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4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三回橘井飘香千秋照杏林春暖万古传,正当苏耽冥思苦想之际,门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他形体虽然清

  正当苏耽冥思苦想之际,门外急匆匆地走进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他形体虽然清瘦,但容光焕发,精神矍烁,操着一口北方口音道:“塘水脏,井水洁,病从口入。若要病痊,橘井灵泉。”   苏耽听老人谈吐,一语中的,知为高人点化,赶紧施礼让坐。老人也不客气,便滔滔不绝地就痢疾病因病机、诊治方法,和盘托出。苏耽万分激动,再度施礼,并请问老人高姓大名。老者挥挥手道:“闲云野鹤,名姓并不重要。极紧要者,需井水再加别药,方能控制疫痢流行。”说着从背箱内取出两物道:“此二品,乃治痢良药。”苏耽一见,说道:“先生,这味是扁符,杀虫药;那味是野丈人,治积聚药。不知何以用治痢疾?”老者点头道:“正是。但世人只知其各一功效,忘却其他效能。”苏耽再次稽首道:“请先生不吝赐教。”老者笑道:扁符本名贯众,野丈人本名白头翁。其中:  贯众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又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据老夫应用,此药可概括为:  贯众苦寒入肝脾,蛲绦钩虫均能驱,  清热解毒瘟疫痢,止崩治疮痒也医。”   苏耽听了,欣喜倍甚,乃道:“那么白头翁又有何特殊疗效?”老者道:“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据老夫临证所见,可概括为:  入胃大肠白头翁,清热解毒苦寒品,  凉血治痢除后重,湿热毒痢痛呻吟。”   老者说毕,又把二药拿起道:“据老夫近日观察,所患之病,尽为湿热疫痢。故此顺便采来,供你使用。你可将二味各取一半,投入你家井中,一昼夜后,打取井水分送各位病人,让滚开后服。若病重者,除送井水外,病人另加白头翁及贯众各五钱,橘叶一片,同井水煎服。”苏耽万分感激,正想再问什么,只见老者又从背箱内取出桦皮书三卷,送给苏耽道:“久闻苏先生勤学精研,特赠医书三卷,以资参考。老夫尚有他事,就此告辞!”说完一阵风地迅速远去。等苏耽追出门外,老者早已杳然。  按照老者嘱咐,病人饮用橘井泉水后,很快痊愈,痢疾大流行迅速得到控制,人们非常感激苏耽,称他为 “仙医”。也很感激橘井,认为这是活命的灵泉。因此后人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誉为“橘井飘香”。当苏耽把此次治病经过告诉众人,并出示三书后,人们认定,这就是药王所为。  类似指导苏耽治痢的事例,传言甚多。如苍梧人董奉,行医于三吴,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他受药王启示,在其园中种植一棵杏树。数年后,杏树茂盛成林,枝头红杏累累。他建一间“草仓”于杏林之中,对人言说: “凡买杏者,不必付钱,只要以谷物换杏即可。”如此一来,每年董奉换来的谷物堆积满仓,他又用这些谷物救济贫民。人们很感激他,把他的住地称为“南杏林”,并送匾“杏林春暖”,来称颂其医德医术和医风。  药王精深的医术、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传遍神州,誉贯千古。他永远健康而长寿,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在人们最痛苦、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有人曾推测,后世岐伯、伊尹、仲景、彭祖、华佗、孙真人等,皆药王幻化所为。而传言药王曾以勃海越人之名,号为扁鹊,过邯郸,闻得人们重视妇人,即为带下医,是为妇科创始;过雒阳,听知人们尊重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开五官科及耳鼻喉科之先河;入咸阳,闻言当地人殊爱孩童,即为小儿医,是后世儿科的开山。凡此种种,或实系药王所为,或系人们对药王之钟爱拥戴,加以附会。总而言之,药王大医精诚的精神,永放光辉,千秋万代,遍映寰宇。  药王驾虎行医、济世活人、妙手回春、誉满杏林等故事,经塞北太医分馆馆丞、柴园园主柴旺,利用整整一个冬季,作了详细讲述。炎帝神农为之惊心动魄,他虽早已听得药王的传说,但一来断断续续,只是部分片段;二来又因国事繁忙,当时并未经意。而现今国人急需医药,说到药王,自然极欲以知其详。因此,当听到柴旺讲述将要告一段落时,炎帝接口道:“有关药王事迹,尤其是杏林春暖、橘井飘香、为虎治病等,本王过去亦曾有所耳闻。据园主所言,药王目今尚在人世,但不知近期可有消息?其成名弟子各在何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九回枸杞佳话千年颂地骨勇义万古传
太医馆议事大厅,鸦雀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神静气,倾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及枸杞之药后,求协道出了关于枸杞来历之传说。话说共工扰乱之年,西北甘州地界,有对甘性夫妇。老头表字甘泉,为人勤谨。妇人于半百时生得一子,夜梦香果树而得产,生后名唤枸郎。甘泉一家,世居甘凉湖畔之村东头,生活颇也硕盈,甘村西有-樵夫,名唤凉山。膝下二女,长名桃姬,次名杏姬,这年又生一女取名杞姬。甘泉与凉山自幼通好,故常相往来,及至成人,友谊更笃。两家频繁往来,亲如兄弟。闻听凉家添人进口,邻里不免前来贺喜,期间有乡邻渔夫,名唤地丹,也来致庆,席间甘、凉、地三人同饮,甚为投缘。地丹提议,今后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到高兴处,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此后三家,亲密无间。农、樵、渔三事,各有专长,而又能作互补,村人见之,人人称羡。尤其当三家孩童玩耍时,红火起来,更是热火朝天。地丹有一子,名唤地骨,年长枸郎一岁,他出生时便肤色偏...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杏林、橘井的典故
众所周知,“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功在橘皮
《泊宅编》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其他药物多以新鲜为珍贵,唯有橘皮以陈年者为货。橘皮品种又以洞庭一带所产为最佳。作者的舅舅莫强中做江西半城县令时,突然得了消化系统的病症,凡食毕,便立即感到胸闷,十分难受,用方百余帖,病情依旧。偶得一同族的偏方,称合橘红汤,煎来早晚饮服,数帖之后,吃饭有了味道。一日莫强中坐堂视事,操笔批阅文件,顿觉有一物坠入腹中。感觉十分明显。莫强中大惊,汗如雨下,小吏扶其归后宅休养。须臾间,腹疼便急,解下数块坚硬如铁弹丸的东西,腥臭不可闻。从此,莫强中渐渐宽舒。原来他解下的是脾胃冷积之物。询问作者是何药起了作用,作者说:“……阿舅,你病有十年多了,药饵吃下百余帖;,论品类也有数百种,而治疗胸闷之症,橘皮有特效,那是今古籍中记载过的。”古方之一是二贤散,力“川橘红(陈皮)四两,炙甘草一两,一君一臣,煎制而成。另有一方是将一斤橘子去瓤,盐、甘草各四两,加水五...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六回太医馆神农宴贤中医药炎帝命名
美岱山村,时为塞北大镇,值此风和日丽之际,桃红李白,杏花飘香。炎帝在宋拉等高贤陪同下,步出柴苑。柴旺、病机、辨象、辨病、辨时一齐相送。“柴园主及众贤契,本王此去,是为短时暂别,日后还将多为讨教。特别于太医馆事,不免随时相邀。相见之期,自在不远。望众位就此止步。”不论炎帝如何劝说,送行的人众,仍然远远地一溜长蛇阵般跟随,迤逦而行。直至黄河渡口,方始叩别返回。黄河南岸,敲锣打鼓,鞭竹齐鸣。国老、多维、求协、杂合、瑶姬以及前为炎帝向导的老者等,均在此处迎接炎帝。炎帝不见太乙先生,便问:“太乙先生可好?”瑶姬嘴快,马上道:“近来国事繁忙,太乙先生恐王兄料理不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为王兄筹谋,已很久未到太医馆啦。昨日又因边塞之事忙得不可开交,故王兄及太乙先生未能脱身前来。”炎帝点点头,满意地笑道:“国事为重!”他相信,有太乙先生辅佐,国中大事,尽可放心。因此,炎帝不去明堂,也不回家,在众人簇拥下,...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六十五回太医分馆设各地众高贤士任馆丞
高山茶香云雾质,幽泉水甜霜雪魂。甘烈浓郁的醪醴,频频往来的举杯,人人面泛红光,神采焕发。再不时饮用大青山独有的小兰花茶,山泉晶莹,甘凉清彻,不由人顿觉神清气爽。听得炎帝提问,宋拉当即稽首道:“回禀大王,设建太医馆舍,邀请天下贤能,我等众师兄弟尽皆知晓。不是各酋长不荐,也不是我等故作躲避,有违大王旨意,实为情有所因。首先,我等久处村野,交道于平民,礼仪诸项,知识甚少。二来,我等分散各地,地方民众之病疾,也需有人救治。托大王宏福,又依靠家师骑虎行速优势,及时给我等以指导,故凡我等师兄弟所在地域,虽不敢说疾病不生,但也确实未见疫疠流行。酋长们再三要作举荐,经我等告之以情,诠之以理,故而只好作罢。诚然,我等众师兄弟甘守原籍,也曾征询家师同意。家师曾云,京畿及附近部落,虽疾病流行,但有太乙、国老等贤者,后又闻听多维、求协等先生到任,自能尽快遏止病魔。近听家师相告,该地病势已基本得到控制。”炎帝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